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流派

鎖定
《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流派》是現代俞吾金、陳學明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
作品名稱
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流派
作    者
俞吾金
陳學明
創作年代
現代
類    別
哲學
出版社
復旦大學出版社 [2] 
ISBN
9787309004366 [3] 

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流派內容簡介

本書是復旦大學哲學系“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課”程的教材。其特別之處在於,它不是泛泛地介紹各個流派的學説,而是原原本本地介紹各個流派的代表作,以求從中反映它們原始的真實的基本觀點,便於讀者閲讀原著、獨立思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形成自己的判斷。避免斷章取義、偏執一詞的傾向。
本書介紹了西方馬克思主義和東歐“新馬克思主義”22位作者的71部著作。 ’
(一)早期代表人物:盧卡奇:《歷史與階級意識淨》(1923),《青年黑格爾》(1948);《噬存在主義還是馬克思主義7》(1948),《社會存在本體論》(1971)。柯爾施;《馬克思主義和哲學》(1923);《關於馬克思主義的三篇論文》(1932—1937),《卡爾·馬克思》(1938)。葛蘭西:《反對<資本論>的革命》(1917),《獄中札記》(1929—1935)。(二)法蘭克福學派:霍克海默爾:《傳統的和批判的理論》(1937):《論哲學的社會功能》(1940);《啜獨裁國家》(1940),《啓蒙的辯證法》(1947),《工具理性批判》(1967)。阿多爾諾:《噬弗洛伊德理論和法西斯宣傳的程式》(1951),《嚷社會學和經驗的研究》(1957):《否定的辯證法》(1966)。哈貝馬斯;《理論與實踐》(1963);《認識和人的興趣》(1968),《作為。意識形態”的技術與科學》(1968),《文化與批判》(1973)。《施密特:髻馬克思的自然觀》(1962):《歷史與結構》(1971)。(三)弗洛伊德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賴希:《辯證唯物主義和精神分析》(1929):《性格分析》(1928):《性革命》(1942);《餐法西斯主義的大眾心理學》(1933)。馬爾庫塞:《論歷史唯物主義的基礎》(1932):《理性與革命》(1941),《愛慾與文明》,《嚼單面人》(1964),《反革命和造反》(1972)。弗洛姆:《逃避自由》(1941)¨《尋找自我》(1947),《馬克思關於人的概念》(1961);《超越幻想的鎖鏈淨(1965)。(四)新實證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德拉·沃爾佩:噬盧梭與馬克思》(1957);科萊蒂:《馬克思主義和黑格爾》(1969);《嚷意識形態和社會》(1969);《噬一個政治的和哲學的訪問錄》(1974)。(五)存在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列斐伏爾:《辯證唯物主義》(1938);《日常生活批判》(1946);《資本主義的倖存》(1973)。梅勞·龐蒂:《人道主義與恐怖》(1947);《意義和無意義淨》(1948);《辯證法的歷險》(1955)。薩特:《辯證理性批判》(1960);《科學和辯證法》(1961)。(六)結構主義的馬克思主義:阿爾都塞:《孟德斯鳴、盧梭、馬克思:政治和歷史》(1959);《保衞馬克思》(1965);《閲讀(資本論)》(1965);《列寧與哲學》(1969);《自我批判材料》(1974)。
第二部分,東歐“新馬克思主義”。(一)東德的烏托邦哲學:布洛赫:《烏托邦的精神》(1918);《主體一客體:對黑格爾的解釋》(1951);《希望的原理》(1954—1959);《圖賓根哲學導論》(1963—1964)。(二)南斯拉夫實踐派:馬爾科維奇:《馬克思主義人道主義和倫理學》(1962);《從富裕到實踐:哲學和社會批判主義》(1974);《南斯拉夫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實踐派。》(1975)。弗蘭尼茨基:《馬克思主義史》(1961);《社會主義和異化問題》(1965);《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1979)。(三)波蘭哲學人文學派:沙夫:《人的哲學勤(1961),噬馬克思主義與個人》(1965),《結構主義與馬克思主義》(1974);《作為一種社會現象的異化》(1977),《處在十字路口的共產主義運動》(1982)。(四)捷克存在人類學派;科西克:《具體辯證法》(1963)。(五)匈牙利布達佩斯學派;海倫:《日常生活》(1970),《歷史理論》(1982)。
本書作者認為西方馬克思主義對社會主義社會所作的某些批評,對資本主義社會所作的批判的分析,都有不少合理之處;它通過對當代世界存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的探討,在理論上豐富並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1] 

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流派出版信息

復旦大學出版社1990年10月出版,56萬字,責任校對:馬金寶。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