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國學講壇

鎖定
《國學講壇》是作者近年在各地舉辦國學講座的文稿彙編,被譽為“國學園地的綠色讀物”。全書共十七講,內容涉及經學、史學、文學三個方面。題材廣博,解析經典,深入淺出。思想性、藝術性融為一體。知識性、趣味性相結合,普通讀者不覺其深,專家學者不覺其淺。
中文名
國學講壇
作    者
張步雲 張立華
出版社
現代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年8月1日
頁    數
240 頁
開    本
16 開
ISBN
9787510603563 [1] 
語    種
簡體中文

國學講壇內容簡介

《國學講壇》是國學園地的綠色讀物,迪思益智的文化大餐。本書由百家講壇主講人紀連海傾情推薦。

國學講壇圖書目錄

第一講 弘揚國學的現實意義
一、國學的內涵(3)
二、五四以來圍繞國學地位的論爭(5)
三、當前國學所處的地位(6)
四、宏揚國學的現實意義(9)
五、當前學術界對國學的認識(13)
第二講 關於孔子和《論語》及儒家學派
一、孔子的身世(21)
二、孔子的從政經歷(24)
三、孔子的教學活動(29)
四、孔子晚年對古代文獻的研究與整理(30)
五、《論語》的成書(32)
六、儒家學派的來源(34)
第三講 孔子的為政思想的現實意義
一、為政以德,愛民為本(42)
(一)“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政行焉。”(42)
(二)“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43)
(三)“惠而不費,勞而不怨”的內涵(45)
(四)仁人的五種品德(47)
(五)孔子的德治思想的兩個層面(48)
(六)強調道德具有超越一切的無形力量(48)
二、富民為本,教民為先(50)
(一)把富民置於為政的重要位置(50)
(二)富民之後,重在教育(52)
(三)追求富貴,符合禮儀(53)
三、在位謀政蒞職盡責(54)
(一)在其位,謀其政(54)
(二)“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與“天下興亡,匹夫有責”(55)
四、德主刑輔,寬猛相濟(58)
(一)道德教化的優越性及法律刑罰的侷限性(58)
(二)輔之於刑罰,德刑兼施、寬猛相濟(59)
五、以身作則 身體力行(61)
(一)上清而無慾,則下正而民樸(61)
(二)儒家歷來重視“名節”,強調“慎獨”(62)
(三)“其身正,不令則行”(65)
(四)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67)
第四講 孔子忠孝觀的再認識及傳統道德的迴歸
一、“孝悌”是儒家所推崇的個人品德(73)
(一)孔子關於“孝”的論述(74)
(二)封建社會的“丁憂”和“守制”(76)
(三)古代至孝的故事(78)
(四)關於“悌”的內涵(84)
(五)關於“忠孝不能雙全”(86)
二、忠,是君子必具之品德,是孝的更高層次的表現(88)
(一)忠是君子必備之品德(88)
(二)君臣關係的廣義理解(89)
(三)儒家的忠君是有條件的(90)
第五講 儒家人才觀在現代社會(企業)的應用
一、 “知人”是“用人”的先決條件(101)
二、德才兼備,是用人的重要標準(104)
(一)堅持全面看人,慎選賢才(104)
(二)德才兼備,以德為先(105)
(三)選人標準,服從“治世”(105)
三、“用人” 要做到各盡其才(109)
四、用人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110)
五、知人、用人的理論在現代企業中的運用(114)
第六講 儒家的修身思想對現代人(企業員工)的啓示
一、儒家修身思想的精華(125)
(一)儒家修身思想的人性論基礎
(二)儒家修身思想的基本模式和主要內容
(三)孔子談修身,對弟子的告戒(128)
(四)淡泊名利是思想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136)
二、儒家修身思想對現代企業領導和員工的啓示(138)
第七講 孔子的治學精神對現代青年的啓示
一、學習的目的性(150)
二、學習的重要性(152)
三、學習的方法(152)
四、學習的態度(153)
五、學習要刻苦(154)
六、孔子的治學精神對我們的啓示(155)
第八講 孔子的教育思想在現代教育實踐中的應用
一、 孔子的教學活動(171)
(一)孔子生活的社會背景(171)
(二)孔子的教學活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171)
