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固桐晟

鎖定
固桐晟(1903—1972),評書演員。北京人,滿族,鑲藍旗。原名固松年,學名有德,曾用名張靜泉。光緒二十九年夏曆三月廿五日生於北京西單。他的貫口、判詞和奏摺是一絕。一生説過《列國》《西漢》《東漢》《三國》《水滸》《千古疑案》《明史》《海瑞》《聊齋》《儒林外史》等二十多部古今評書。自編並出版評書《清宮外史》《西門豹治鄴》等。
中文名
固桐晟
別    名
固松年(原名)
有德
張靜泉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滿族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903年
逝世日期
1972年08月05日
職    業
評書演員
代表作品
《東周列國志》
《東漢》
《明史》
《儒林外史》
主要成就
自編《清宮外史》《西門豹治鄴》

固桐晟人物生平

固桐晟先輩是沒落的清室鑲藍旗貴族,其侄趙佩茹是著名相聲演員。他七歲起讀書,1921年來到瀋陽,喜聽李慶魁説書。1924年父親逝世。1926年來到營口,在坑窪甸書場登台講述《燕山外史》,名聲鵲起,後又到遼西錦州演藝,深受書迷喜愛。在此時間內,他苦學政論、史論、奏摺、書序、傳記、雜説等樣式,豐富學識才情;試論國家大事、歷史教訓、山川風貌、社會習俗,使説書縱橫捭闔且波瀾起伏,轉接之間意外難測。二十八歲時開始説自編的《清宮外史》(又名《九龍祚》)。全書情節起伏跌宕,人物活靈活現,尤其是對清宮的典章制度、風俗禮節均有批解。1932年農曆二月廿五日,在瀋陽小西門裏西龍海飯莊正式拜李慶魁為師。此後在東北及天津等地説書。1934年認陳士和為義父,學説《聊齋》。後輾轉於鐵嶺、遼源、瀋陽、營口、天津一帶,得到“高台教化”、“藝術超羣”、“苦口婆心”、“談古論今”等讚語。1948年在天津電台播講《東周列國志》《東漢》等專章。1952年到長春,參加吉林省曲藝團;1958年加入長春市曲藝團。老舍郭沫若、陶鈍都很關心《清宮秘史》,1961年曾有專人記錄整理達四十餘萬字,但不幸在“文革”中散失。1972年8月5日在長春市西五馬路二十七號家中逝世。

固桐晟演説風格

固桐晟以淨、潔、脆、快、領、賣、乍、驚的風格演説宮廷朝政,邊疆烽火,社會家庭,人情世故以及刻畫各類人物;其評書是以雜學、民俗學著稱於書壇,引經據典,信手拈來,以書外書名揚於世。他説書注重一個“評”字,“説評書要替羣眾評論評書中的是非,言不在多,要畫龍點睛,三分説七分評,説的是書,評的是理,説書的要講理,正理歪理都能講。”此外,他的貫口、判詞和奏摺也是一絕。一生説過《列國》《西漢》《東漢》《三國》《水滸》《千古疑案》《明史》《海瑞》《聊齋》《儒林外史》等二十多部古今評書。現僅存《清宮秘史·泥打西太后》和《聊齋·二班》的錄音以及《緹縈救父》《西門豹治鄴》和《范進中舉》的評書文字稿。出版評書作品:《西門豹治鄴》(吉林人民版)等。

固桐晟所獲榮譽

固桐晟先後被選為長春市曲藝團團長,市人民代表,吉林省人民代表,吉林省、市先進文藝工作者,吉林省曲協副主席,並出席了全國第三次文藝工作者代表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