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固鎮縣博物館

鎖定
固鎮縣博物館,位於安徽省蚌埠市固鎮縣澮河路,建築面積494平方米,展廳面積350平方米。是一個地方綜合性博物館,隸屬於固鎮縣文化廣播體育新聞出版局, [1] 
2011年,固鎮縣博物館陳列改造完成後,基本陳列為《固鎮縣文物展》和《垓下遺址考古成果展》。藏品的類別有石器、玉器、鐵器、青銅器、陶瓷器等,主要的藏品有漢代鎏金銅龜、錯金弩機、黃釉水波紋陶鼎、青銅劍、青銅異獸鎮、錯銀幾何紋器座、隋代帶銘文佛造像(帶背光)等。 [1]  截至2019年末,固鎮縣博物館藏品數量有3000件/套。 [2] 
中文名
固鎮縣博物館
外文名
Guzhen Museum
地理位置
固鎮縣澮河路190號
類    別
地方綜合性博物館
投用時間
2011年6月23日
開放時間
9:00-18:00
門票價格
免費參觀
地    點
安徽省蚌埠市固鎮縣澮河路114號
建築面積
494 m²
館藏數量
3000件/套(截至2019年末) [2] 
主要藏品
漢代鎏金銅龜、黃釉水波紋陶鼎

固鎮縣博物館歷史沿革

1986年,固鎮縣文物管理所成立,是固鎮縣博物館前身,辦公地點在固鎮縣澮河路190號垓下文博大樓三、四層。承擔全縣文物保護、田野考古、藏品展示等工作。
2006年10月,為進一步突出固鎮地域特色文化,固鎮縣編制委員會批准成立固鎮縣博物館,與縣文物管理所一個機構二塊牌子,館址仍設在縣文物管理所原址。
2009年7月1日,固鎮縣博物館按照國家要求開始對外免費開放。
2010年,固鎮縣博物館進行了陳列改造。
2011年6月23日,固鎮縣博物館正式對外免費開放。 [1] 

固鎮縣博物館建築佈局

固鎮縣博物館綜述

固鎮縣博物館坐南面北,為四層全框架式結構,仿漢式檐。分《開放區》《藏品庫房區》《行政辦公區》,建築面積494平方米,展廳面積350平方米。
2006年,固鎮縣博物館正式成立之前,固鎮縣文物管理所一直髮揮着博物館文物藏品展示作用,開展了基本陳列《固鎮縣文物史蹟陳列展》,其內容包括“固鎮縣史前時期文明”、“固鎮縣出土文物”、“垓下決戰”、“文人墨客題詠”等5個專題,展覽形式以不定期開放和根據工作需要開放,參觀對象主要面對中小學生和接待各級、各單位來賓。
2006年10月至2009年,基本陳列為《固鎮縣文物展》和《垓下遺址考古成果展》。2個基本陳列相互結合,交相輝映,展示了固鎮地域特色文化,展現了固鎮悠久的文化底藴和文化內涵。展覽形式以不定期開放和根據工作需要開放臨時開放為主。
2011年,固鎮縣博物館陳列改造完成後,基本陳列為《固鎮縣歷史文物展》。陳列設計由安徽省博物館、安徽省天地間裝飾公司共同完成,展陳內容包括“垓下大汶口文化”、“垓下之戰”、“歷史文物”、“三普成果”等4個專題。《固鎮縣歷史文物展》通過館藏200餘件(套)展品,輔助文字圖版、沙盤模型、歷史遺蹟模擬復原等手段,較全面直觀地向觀眾展示了固鎮縣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藴。 [1] 
固鎮縣歷史文物展 固鎮縣歷史文物展

固鎮縣博物館臨時展覽

為彌補固鎮縣博物館面積的不足,固鎮縣博物館採取多樣的辦展形式,多次舉辦文物調查及考古發掘成果展示類專題、書畫藝術展示類專題、革命文物展示類專題、其他類專題等臨時性展覽。
其中,文物調查及考古發掘成果展示類專題有:《固鎮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成果圖片展》《垓下遺址考古成果圖片展》《谷陽城遺址考古發掘圖片展》等;書畫藝術展示類專題有:《青年書畫展》《皖北書畫作品交流展》等;革命文物展示類專題有:《固鎮縣革命文物圖片展》等:其他類專題有:《古代錢幣展》《海洋生物展》《建縣三十週年文物展》《香山廟與俞伯牙墓專題圖片展》等。
固鎮縣博物館還以“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文化遺產日等重要節日為契機,舉辦送展進鄉鎮、駐固部隊、中小學校園等活動,極大地豐富了羣眾的文化生活,滿足了不同層面觀眾的需求,吸引了更多的觀眾走進博物館,使博物館參觀人數大幅度提升。 [1] 

固鎮縣博物館館藏文物

固鎮縣博物館綜述

固鎮縣博物館的藏品來源主要以考古發掘、執法涉案撥移交、徵集等方式,藏品的類別有石器、玉器、鐵器、青銅器、陶瓷器等。有藏品1千餘件(套),其中國家一級文物2件(套),二級文物12件(套),三級文物189件(套)。重要的藏品有漢代鎏金銅龜、錯金弩機、黃釉水波紋陶鼎、青銅劍、青銅異獸鎮、錯銀幾何紋器座、隋代帶銘文佛造像(帶背光)及青釉三系盤口壺等。 [1]  截至2019年末,固鎮縣博物館藏品數量有3000件/套,珍貴文物200件/套。 [2] 

