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固城湖

鎖定
固城湖,長江支流水陽江水系。位於南京市高淳區和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交界,因湖濱古“固城”而得名,俗稱小南湖,是水陽江下游一座天然滯蓄山洪的調節湖泊。固城湖和丹陽湖、石臼湖南漪湖三湖的前身古丹陽湖,後因泥沙淤積及歷代圍墾分化而成。 [1] 
固城湖有航運、灌溉、蓄洪和養殖等多種功能。為江蘇省飲用水水質最好的天然湖泊,主要進水河流為胥河,具有豐富的自然餌料,適宜養殖中華絨螯蟹,成為高淳農業的支柱產業。固城湖螃蟹已經成為高淳區地理標誌產品。 [2] 
中文名
固城湖
別    名
小南湖
地理位置
江蘇省高淳區和安徽省宣州區交界
面    積
24.3 km²
容    積
0.7-0.95億立方米
所屬水系
長江支流水陽江下游

固城湖名稱由來

固城湖東北角的固城遺址 固城湖東北角的固城遺址
固城湖,因湖濱古“固城”而得名,俗稱小南湖。春秋時期,周景王四年(公元前541年),吳王餘祭在離高淳區城東面15千米的地方築“子羅城”。因城高堅固取名“固城”,即後來的固城街道,並以此為基礎設立“瀨渚邑”。“小南湖”之稱應當是為區分其南之南漪湖而來。 [1]  [3] 

固城湖位置境域

固城湖位置示意圖 固城湖位置示意圖
固城湖境域及水系圖 固城湖境域及水系圖
固城湖,位於北緯31度14分-31度18分,東經118度53分-118度57分之間。在長江右岸、江蘇省南京市與安徽省宣城市交界處,湖區分屬南京市的高淳區和安徽省的宣城市宣州區。高淳區城區淳溪鎮位於湖西北角,湖北岸為固城鎮,湖南為宣州區狸橋鎮,湖西岸為高淳區磚牆鎮陽江鎮。高淳區佔絕大部分面積。 [4] 
湖泊呈三角形,北寬南窄。湖區面積,1992年版的《南京市自然地理志》載:1949年前,南北長10.4公里,東西間最大寬8.2公里。湖區面積76平方公里,1990年代,35.7平方公里。1999年版的《江蘇省志·地理志》載:湖長9.5公里,最大寬度4.9公里,湖水面積24.3平方公里(相應於水位7.37米) [2]  1980年代的《宣城縣誌》載:全湖水域面積81平方公里,其中南隅屬宣州區轄境,面積15平方公里,應當是解放前的數據 [5] 
其湖區面積縮小,基本原因是圍湖開墾所致。1978年高淳區在固城湖區築永勝圩,圍湖造田面積達41400畝。一次圍墾就縮小湖區面積27.4平方公里。加上安徽省對固城湖的圍墾,1949年-1990年代,固城湖面積縮小了50%左右。 [4] 
固城湖西北角高淳老街一帶湖面 固城湖西北角高淳老街一帶湖面
固城湖北岸高淳區境內湖面 固城湖北岸高淳區境內湖面
固城湖東北角漆橋河口湖面 固城湖東北角漆橋河口湖面
固城湖東南部高淳區湖面 固城湖東南部高淳區湖面
南端安徽省境內湖面 南端安徽省境內湖面

固城湖湖泊成因

固城湖和石臼湖位於南京凹陷的邊緣地帶,由於中生代燕山運動後期的斷裂作用,溧高背斜西北翼斷裂下沉,產生了包括固城湖、石臼湖、丹陽湖及其西部圩田區的廣大窪地,從而奠定了湖盆的基本雛形。全新世初期窪地西部通江缺口受堵,泄流不暢,遂瀦水成湖,為古丹陽湖。古丹陽湖範圍很大,不僅包括固城湖、石臼湖和丹陽湖,連西部圩區也在其內。此後窪地西部三角洲逐漸發展,湖泊日益淤淺,湖面縮小並分為固城、石臼及丹陽三湖。由於泥沙繼續淤積,加上大規模圍湖墾殖,使湖泊變化更大,丹陽湖已消亡,固城湖僅剩原湖面的十分之二,石臼湖水面也大為縮小。 [6] 