(三)孔子的言傳和身教(172)
(四)培養推行德政禮治的人才(173)
二、孔子的教育思想(173)
(一)重視全面發展,把德育放在首位(173)
(二)重視知識傳授和實踐訓練(174)
三、孔子的教學特點(175)
(一)因材施教(175)
(二)學思結合,知行統一(180)
(三)啓發誘導,循序漸進 (181)
四、我們在教育領域學習孔子什麼(184)
第九講 莊子——道家學説的集大成者
一、莊子其人(194)
二、 莊子的哲學思想(195)
(一)追求絕對自由和永恆(195)
(二)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208)
(三)主張“無為”,順從“天道”(212)
(四)淡薄名利,快樂人生(219)
(五)不受生死禍福的困擾,尋求寧靜超越的境界(221)
(六)至樂無樂,至譽無譽 (223)
三、莊子的社會政治理想(224)
(一)否定仁義禮樂等社會道德與政治制度(224)
(二)提出“無為而治”的政治主張(227)
(三)嚮往安閒自在的平等生活(230)
(四)主張君王抑制慾望,以國事為重(230)
四、《莊子》的藝術價值(233)
(一)睿智的思辨和濃郁的抒情結合(233)
(二)奇特的想象與盎然的詩意交融(235)
(三)藝術之境藴涵深刻的哲理(236)
五、莊子的歷史地位(237)
第十講 蘇東坡與文字獄——烏台詩案
一、反對變法而被貶謫(241)
二、震驚全國的“烏台詩案”(242)
(一)欲置蘇軾於死地的御史(243)
(二)“烏台詩案”的始作俑者(244)
(三)招罪惹災的《山村》詩(245)
(四)悲痛悽傷的訣別詩(248)
(五)險惡詩案,化險為夷(249)
(六)“烏台詩案”餘波未平(250)
三、蘇軾與王安石的恩怨(251)
(一)“烏台詩案”與王安石是否有關(251)
(二)蘇王互相賞識,卻政見不合(252)
(三)王安石上書神宗營救蘇軾(253)
(四)相聚江寧,詩酒唱和(254)
四、舊派排擠,新派貶謫(254)
(一)貶謫惠州(255)
(二)再貶海南(256)
五、“達則兼治天下,窮則獨善其身”(257)
第十一講 陸游的壯志未酬和愛情悲劇
一、陸游詩中,貫穿着愛國主題(261)
二、陸游的愛情悲劇(267)
(一)封建禮教是造成愛情悲劇的罪魁禍首(267)
(二)一曲悽婉哀痛的愛情悲歌(269)
(三)生死相依,夢繞魂牽(273)
第十二講 尊師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第十三講 科舉制度的歷史沿革及功過
一、唐代的科舉是推薦和考試相結合(293)
(一)唐代初期科考比較公開公正(293)
(二)唐代中後期拉關係走後門之風愈演愈烈(295)
二、宋代措施嚴密,制度完善(295)
(一)“鎖院”制度的確立(295)
(二)殿試成為定製(296)
(三)“別試”、“糊名”及“謄錄”(296)
(四)科舉考試中幾則具體事例(297)
三、科舉歷來是國家大典(299)
四、對科場舞弊的嚴厲處罰 (300)
(一)順治四年的江南科場案(301)
(二)康熙五十年的江南科場案(301)
(三)康熙五十年河南科場案(303)
五、考試選才的價值(303)
第十四講 從《鶯鶯傳》到《西廂記》
一、《西廂記》的成書過程(308)
(一)元稹的《鶯鶯傳》(308)
(二)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310)
二、《西廂記》劇情簡介(311)
三、《西廂記》的思想價值(315)
四、《西廂記》的藝術價值(315)
(一)在人物塑造上有所突破(316)
(二)結構有突破性的創新(318)
(三)優美的雅曲文辭,濃郁的詩情畫意(319)
(四)化用名詩佳句,藴涵新的意境(323)
第十五講 《閲微草堂筆記》——一幅觸目驚心的歷史畫卷
一、揭露了封建官場的兇險和腐敗(328)
二、揭露了官紳豪強的驕奢淫逸和殘暴醜惡(332)
三、揭示了勞動人民的艱辛和血淚(333)
四、反映了下層婦女被奴役、被蹂躪的苦難(334)
五、描寫了青年男女堅貞的愛情和社會釀成的悲劇(335)
六、揭露了封建理學的虛偽和偏執(338)
七、讚頌了普通人民的智慧和勇敢(340)
八、寫出了人間萬象和市井百態(341)
九、《閲微草堂筆記》的藝術和思想上的得失(344)
第十六講 古典詩歌對中華文明的傳承作用
一、高度的藝術魅力,豐富的思想內涵(350)
二、激勵精神意志,陶冶思想情操(357)
第十七講 詩詞的傳承關係
一、創作風格方面的傳承:(365)
(一)浪漫主義的傳承(366)
(二)現實主義的傳承(371)
二、藝術技巧方面的傳承(380)
後記(385)

