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固原城

鎖定
固原城坐落於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南部,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緣起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最早應是烏氏城,西漢設高平縣。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置固原州,並留下了大量的歷史遺蹟,如鐘鼓樓、禹王廟鐵塔、文瀾閣等。
中文名
固原城
地理位置
寧夏回族自治區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8:00-18:00

固原城簡介

固原城地理圖 固原城地理圖
“城”的出現,是中華文明歷史進程中的一個重要標誌。固原城(高平城)的修築,同樣顯示了固原地域文明的進程和悠久的歷史。固原城,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固原境內城的緣起已有兩千多年了,最早是烏氏城,而得以沿襲且發展起來的城就是現在的固原古城。
內城:周圍九里三分,高三丈五尺,垛口一千零四十六座,炮台二十八座。 外城:周圍十三里七分,高三丈六尺,垛口一千五百七十三座;炮台三十一座。東城門三道,萬曆時建,冠名者兩道,一日安邊門,一日保寧門。 南城門四道,也是萬曆時建,有名者兩道,日鎮夷。西城門兩道,萬曆時建,有名者一道,日威遠。 北城門一道,萬曆時建,日靖朔。
固原城
固原城(5張)
這是固原城發展演化2000年後格局上的最後定型。固原博物館復原的清代固原城模型,就是固原城的歷史縮影。這座規模宏大的磚包城雄踞原州,享譽北方,成為明清以來西北地區的名城。

固原城地理位置

固原城 固原城
固原古城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是古代絲綢之路東段北道上的重鎮,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
古人形象地評價其地理位置説:“左控五原,右帶蘭會,黃流繞北,崆峒阻南,據八郡之肩背,綰三鎮之要膂”、“回中道路險,蕭關烽堠多”,自古就是關中通往塞外西域的咽喉要道上的關隘和軍事重鎮,斗轉星移,時過境遷,古絲綢之路上的聲聲駝鈴早已不聞,瓦亭古城也早已隱沒,惟留下斑駁的古蹟供人憑弔,秦長城壯跡蜿蜒百里,雄風猶在。
195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設置固原專區,1970年改固原地區,固原是地區駐地。2001年撤銷固原地區和固原縣,設立地級固原市。經過50年的建設,現在固原城大樓星羅棋佈街道寬闊,環境幽雅,樹木成蔭。

固原城歷史風貌

固原城 固原城
固原城牆遺址
固原城牆遺址(20張)
固原城的“ 磚包城”,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其構造奇特,有內城和外城之分,其構造為“回”字形,在歷史上甚為罕見,外城一律用青磚所包,故稱“磚包城”,成為古代北方規模宏大、屈指可數的磚城之一。
但令人遺憾的是在20世紀70年代開展“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備戰運動中,拆掉城磚建了防空洞,古城牆在備戰中幾乎被拆除殆盡,在人防工程建設中,全面拆除了原州古城牆磚。現在內城牆保存較完整的僅有西湖公園內長約500米的部分。外城牆現保存較完整的有“和平門”和 “靖朔門”1000多米的一段城牆。

固原城經濟文化

固原城博物館外景 固原城博物館外景
現代固原城貌
現代固原城貌(10張)
固原文化源遠流長,深厚瑰麗,文化遺存很多,享有盛名。古稱高平、原州,是歷史上的經濟重地、交通樞紐、軍事重鎮和絲綢之路東段北道必經之路。過去城池堅固,地處秦隴北塞,位據六盤咽喉,“襟帶西涼,咽喉靈武”,“據八郡之肩背,綰三鎮之要膂”,素為“西塞之口”和“關中屏障”,有“高平第一城”之稱,為歷代屯兵用武之要地。曾有七朝在固原設州建郡。
固原城博物館,始建於1983年,位於寧夏南部古絲綢之路必經地並有着豐富歷史積澱和豐厚文物資源的固原縣城,是一座綜合性省級博物館,被列為全國89家重點博物館之一。目前館藏品達1.2萬件,其中不乏國家一級文物和國寶級文物,這些文物昭示着固原悠久的歷史及其在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地位。

