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固城遺址

鎖定
固城遺址,位於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固遊路58號附近,是春秋至漢代的遺址, [2]  是中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城邑之一。 [8] 
固城遺址平面呈不規則多邊形,猶如北斗七星(斗柄指向東南),分內城和外城兩部分,城垣土築。 [1]  遺址內發掘出土了大量西周至春秋、秦漢時期的文物。固城遺址內外出土過戰國時代楚國的錢幣以及漢代墓葬、窖藏等珍貴文物,這些文物對研究固城建設史及南京地區的古代開發史有着重要價值。 [4-5] 
1995年,固城遺址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公佈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1]  2013年5月3日,固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固城遺址
地理位置
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固遊路58號附近
所處時代
春秋至漢代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7-0152-1-152

固城遺址歷史沿革

固城地處“吳頭楚尾”。吳王餘祭於公元前543~前527年築固城以御楚,為懶渚邑。 [3] 
周景王五年(前540年),楚靈王伐吳,攻克此城並加以修固,大造行宮,後人稱“楚王城”。 [3] 
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伍子胥背楚投吳,舉兵破楚,焚固城宮殿,不滅,復舊吳。 [3] 
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又滅吳,固城改屬越。 [3] 
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滅越。漢代為溧陽縣治,隋並溧陽入漂水,唐初,陽縣遷永陽江北,固城屬漂水縣。 [3] 
宋紹興十三年(1143年)在固城湖濱發現東漢光和四年(181)的漂陽長校官潘乾碑。 [3] 
1949年以來,在固城遺址多次出土西周、春秋戰國、秦漢時期的文物,出土文物與文獻記載印證;又經文物部門組織專家學者考證,確認為固城遺址。 [3] 
1988年,考古工作者對固城遺址進行了調查發掘。 [5] 

固城遺址遺址特點

固城遺址
固城遺址(2張)
固城遺址平面呈不規則多邊形,猶如北斗七星(斗柄指向東南),分內城和外城兩部分,城垣土築。初步勘測,外城垣周長3900多米;保存較好的北城垣,基寬41米,殘高4~6米,外有護城坡,頂寬25米左右。城內東西向長約1450米,南北向寬約600米,平均海拔13~15米,東南高、西南低。城垣的四面留有似城門的豁口。圍繞羅城(外城)外的環狀低田,寬18.5米不等,現已填淤為窪田,當為遺留下的護城壕痕跡。高出地表的土城牆,除早年因地方建設,在城南與西南角挖毀800餘米外,其餘地面上土城垣輪廓基本保存。羅城內的子城,為皇宮或衙署區,位於城內中軸線偏西。子城地勢北高南低,高於羅城地表約4米,長方形,南北長190米、東西寬120米;四周亦築有護城壕,現已乾涸為田,寬約13.5米。 [1] 

固城遺址文物遺存

固城遺址發掘出土了大量西周至春秋、秦漢時期的文物,如編鐘、鼎、戈、劍等青銅器,原始青瓷器,幾何印紋陶、瓦當、磚以及楚國的錢幣郢愛等。特別是在固城湖濱發現的東漢時期的"校官之碑",是江蘇現存最早的漢碑。 [5-6] 
固城遺址出土的六朝人面紋瓦當。瓦當直徑約為14釐米。瓦當的瓦面中心刻畫一個人面的形象。鼻子上方飾有“人”字形裝飾曲線,眼睛扁圓,有眼腿。眉毛細長,眉毛上方豎立數條短線。面部顏骨處裝飾四條發散的短線條。嘴部半張,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使用向上向下的單線條來表達嘴部的結構。在人面的四周飾有一圈密集的短線,呈現裝飾帶的特點。 [7] 
出土文物

固城遺址文物價值

固城遺址內外出土過戰國時代楚國的錢幣以及漢代墓葬、窖藏等珍貴文物,這些文物對研究固城建設史及南京地區的古代開發史有着重要價值。 [4] 

固城遺址文物保護

1992年,固城遺址被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1] 
1995年,固城遺址江蘇省人民政府被公佈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1] 
2013年5月3日,固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固城遺址旅遊信息

固城遺址地理位置

固城遺址位於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固遊路58號附近。

固城遺址交通指引

南京市人民政府距離固城遺址96千米,可駕車或步行前往。
參考資料
  • 1.    固城遺址現狀調查之我見 -  .高淳區政協[引用日期2023-01-28]
  • 2.    國務院核定公佈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2013-05-03[引用日期2023-01-28]
  • 3.    南京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南京文物志[M].北京:方誌出版社,1997.12:31.
  • 4.    楊新華,盧海鳴主編.南京明清建築[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08:699.
  • 5.    盧海鳴編著.南京歷代運河[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9.01:238-239.
  • 6.    探幽高淳文脈丨遺址篇  .高淳文體旅(南京市高淳區文化和旅遊局).2020-09-28[引用日期2023-01-29]
  • 7.    張東芳.羽人瓦當研究[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8.07:22.
  • 8.    徐耀新主編.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系列 南京[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7.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