國學講壇作者簡介

張步雲,男,現為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滄州國學院副院長、教授。編著出版《語文新課標 中小學必背古詩文》四部80萬字,暢銷全國。另有散文集《心在天山》等。

國學講壇專業推薦

國學講壇媒體推薦

張步雲先生的《國學講壇》是一部充滿人生智慧的書,對於一般讀者來説,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國學普及讀物。

國學講壇名人推薦

這部《國學講壇》,是由清華大學特聘國學教授傅璇琮先生任顧問,著名學者張立華、張楚喬為主編的《新國學叢書》系列的第一部,百家講壇著名主講人紀連海先生寫了序言。本書是作者多年來對國學研究成果的展示,顯示了作者廣博的知識和才華。
張步雲先生的《國學講壇》共十七講,內容涉及經學、史學、文學三個方面。經學部分主要講對《論語》和《莊子》的學習與研究的感悟。以剖析原著為主,結合現代社會的政治、思想、文化等各個領域的實踐,以及社會、人生等人們關注的問題,以思辯的方式,加以深入淺出的解析。使人們感受到以儒家學説為主體的國學經典的博大精深,實現從知識到智慧的昇華。
書中闡述的傳統文化中的重人際關係、重社會和諧、重道德修養、重禮義廉恥、重理想人格、重和而不同等思想,正是當今我們這個社會最缺乏的東西。通過對以儒家為主體的傳統文化的弘揚,來呼喚社會的道德良知,呼喚健全的理想人格,實現全民族整體道德素質的提高,再現中華民族禮儀之邦的美好形象。
本書最大的特點是講述經典理論與剖析具體事例相合,既有現實性,又有實用性。例講儒家的修身思想中,在講述了儒家修身思想的精華之後,結合現實講述了儒家修身思想對現代企業領導和員工的啓示;講儒家的人才觀時,在剖析了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聖哲先賢關於人才的經典論述之後,又用很大篇幅講述了儒家知人、用人的理論在現代企業中的運用。讓企業家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觸發靈感,昇華智慧,使企業在新的起點上再度騰飛。
張步雲先生的《國學講壇》的史學和文學部分,哲理幽思,文采飛揚。把古今中外的文史典籍隨手拈來,結合自己關於人文關懷、現代文明的價值觀念,將一種新的理念和感悟傳播給讀者,無不表現了作者廣博的知識和睿智的思辯能力,體現了作者沉甸甸的歷史和現實的思考。例如講述蘇東坡與“烏台詩案”這一歷史話題,先講述了蘇軾反對變法而被貶謫,又講述了欲置蘇軾於死地的御史,接着揭示出一段鮮為人知的“烏台詩案”的始作俑者——北宋著名的科學家沈括。然後又具體分析了蘇軾與王安石的恩怨,“烏台詩案”與王安石是否有關等問題。史料翔實,條理清晰,使讀者既瞭解這段公案的歷史,又受到濃郁的文學薰陶。
本書題材廣博,語言曉暢,旁徵博引,深入淺出。思想性、藝術性為一體,知識性、趣味性相融合,普通讀者不覺其深,專家學者不覺其淺。被學術界譽為“國學園地的綠色讀物,啓神益智的文化大餐”。
張步雲先生的《國學講壇》,引領讀者參悟國學大道,承載聖賢智慧,開闊胸襟視野,品味人生真諦。相信讀者看了之後,一定會在愉悦身心中受到教育,潛移默化中陶冶情操。親愛的讀者,讓我們用《國學講壇》來耕耘自己心中的土地吧!