固城湖水文特徵

固城湖平均水深1.6米,最大水深3.67米。常水位7.27米時,容積0.7-0.95億立方米。 [4]  而《江蘇省志·地理志》則記為:平均水深1.6米,蓄水量0.39億立方米。 [2]  [5]  地勢低窪,亦是天然的滯洪區和行洪走廊。 [2] 
1954年,皖南山區洪水壓境,長江江水倒灌,固城湖最高水位12.45米,超過東壩壩頂1.26米。1983年汛期從6月23日至7月24日,水陽江全流域連降暴雨,高淳區同期降雨527毫米,山洪下泄,江水頂託,形成特大洪水。固城湖出現建國後最高洪水位12.57米,超過1954年洪水位0.12米,高淳區81個圩子破圩43個,淹沒農田5.9萬畝,倒房屋1.4萬多間。 [7] 

固城湖主要支流

入湖河流有水陽江支流牛兒港及胥河、漆橋河等,出湖河流為官溪河。 [2] 
胥河在高淳區固城鎮的入湖口 胥河在高淳區固城鎮的入湖口
胥河,又稱蕪申運河、胥溪河,開鑿於公元前506年(春秋時期),開鑿歷史已經有2500年,作為中國現有記載的最早的運河,同時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的運河。在高淳區、溧陽市交界處,西起高淳區固城湖、經東壩,下壩、定埠至溧陽市朱家橋椏溪河口接南河。又名淳溪河、古名胥溪河、胥溪。春秋時吳王闔閭伐楚,用伍子胥計,開運糧河,東通太湖,西入長江,因以得名。其後湮廢。唐景福二年(893),楊行密部將台濛築五堰運糧。北宋五堰漸廢,更築東、西兩壩,以御高淳境內湖水東侵。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復浚胥河,建石閘啓閉,以通蘇、浙漕糧。明永樂初廢運道,再築東壩。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更築下壩,自是高淳諸湖水不復東行。1958年拓浚胥河,拆東壩引水,建封口壩和茅東閘等控制工程。全長30.6公里,河寬20-160米,是高淳、溧陽間引水灌溉和通航河道。 [8] 
漆橋河入固城湖口 漆橋河入固城湖口
漆橋河,位於南京市高淳區中北部,屬長江下游水陽江流域,河道整體呈東北於西南走向,上游發源於龍墩河水庫,下游在固城湖東北角匯入,在龍墩河水庫以下河道全長16公里,總彙流面積109.4平方公里。承擔着流域內防洪排澇、供水灌溉、航運、水環境等方面的任務。 [9] 
水碧橋河,又名港口河,全長8.5公里,自水碧橋至港口,連接水陽江和固城湖。 [10] 
官溪河,南起固城湖西北岸,北流至湖陽鄉,與運糧河相接,與石臼湖連通。河長8.7公里,河牀高度3.5-4.5米。 [11] 
運糧河,在丹陽湖畔,昔為漕運航道,故名。自南向北流,南接水陽江,經南京高淳區境西北部,北到小花津,全長22.5公里。河牀寬50米左右,最高水位大隴站12.41米(1983·7·14)。 [12] 
固城湖西南端通水陽江河道牛耳港 固城湖西南端通水陽江河道牛耳港
牛耳港,位於宣城市宣州區東北部,系水陽江自然分洪進固城湖的河道之一。自衞東鄉小河口起,經狸橋鎮於太保圩入固城湖,全長11公里。 [5] 

