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國學基礎教程

(2008年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國學基礎教程》是2008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韶軍。本書內容包括:國學概説;經部之學(上);經部之學(下);史部之學;子部之學(上);子部之學(下);集部之學;校勘學及其方法;註釋學及其方法;綜觀國學著作的門徑:目錄學等。 [2] 
中文名
國學基礎教程
作    者
劉韶軍 [1] 
出版時間
2008年
出版社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頁    數
328 頁
ISBN
9787562236832 [1] 
類    別
綜合性圖書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國學基礎教程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國國學的入門教材。從國學定義的概説入手,分經、史、子、集四部對國學內容進行了系統全面的介紹,接着對中國國學傳統的研究方法(校勘、註釋、目錄、考據、義理)進行了介紹,後對國學大師、現代中國研究國學的著名學者的國學成就進行介紹,書後附錄部分還對國學的基本文獻與書目和近現代國學研究的趨勢及特點進行了介紹。這是我校歷史文獻所專家學者集體智慧的結晶,相信會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弘揚有很大作用,是一本不錯的通識教材。
在這樣的背景下講論國學,當會不可避免地產生困難。今人在現代教育系統中根本不可能完整地瞭解國學,更不可能系統地受到國學的訓練。因此,現代中國人對於國學已經非常陌生,一日忽欲講論國學,卻發現人們根本沒有閲讀國學書籍的能力了。所以,一些學者認為今天如欲恢復國學,至少要50年至100年,甚至100年還不夠。此非聳人聽聞的虛言,而是實際情況的反映。既然如此,我們為本科生開講國學,也只能介紹國學的基本常識而已。希望讀者明白:一方面,不可能僅僅讀此一書即可登堂入室,盡窺國學之精奧。另一方面,現代的教育與學術日趨分化,既有諸多的一級學科,其下又分更多的二級學科,然後還有不同的專業方向等,如此一來,人們在學術上趨於專精,治專門之學尚屬易事,而欲掌握其全體則難。而國學的特點之一就是諸部相互貫通,合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這也是現代學人瞭解和研究國學的另一困難所在,當今人們之所以對“國學”有非常不同的理解與議論,主要原因就在於此。 [2] 

國學基礎教程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國學概説
第一節 為“國學”正名
第二節 現代中國人如何講論國學
第二章 經部之學(上)
第一節 經學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經學的類別
第三章 經部之學(下)
第一節 三禮之學
第二節 四書之學
第三節 樂經之學
第四節 小學
第五節 經學的結束
第四章 史部之學
第一節 “史”和“史學”
第二節 正史之學
第三節 編年之學
第四節 紀事本末之學
第五節 別史雜史之學
第五章 子部之學(上)
第一節 從“道術”到“方術”
第二節 “天下一致而百慮”
第三節 諸子十家縱橫觀
第六章 子部之學(下)
第一節 魏晉以後的子部之學
第二節 法家與兵家
第七章 集部之學
第一節 集部的形成、發展及內容
第二節 別集和總集
第三節 詩文評
第八章 校勘學及其方法
第一節 校勘與校勘學
第二節 校勘的方法及依據
第三節 校勘學的發展史
第九章 註釋學及其方法
第一節 古代註釋的發展
第二節 典籍註釋的名稱
第三節 典籍註釋的種類
第十章 綜觀國學著作的門徑:目錄學
第一節 目錄學的作用與起源
第二節 目錄學的發展
第三節 目錄學發展的高峯
第十一章 考據之學及其方法
第一節 義理、章句與辭章
第二節 訓詁
第三節 考證
第十二章 義理之學及其方法
第一節 經部之學的義理闡釋方法
第二節 史部之學的義理闡釋方法
第三節 子部之學的義理闡釋方法
第四節 集部之學的義理闡釋方法
第十三章 歷代國學大師及其成就
第一節 漢、唐國學大師及其成就
第二節 宋、元國學大師及其成就
第三節 明、清國學大師及其成就
第四節 研究國學的現代著名學者
第十四章 近現代以來的國學研究
第一節 “國粹學派”與“整理國故”運動
第二節 現代學者關於“國學”的見解
第三節 近現代的國學觀和當前的國學熱
附錄:國學基本文獻簡介
一、經部基本文獻
二、史部基本文獻
三、子部基本文獻
四、集部基本文獻
五、重要的集成之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