國學講壇後記

滄州國學院成立於2006年,是羣眾自發的業餘學術團體。學院的根本任務是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開展國學的研究和交流,結合實際,進行傳統道德思想的教育,提高人民羣眾的整體素質,促進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建設。
我在滄州國學院主管學術交流和課程安排等工作,與滄州各界專家、學者聯繫較多,對國學的研究和普及有義不容辭的責任。自滄州國學院成立以來,我有幸聆聽了滄州內外很多國學專家、學者的精彩講授,也多次赴外地參觀考察,豐富了我的學識,拓展了我的閲歷,也促使了我對國學做更深入的學習和研究。幾年來我多次應邀到各地企業、學校、街道、機關舉行國學講座,受到廣泛讚譽。很多聽眾要求我把講稿整理成書,以便隨時學習。在很多聽眾的熱情鼓勵下,我把自己講稿認真做了修改,精簡了文字,刪除例證的重複,整理出十七講,輯錄成書,題名曰《國學講壇》,歷時一年多,終於出版了。既告慰熱心聽眾,也是為弘揚國學做出一點貢獻。
本書承蒙滄州國學院諸位同仁的多方支持,著名學者孫傳治先生、原社科聯主席王國新先生為本書認真做了校對,並提出了很多寶貴意見,在此深表謝意。

國學講壇序言

《國學講壇》序 紀連海
滄州的張步雲先生寫了一部名為《國學講壇》的書,邀我為之作序。之所以欣然受命,是因為張步雲先生的如下四個優點感染了我:
第一、博學。
説張步雲先生博學,這是一句非常實在的話。遠的不説,單説這幾年吧。先後出版了《語文新課標·中小學生必備古詩文》四部80萬字,詩詞集《霜晨晚照》,散文集《心在天山》,學術著作《詩詞探驪》、《走進〈論語〉》等等,最近又出版了這本《國學講壇》。在《國學講壇》裏,您可以欣賞到張先生本人對於從先秦的諸子百家到唐宋的詩詞歌賦再到元明清的筆記小説的深入理解。
話説到這裏,就促使我想起了我第一次去滄州的那些往事:
我第一次去滄州,是因為自己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主講了九集的《正説紀曉嵐》之後,先是與紀曉嵐在北京的後人紀清貴先生有了比較密切的交往,後又經紀清貴先生從中撮合,這才到了滄州紀曉嵐的家鄉。我深感滄州是一個人文薈萃的地方,太佩服那些隱藏在滄州小地方的高人了。當時就深刻地感覺到,這大學問家往往就是生活在一個小地方的一個非常不引人注意的普通人,而張步雲先生就是滄州諸多大學問家中的一個。
也正因如此,才有了這次張步雲先生來京與我見面之後我的感慨:大家向來隱山林,沒有緣分不得近;前時小聚恨見晚,他日滄州再相親。
第二、多才。
前面所説的博學,指的是張步雲先生學問深厚,先秦諸子百家的思想,漢魏唐宋的詩詞歌賦,元明清的筆記小説,無所不知,無所不曉。而這裏所説的多才,則指的是另外一方面:張步雲先生不僅僅對於上述內容通曉,更為重要的是,張先生長於文辭,筆耕不輟。詩詞歌賦能寫,書畫對聯也能寫。前面我們所説的《心在天山》就是他本人的散文集,《霜晨晚照》就是他本人的詩詞集。所作詩詞收錄於《華夏詩詞集錦》,設有專頁。散文《雨傘》在《中華文學選刊》、《散文選刊》等聯合舉辦的《華夏作家網杯文學大獎賽》中獲獎,並選入《優秀作品集》。2005年被國際中華文藝家協會授予“優秀中華文藝家”稱號。
第三、執着。
話説到這裏,您自然就會問了:這張步雲張先生,到底是幹什麼的啊?這我就不好回答您了。張先生出身於教育世家,早年也是一名教員,後來因為工作突出,一躍而為校長;後又轉入政界,先後擔任了宣傳部副部長、滄州市政協委員等職;再後來從政界退居二線之後,又回到了教育崗位,再度在三尺講台上奮戰了十年。在這十年中,張先生邊教書,邊研究,邊創作,成績頗豐,是一位受人尊重的作家和學者。
也正是張步雲先生的這種對於教育事業的執着的精神,使我與張先生之間,有了更多的思想交流的機會。我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第四、書好。
這部《國學講壇》,是作者多年來對國學研究成果的展示,顯示了作者廣博的知識和才華。全書共十七講,內容涉及經學、史學、文學三個方面。題材廣博,語言曉暢,解析經典,深入淺出。思想性、藝術性為一體,知識性、趣味性相結合,普通讀者不覺其深,專家學者不覺其淺。真是國學園地的綠色讀物,啓神益智的文化大餐。
張先生的新書《國學講壇》的確是本好書,相信讀者看了之後,一定會在愉悦身心中受到教育。
是為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