固城湖水產資源

水產品資源,境內的江河、湖泊均與長江相通;沿岸線迂迴曲折,水深流緩,灘塗、溝汊眾多,淤泥厚、水質肥,天然餌料豐富;適宜温水性魚類洄游、棲息、越冬、生長、繁殖以及多種水生生物的生存。據1981年春調查,境內所產魚類約有62種。其中主要經濟魚類有鯉、鯽、青、草、鰱、鱅、鯿、魴、鯝、鯰、鮊、鱤、鱖、烏鱧、刀鱭、鰻鱺、黃鱔、銀魚等。
魚類區系主要包括3個組成部分:一是來自長江的洄游性魚類,如青、草、鰱、鱅、刀鱭、鰻鱺、河魨等;二是江湖定居性魚類,如鯉、鯽、鮊、鱖、烏鱧、黃、銀魚、短頜鱭、鯰等;三是山溪魚類,如月鱧等。
浮游動物約有39種,平均每升水體中含濕重3.0345克,主要種類有晶囊輪蟲、葉輪蟲、秀體蚤、象鼻蚤、單眼蚤、裸腹蚤等。
浮游植物約有53種,平均每升水體含濕重0.68025克,主要種類有蘭藻、甲藻、金藻、團藻等。高等水生植物約有38種,年產約14萬噸,主要種類有菱、芡實、蓮、茭瓜、蘆葦、席草、蒲草、苫草、聚草等。水生底棲軟體動物約有22種,平均每平方米含濕重151.56克,主要種類有螺、蚌、蛤、蜆等。 [13] 

固城湖治理開發

固城湖防洪

固城湖面積縮小,形成洪水來量未減洪水出路未增,卻人為減少了湖區的蓄洪能力,使洪澇災害更為頻繁。1983年大水時,雖降水量未達到1954年的降水量,但固城湖洪水位卻高出1954年洪水位0.12米,因此,解決洪水出路,是固城湖地區治水首要任務。 [4] 
固城湖西南端新保圩排澇站 固城湖西南端新保圩排澇站
圩堤建設。衞東聯圩。聯圩前諸小圩焊多有潰決。聯圩後,1983年7月1日曾破圩1次。聯圩後逐年對圩堤加高培厚、消除隱患,修建排灌設施。到1987年,圩堤塊石護坡長3470米,新建改建涵閘陡門4處,建起電力排灌站8座、裝機975千瓦。1987年,全圩防洪標準為——水陽江水位達12.6米時不破,排澇標準遇3天連續雨量231毫米(7年1遇)時能及時排出不澇。
狸橋聯圩。1983年7月5日凌晨,特大洪水沖決圩堤。聯圩形成後,圩堤逐年加高培厚,修建排灌設施。至1987年,全圩塊石護岸長5700米,修建水閘1座、電力排灌站2座(裝機550千瓦)。1987年,全圩防洪標準遇1983年水位時不破,排澇能力遇3天連續雨量231毫米能及時排出不澇。
牛耳港改道。牛耳港流域小圩多、堤線長、堤身單薄、排澇設備差,上有洪水威脅、下有江湖倒灌。1972年,南京市高淳區又在下游楊家灣建節制閘和船閘,致固城湖水位抬高,影響泄洪,加重了該區域防洪排澇的負擔。為了根治洪災,縮短防洪堤線,保障排灌機電設備安全運行,確保農田高產穩產,1976年1月,中共宣城市宣州區委調集12個公社的民工開展牛耳港改道工程。不久,南京市高淳區的保勝、磚牆、固城、雙塔4個公社聚集5000餘人,過境前來阻擾施工,與我縣衞東、狸橋2個公社羣眾發生衝突,後升級到雙方持槍武鬥,各有傷人;4月,我縣為平息事端,遵國家水電部電令停辦牛耳港改道工程。全部工程完成土石方120萬立方米,僅佔原計劃的50%;工程最大分洪量為40立方米/秒,未達到設計效益。 [14] 
聯圩並圩。這一地區圩區的圩子,歷史悠久,歷來是防洪的陣地,但圩子小、標準低。建國後,高淳、溧水兩縣在圩區實行聯圩並圩、固堤防洪,修築塊石護坡,加強圩內排水條件。高淳區將建國前134個圩子聯併成18個大圩,縮短防洪戰線54公里。堤防高程達13.5-14.5米,超高1.5米,堤頂寬6-8米,邊坡1.2-1.3米,堤腳擴寬到40-50米。臨水陽江、固城湖等主要堤段,修築塊石護坡61.36公里。建排澇站101處。共完成土方1.35億立方米、石方119萬立方米,投資1789萬元。溧水縣將73個圩子併為8個大圩,縮短防洪戰線20.75公里。堤防超高一般達2米,頂寬5-6米,迎水坡1:3,背水坡1:2,全部用拋石或幹砌塊石護坡,裁併涵閘22座,建排澇站4處。共完成土方1000萬立方米、石方32萬立方米,投資約300萬元。 [7] 
固城湖控制。控制工程是在聯圩並圩以後,為攔蓄徑流,調節湖、河水位,防禦汛期洪水而建的。主要工程從1972年陸續開工興建,到1982年完成,包括楊家灣節制閘、蛇山閘、漆橋港閘、槽塘閘、永紅閘等,其中楊家灣節制閘和船閘規模較大。隨着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和水情、雨情的變化,兩湖地區廣大羣眾興建了大量的防洪排澇工程,抗禦了多次洪水災害。
楊家灣節制閘建在官溪河北段楊家村圩埂外灘,與東邊船閘下閘首、西邊的橋閘西大壩成一線,7孔,每孔寬3.3米,1972年初開工,1973年初完工。後經1973年、1981年兩次維修加固,至1982年地基沉陷漸趨穩定,共投資226萬元。 [7] 

