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固溶體分解結構

鎖定
固溶體分解結構又稱出溶結構。某些晶體化學性質相近的礦物,在高温時可以均勻地混溶在一起,形成固溶體。當温度下降到分解點時,固溶體發生不混溶而分解,形成兩種或兩種以上礦物連晶。這種連晶結構,稱為固溶體分解結構。
中文名
固溶體分解結構
外文名
exsolu-tion texture
本    質
固溶體不混溶發生分解
意    義
判斷礦物結晶順序
學    科
礦石學

固溶體分解結構簡介

固溶體分解結構是由固溶體分解而成的各種結構,這些結構在熔漿和各種氣水熱液礦石中比較發育。自然金屬、金屬氧化物、硫化物、硫鹽礦物等均能形成各種固溶體礦物。 [1] 

固溶體分解結構主要類型

若干不透明礦物,當温度下降較快時,常分解成排列不規則的乳濁狀分散,稱乳濁狀結構。當温度緩慢下降時,乳濁物則沿主礦物較薄弱的部位(解理、裂隙、雙晶面等)聚集成定向的排列,使乳濁體逐漸聯結成格狀(格狀結構),葉片狀(葉片狀結構)等。温度以極慢的速度下降時,分解物可能分泌到主礦物顆粒的邊緣,形成結狀結構、粒狀結構等。 [1] 

固溶體分解結構主要標誌

確定固溶體分解結構的主要標誌是:兩種礦物接觸邊界平直,無溶蝕現象;如果是格狀結構,則在格子的交叉處無膨大現象,而有收縮現象。通過固溶體分解結構,可以研究冷卻的速率。 [1] 
參考資料
  • 1.    王蘋.礦石學教程: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08: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