固鎮縣博物館主要藏品

漢·青玉蒲紋壁 漢·青玉蒲紋壁
漢·黃釉水波紋陶鼎 漢·黃釉水波紋陶鼎
漢·青玉蒲紋壁
漢·黃釉水波紋陶鼎
漢鎏金龍虎鎮 漢鎏金龍虎鎮
漢海金銅龜 漢海金銅龜
漢·鎏金龍虎鎮
漢·海金銅龜
隋背光佛像 隋背光佛像
隋·青釉三系盤口壺 隋·青釉三系盤口壺
隋·背光佛像
隋·青釉三系盤口壺

固鎮縣博物館保護措施

固鎮縣博物館自2006年成立博物館以來,藏品保管條件有了明顯改善,庫房面積由原來不足30平方米增加至57平方米。更新藏品存放專用櫃,使藏品能夠分類上櫃存放,一、二級文物配備了專用錦盒並使用專用保險櫃進行保管,藏品得到了有效保護。在庫房管理和制定規章制度上,建立了安全防護報警聯動功能,制定了《庫房安全保衞制度》《庫房管理制度》《藏品保管規章人員職責》,製作《入庫人員登記表》《藏品入庫憑證》等,規範了藏品管理,保證藏品安全。 [1] 

固鎮縣博物館文化活動

固鎮縣博物館宣傳教育

固鎮縣博物館的社會宣傳教育功能,讓更多的人懂得博物館文化,增加對歷史知識、文物知識和文物法律法規的瞭解,固鎮縣博物館除做好正常開放期間的講解服務工作外,時常到中小學校、部隊、鄉鎮開展送展活動。利用“5·18”國際博物館日和中國文化遺產日,開展“兩日”的文物法律法規宣傳和文物知識問答的普及活動。在固鎮縣博物館開館期間,義務為部分市民進行文物鑑定,贏得了社會的好評,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1] 

固鎮縣博物館學術研究

固鎮縣博物館重視科學研究工作,努力提高館職工的專業理論研究,多年來,固鎮縣博物館的職工在國家級省級專業理論刊物上發表考古簡報、論文,取得可喜成績。
蔡文靜:《安徽固鎮縣濠城東漢石室墓》(《文物研究》2000年13期)
蔡文靜、胡鋭:《固鎮濠城西漢墓葬清理簡報》(《文物研究》1998年11期)
胡鋭:《千古奇作·千壽釋源圖》(《安徽畫報》1994年,此文被台灣《書友》1994年第3期轉載)、《明代張大盛墓誌》(《文物研究》1999年第12期)。 [1] 

固鎮縣博物館交流合作

固鎮縣博物館積極參與業內同行的業務交流與合作。2006年5月配合中國社會科學院“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安徽隊,對縣境內遺址進行調查,確定位於湖溝鎮馬樓村的“南城孜遺址”為距今4000年~4500年的史前遺址,面積約25萬平方米。
2007~2009年,固鎮縣博物館配合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對該縣涿城鎮境內“垓下遺址”進行為期三年的考古鑽探和發掘。通過三年的考古發掘,確定了“垓下遺址”下層為大汶口文化晚期城址,距今有4500年;上層為漢代城址。在發掘期間,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山東大學、安徽大學等多家高等院校的考古專家、學者蒞臨發掘現場進行指導、交流。“垓下大汶口文化城址”獲2009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009年,固鎮縣博物館配合武漢大學歷史學院陳冰白教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吳衞紅教授等,對縣境內新石器時代遺址進行考古調查,確定了位於楊廟鄉廟新村的“集東遺址”為距今6000~7000年的史前遺址。
2011年,固鎮縣博物館配合南京大學歷史學系考古專業師生,在縣境內“谷陽城遺址”進行考古鑽探和發掘工作。
固鎮縣博物館的館藏文物先後分別向中國軍事博物館和蚌埠市博物館提供交流青銅弩機以及固鎮牛頭等藏品,支持了軍博及上級博物館藏品建設。2011年陳列改造完成後,固鎮縣博物館先後接待了天津、武漢、山東等博物館和考古專家、學者進行考查和學術交流活動,促進了固鎮縣博物館專業研究水平的提高,提高了固鎮縣博物館知名度。 [1] 

固鎮縣博物館所獲榮譽

固鎮縣博物館是“蚌埠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 

固鎮縣博物館機構設置

  • 歷任館長
蔡文靜(2006.10至今) [1] 
  • 單位性質
固鎮縣博物館是全民所有事業單位。 [1] 
  • 經費來源
固鎮縣博物館由縣財政全額撥款。 [1] 
  • 機構設置
固鎮縣博物館設有保管陳列部、文物保護'部、辦公室等部室。 [1] 
  • 人員編制
固鎮縣博物館在職職工有8人。專業技術人員4人(研究生1人,本科1人,大專2人),其中高級職稱1人,中級職稱1人,初級職稱2人。臨時聘用員工4人,主要為展廳看管和保衞人員。 [1] 
  • 觀眾接待
固鎮縣博物館每年均接待觀眾有25000人次。 [1] 

固鎮縣博物館地址

固鎮縣博物館位於安徽省固鎮縣澮河路190號。

固鎮縣博物館開放時間

8:30—11:30,15:00—17:30(週一閉館)。

固鎮縣博物館票價

免費參觀

固鎮縣博物館交通指南

自駕車:導航到安徽省固鎮縣南城區、櫻花園附近既可到達。
參考資料
  • 1.    中國國家文物局,中國博物館協會.中國博物館志.重慶卷·西藏卷·安徽卷[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3.12:291-294
  • 2.    可移動文物信息  .國家文物局[引用日期202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