固城湖圍墾

春秋時,伍子胥開挖胥河後,疏導了水陽江上游的來水,使高淳一帶水位降低。原先的“魚龍之宅”,成為一片沃野。當時,為了戰勝強大的楚國,吳王鼓勵軍民墾殖土地。胥河開通後,固城湖西岸露出了一大塊肥沃的湖灘地。人們就沿湖築堤,將其圍墾起來,形成連片的湖田。志書記載:因吳丞相有寵於君,吳王就將該圩賜給他,故名相國圩。相國圩,堤長40裏,有田四萬八千畝,高淳縣磚牆鄉大部處於該圩內。為江蘇境內最古老的圩圍工程,已有2000多年曆史。它比全國著名的范蠡圍長泖、黃歇築坡塘都要早。此圩經後人不斷加高加固,成為江南最堅固的圩圍之一。近百年來,相國圩戰勝了無數次洪澇災害的襲擊,安然無恙,因而贏得了“鐵相國”美稱。 [15] 
兩宋之交及明代早中期,高淳境內沿湖居民圍湖造田和開發灘塗的積極性甚高,土地開墾先後達到三次高潮。北宋末年,金人不斷侵擾中原,為躲避戰亂,兩淮居民紛紛逃離家園南徙。與此同時,因財政入不敷出,朝廷亦令江浙駐軍就地墾荒造田,以維持軍隊糧秣之需。至宋室南渡,繼續有大量北方人口南下,湧向江南等富庶之地,其中石臼、丹陽、固城三湖之濱,地殷物豐,民風淳樸,最宜卜居墾殖,高淳歷史由此進入一個外來人口徙入及大力開墾灘塗的鼎盛時期。據高淳舊縣誌及民間譜牒記載,境內上百座大小圩垾也多在這一時期開墾。此外,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後,為儘快恢復經濟,對農業實行了一系列鼓勵政策,沿湖居民開發灘塗的積極性一度高漲,高淳境內“正興”“馬場”“永寧”“淳化”等圩場就是在洪武年間(1368-1398)倡築的。明弘治四年(1491),高淳的獨立建縣,為鄉民的賦税繳納、災年的及時賑貸提供了巨大方便,民間糾紛也能夠得以迅速處理,居民生產的積極性無疑得到極大提高。在此背景下,繼南宋、明初之後,高淳三湖沿岸居民再次掀起開發灘塗的新高潮。 [16] 
1970、80年代,固城湖圍墾是又一次高潮。據《宣城縣城》,1974年,高淳區在固城湖南側越境新築串湖大堤,雖經國家水電部委派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多次到現場,並與江蘇省水電局協商調解,然均未果。為此,水電部於1975年3月向江蘇省革委會等發出文件並呈報國務院,批評這種錯誤做法並要求改正。事猶未竟,1978年高淳區又在固城湖築堤圍墾4萬餘畝,取名“永勝圩”;再加上1970年代圍墾的永聯圩、躍進圩等,使固城湖蓄洪面積縮小,水位升高。至1985年,固城湖總面積已從原有的81平方公里減至30.9平方公里,容積也相應減小到0.4億立方米(原湖容量為1.2億立方米)。 [14] 
永勝圩,是高淳境內的一個大圩。永勝圩總面積有27.14平方千米,耕地面積21397畝,水面積9100畝,圩堤總長19.68千米。它位於高淳的西南部,東臨固城湖,南鄰宣城新保圩、泰豐圩,西與保勝圩、仙圩、秦家圩、永豐圩相連,北依固城湖(一部分)與淳溪鎮相望。分屬於磚牆、陽江兩鎮,因北起永豐圩,南至保勝圩,所以選取永豐、保勝兩圩的首尾二字合併,名“永勝圩”。永勝圩所在的地方本是固城湖湖灘,以及被水淹沒的廢圩。1977年3月,高淳區委決定,啓動固城湖圍墾工程,初定新圩面積3萬畝。經過一個月的苦戰,東南北三邊外框基本形成,堤高7.5米。四月十九日夜,圩堤決口,圩圍淹沒,圍墾暫停。12月,縣委重新規劃,決定圍墾4萬畝。1978年1月3日,高淳區委成立“高淳區固城湖工程總指揮部”,指揮部決定,此次圍墾由滄溪、獅樹、磚牆、保勝四個公社協作進行。隨即,四個公社的精壯勞力,利用冬季枯水期,冒嚴寒,踩碎冰,連續作戰。用蘆蓆,竹棍,草袋在湖灘上固定爛泥,築擋水埂外框。數日奮戰,擋水埂外框形成。四個公社立即組裝抽水機108台,日夜排水。當時曾流傳過一個笑話:“宣城人在家扎龍燈,高淳人在家繞蘆莖”。那時,臨近過年,高淳相鄰的宣城,很多地方興龍燈,準備迎接新年。而高淳保勝、磚牆、獅樹、滄溪的老百姓卻在家編制蘆莖(用草纏繞在蘆葦或細竹棍上,用於固定淤泥,做擋水埂)。1月24日,15000多名勞力開赴湖灘,挑土加固擋水堤。2月22日,四地數萬男女勞力在湖灘安營紮寨,正式動工圍築新圩。2月26日,高淳區委決定,鳳山、古柏、丹湖、薛城、永寧、顧隴、定埠、下壩、東壩、漕塘、漆橋、固城等14個公社派出民工,支援圍築。到6月初,新圩基本形成。此後連續幾年,四地百姓不斷加固增強圩埂。磚牆分得耕地9781畝,保勝分得耕地5000畝。圍築當年,四地老百姓就有了收益。本是缺飯吃,缺柴燒的四鄉老百姓,一下子變得糧食滿倉,柴草富足。
至1990年代,永勝圩逐步轉變經營模式,調整產業結構。昔日數萬畝糧田,變成了固城湖螃蟹養殖基地。糧農成了蟹農,農民因此發家致富。廣袤古老的固城湖湖灘,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聚寶盆。 [14] 
衞東聯圩,位於宣州區境北邊緣,跨皖、蘇兩省。東臨固城湖,西傍水陽江,南依大山北麓,北接南京市高淳區。1975年由保豐圩、太保圩、新保圩以及10餘個小圩聯並而成。1987年,總面積34.0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4.9平方公里(約合20200畝)、水面3.54平方公里、村莊道路5.6平方公里;堤總長28000米(全屬外河堤),堤頂高程平均為12.8米,堤頂寬平均為3.5米,內坡1:2、外坡1:1.5,沿河有水牮5處;圩內地勢南高北低。 [14] 
狸橋聯圩,位於宣州區境東北邊緣,與南京市高淳區接壤。東連蔣山,西接慈溪,南靠狸橋鎮,北臨固城湖。1976年,四合圩、蔣山圩、狸橋圩聯併成狸橋聯圩。1987年,總面積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7平方公里(摺合10898畝)、村莊道路和水面4.3平方公里;堤總長16000米(其中外河堤長7700米、內河堤長8300米,堤頂高程平均為13.5米,堤頂寬平均為5米,內坡1:1.5-1∶2、外坡1:1-1:1.5;圩內地勢南高北低。 [14] 

固城湖灌溉

通過水碧橋河自水陽江向固城湖補水 通過水碧橋河自水陽江向固城湖補水
1975年後又修建了漆橋閘、槽塘閘、永紅閘,基本形成固城湖控制工程,蓄水灌溉。1975年在胥溪河上建淳東北站,設計流量5立方米每秒,1978年投入抗旱。1979年又建成淳東南站,設計流量3.5立方米每秒。兩站灌溉面積12.8萬畝(北站7.3萬畝、南站5.5萬畝)。 [17] 

固城湖水產

固城湖固城鎮湖面停泊的漁船 固城湖固城鎮湖面停泊的漁船
漁業。1950年代發展較快,產量逐年提高;1960年代發展緩慢,產量不穩;1970年代的漁獲產量下降。進入1980年代,入境的洄游性魚類種羣數量減少,天然之青、草、鰱、鱅、鰻鱺、刀鱭等均不多見;天然水域的大型定居性魚類——鯉、鮊、烏鱧、鯰、鱖等的數量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個體小、性成熟早的小型魚類——鰟鮍、毛刀、鰷、泥鰍、鯽魚、銀魚等,使天然魚類資源的規格降低,漁獲物中小魚、小蝦等低質水產品約佔70%,規格較大的經濟魚類約佔30%左右。此外,魚產品天然捕獲量的變化與當年的水情有關,一般表現為水大則漁獲產量較高。 [13] 
永勝圩區的水產養殖區 永勝圩區的水產養殖區
螃蟹養殖。固城湖擁有第一個國家級長江系中華絨螯蟹原種場、第一個國家級中華絨螯蟹標準化生產綜合示範區、“全國第一張有機蟹認證證書”和“全國第一個螃蟹生態養殖標準”。固城湖品牌自2001年創建,2007年被國家質檢總局認定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009年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據2018年媒體統計,高淳全區螃蟹養殖面積23.25萬畝,年產優質固城湖螃蟹1730萬公斤,產值接近20億元,螃蟹產業成為全區重要的富民產業。 [18] 
珍珠養殖。1970年代,高淳區有村民開始承包水面養殖珍珠,每畝2000元以上的收益讓不少老百姓脱貧致富,珍珠養殖一度成為當地的特色產業。2010年代隨着螃蟹養殖業的市場風險的加大,珍珠河蚌又悄然復興。僅湖西部陽江鎮2015年有5000畝以上的水面養殖了珍珠。但是由於珍珠養殖户人為加大有機肥和化肥的投放量,導致水體嚴重污染、湖泊富營養化,導致污染水質。高淳區採取多項舉措,鼓勵養殖户放棄珍珠養殖,一部分珍珠養殖户陸續改養螃蟹、青蝦等水產品,但仍有部分河道存在養珍珠現象。自2016年7月起開展規範養殖專項整治工作,區內湖泊、水庫、水溝全面禁止珍珠規模化養殖。 [19-20] 

固城湖旅遊

磚牆鎮水鄉慢城旅遊區 磚牆鎮水鄉慢城旅遊區
水鄉慢城——磚牆鎮,位於高淳區西南部,東臨固城湖,西邊和南邊均與安徽省宣州市隔水相望,生態優勢明顯,周氏宗祠和相國圩水牮等歷史文化遺存豐富,是著名的“建築之鄉”和“水產名鎮”。磚牆鎮水域遼闊,盛產荷花,堪為荷藕之鄉。古有“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丹陽大澤萬頃西蓮湖。西蓮者,位於西之蓮花湖也。湖以蓮花而得名。解放後,又有襟帶永豐、南蕩兩圩的“三十里荷花香”被搬上銀幕,轟動全國。橫溪河內荷花品種繁多,如:太空蓮、伯裏夫人、雲彩、錦霞、金色年華、巨無霸、玉纖指、豔陽天、太空蓮、寒錦等等。
迎湖桃源旅遊度假區 迎湖桃源旅遊度假區
迎湖桃源旅遊度假中心,位於高淳區城南的永勝圩內,佔地面積1600多畝,其中三分之二為水面,是一處以“水”為主要內容的景區,它集水上游樂、垂釣、休閒、度假於一體,分旅遊觀光區、水上游樂區、農事參與區和綜合服務區四大部分,佔地500畝。園內天曠地平、屋舍儼然、環境寧靜、空氣清新;有良田美池、阡陌交通;夾岸桃柳、花紅葉綠;荷池飄香、魚蟹滿塘、水鄉風情濃郁。特別是一塊塊水面波光盪漾,就象鑽石鑲在區內,撲面而來的是大地質純的空氣,腳下的泥土鬆軟而肥沃,整個景區保持了大自然本來的面貌,使人有一種迴歸自然的感覺,就如同進入了一個寧靜的世外桃源。 [21] 

固城湖流域概況

固城湖地理環境

固城湖位於江蘇省西南端,屬北亞熱帶南部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降水豐沛,日照充足,無霜期長。2017年年平均氣温17.5℃,全年降水量1235.9毫米,全年日照時數1797.6小時,境內西部為水網圩區,東部為丘陵山區。
高地形東高西低,分為圩區、半山半圩、山區三大類,水田土壤主要為青泥土、白泥土、黃泥土、馬肝土、泥骨土,旱地土壤沙土、黃土、夜潮土等。東部低山丘陵為茅山山脈的餘脈,呈東北-西南走向延伸,山勢平緩,是太湖水系與水陽江、青弋江水系的分水嶺。西部圩區是固城、石臼、丹陽等湖的湖積平原,地勢低平,河流、溝渠縱橫交錯。東部低山丘陵區河流東入太湖,河網密度較稀;西部圩區河流西通長江,河網密度較大。 [22] 

固城湖建置經濟

固城湖大部為南京市高淳區所轄。春秋時期,吳王餘祭築“子羅城”。並以此為基礎設立“瀨渚邑”。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實行郡縣制,改瀨渚邑為溧陽縣,因地處瀨水的北岸,“瀨”與“溧”古音相通,古人又習慣以水之北為“陽”,這是高淳置縣開始。明朝弘治年間從溧水縣分出置高淳區至今,縣治為淳溪鎮,屬應天府。縣因高淳古鎮而得名。高淳鎮即後來的淳溪鎮。1914年,於省、縣兩級間設道,高淳屬江蘇省金陵道。1927年,廢道,縣隸於江蘇省。1934年,江蘇省實行行政區督察制,高淳區屬溧陽行政督察區。1949年5月2日,屬於蘇南行政公署鎮江地區專員公署領導。1953年1月,撤銷蘇南行政區,成立江蘇省,高淳區屬江蘇省鎮江專區。1983年3月1日,實行市管縣體制,高淳區由鎮江專區劃回南京市管轄。2013年2月21日,國務院批准撤銷高淳區,設立南京市高淳區,以原高淳區的行政區域為高淳區行政區域。2013年3月28日,南京市高淳區正式成立。 [3] 
2017年,高淳區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30億元,比上年增長8.2%;全年財政收入完成50.30億元,比上年上升20.6%;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8.17億元,上升10.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154元,比上年增長9.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42元,增長9.2%。
工業經濟平穩運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票銷售收入219.3億元、增長16.4%。戰略性新興產業主營業務收入110億元、增長15%,完成技改投資172.91億元、增長7.2%。“百企升級”行動計劃深入推進,126家“百企升級”企業實現開票銷售收入200億元、增長19.1%。完成外貿出口額5.84億元,新增備案登記外貿企業64家。服務業發展活力增強,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創建通過省級評估考核,實現旅遊總收入99.8億元、增長20.4%,接待遊客新增100萬人次。Zber全球供應鏈交易平台入選全國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範項目,世界村健康電商產業園建成投用,整合農村電商綜合服務站點77個,固城湖螃蟹網上銷售額近3億元、增長150%,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126.3億元、增長26.3%。高淳旅遊資源豐富,明清第一古街高淳老街與椏溪國際慢城旅遊度假區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遊子山國家森林公園是國家3A級景區,並擁有迎湖桃源、生態之旅、銀林山莊等國家2A級景區3個;建有全國最大的螃蟹專業市場等五大特色專業市場,是江蘇省商貿十強縣(市)。 [23-24] 
固城湖南緣小部分屬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宣州區為宣城市下轄區,為市政府駐地和唯一市轄區。宣州自秦初正式置縣,始名“爰陵”,漢初改稱“宛陵”,隋代易名“宣城”,自古以來均為歷代郡、州、府、行署和市駐地。1987年,國務院批准撤消宣城縣,設立宣州市(縣級,屬宣州地區(原蕪湖地區));2000年,成立地級宣城市,宣州市撤市設區,更名為宣城市宣州區。宣州,歷史文化底藴深,有“江南名邑上郡”之稱。自古享有“江南詩地”和“聖賢聚地”盛名,吳楚文化、徽文化、宣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融合於此,謝脁、李白、韓愈、白居易、蘇東坡等古今名家曾薈萃於此,宣籍梅氏、貢族、施門、沈氏等望族人文蔚起於此,“詩山”敬亭山、“江南名樓”謝朓樓、宋代廣教寺雙塔等人文勝蹟輝映於此。為國家商品糧基地、淡水魚生產基地,特產水東蜜棗、敬亭綠雪茶、宣木瓜、水陽河蟹青蝦等,享有“魚米之鄉”的美譽。2016年至2018年連續三年入選“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2017、2018年連續兩年入選“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並於2018年躋身“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獲評省民營經濟發展先進縣。 [25] 

固城湖歷史文化

高淳歷史文化悠久,春秋時期,周景王四年(公元前541年),吳王餘祭在離今高淳區城東面15千米的地方築“子羅城”。因城高堅固取名“固城”,即固城街道,並以此為基礎設立“瀨渚邑”。 [3]  為了戰勝強大的楚國,吳王鼓勵軍民墾殖土地。胥河開通後,固城湖西岸露出了一大塊肥沃的湖灘地。人們就沿湖築堤,將其圍墾起來,形成連片的湖田。志書記載:因吳丞相有寵於君,吳王就將該圩賜給他,故名相國圩。 [15] 
1938年5月中旬,陳毅奉中共中央指示,率領新四軍第一支隊由歙縣巖寺出發,挺進蘇南茅山,建立抗日民主根據地。5月底,東進部隊抵達南陵。6月1日,陳毅率部從南陵出發,於當日午夜,到達宣城西北境內。在風雨交加中兵分三路,從灣沚(屬蕪湖縣轄)附近穿過被日軍封鎖的鐵道,凌晨到達東門渡鎮,宿營在老百姓家裏。這天正好是農曆端陽節,房東拿出粽子,捧出雄黃酒,熱情款待抗日子弟兵。陳毅見此情景,隨口笑吟一句:“始知今日是端陽!”在場的同志和房東都開心地笑了起來。第2天(6月3日),陳毅告別房東,率部直達狸頭橋,聽取了前來迎接他的慄裕彙報後,當夜由狸頭橋經固城湖直達江蘇高淳。
一年後的7月6日,陳毅撰寫一篇回憶文章中,對在宣城東門渡過端陽節的情景,作了這樣的記敍:“去年6月1日,我們離開南陵,晚上通過鐵道,向敵人側背進軍。記得那一夜,我們分3個縱隊行動。……回宿營地,房東為歡迎我們,就請吃飯。因為那天恰恰是端陽節,粽子和雄黃酒的味道,雖隔一年,還有餘味!” [26] 
據《宣城縣誌》載:1939年夏,陳毅還作《由宣城泛湖東下》:敬亭山下櫓聲柔,雨灑江天似夢遊。李謝詩魂今在否?湖光照破萬年愁。(注:“湖”指市北固城湖。) [2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