固原城旅遊景點

固原城關帝廟

關帝廟 關帝廟
固原關帝廟,俗稱"老爺廟",坐落在固原城北門外,地處橫貫固原南北的大通道邊。路西是關帝廟山門及廟院,路東有關帝廟大戲樓,南北大車道從中間穿過。在還沒有修建平銀公路時,西安去往銀川都走這條大車道,是固原往北去的交通主幹道。 廟院佔地面積,不包括路東的戲樓,足有八畝。關帝廟信士甚多,香火旺盛。
每年農曆五月十三日和九月十三日兩次關帝廟會,總要唱三至五天大戲,城內商賈都來北門大路兩側設攤叫賣做生意。十里八鄉農工商學各界人士匯聚其間,燒香還願,看戲會友。廟會日,山門前戲台口張燈結綵,懸掛橫幛,鐵旗杆上高懸三角鑲邊龍旗,一派節日氣氛。魚聲、磬聲,樂聲、戲聲、商販叫賣聲、玩童嬉戲聲匯成一片,熙熙攘攘,十分熱鬧。
平時,關帝廟也是香客遊人往來不斷。當地人們迷信,生下孩子就抱去關帝廟焚香燒表,虔誠禱告之後,在關老爺的棗紅大馬肚子下面穿過,叫"過關",以求吉利平安。據説這樣可以驅病避邪,使孩子健壯成長。誰家若有病人,求醫買藥缺錢或久治不愈,便去關帝廟燒香化表,叩拜祈禱,求神保佑,在馬肚子下面的井裏取些清澈冰涼的泉水拿回去或衝香灰喝,或擦洗患處,或煎藥服用,企盼神效。因祈求許願者所贈匾額、錦幛掛滿殿堂,也有作綢緞斗篷披於關公塑像身上的。飲馬河賣甜醅子的人,去馬肚子下面泉裏取水,清涼爽口,生意興隆。

固原城禹王廟鐵塔

禹王廟鐵塔,簡稱禹塔,是過去固原州城一處享有盛名的景觀。鐵塔構思別緻,鑄造精美,氣勢雄宏,可稱固原輝煌歷史的見證。
鐵塔全用生鐵分層鑄造,疊壘而成。塔底以青磚白灰包砌,直徑約六米,高出地平面一米多圓墩基礎墩面用料石鋪成六邊形塔基,基石內外地平用青磚鋪面。鐵塔七層,每層連接處有凸凹榫眼銜接疊壘。

固原城地震事件

禹王廟鐵塔 禹王廟鐵塔
1920年12月16日20時06分09秒,一場人類歷史上罕見的地震,在甘肅海固地區(今寧夏海原縣)爆發了。海原大地震,等於瞬間投下了1200枚廣島原子彈。相當於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的11.3倍。海原被霎那間毀滅後,強大的衝擊波似乎並沒有得到徹底釋放,一條長長的地震帶爬了地球整整兩圈半。震後第二年,中國政府向全世界公佈了一個爆炸性的數字:甘肅共死亡234,117人,死亡人數佔災區總人數的56%。而作為震中的海原縣,死亡73,604人,佔全縣實有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
作為西海固經濟文化中心的固原城也在這場大地震中難逃厄運,據《民國固原縣誌》記載:城裏磚垛全無,炮台亦毀,外城垛、炮台多圮壞;門樓、水關、水溝、城隍、馬道,無復舊觀;甕城磚石剝落……在現在古城牆西北角殘留段遺址上,我們還能很清晰地看到當年大地震留下的裂縫。不過雄關就是雄關,經歷了那麼一場人間劫難,固原城除了城垛、門樓毀壞,牆體裂縫外,基本保存完好,可見當年建造工程的精良。

固原城故事

在固原城的老城新區之間,有一座景色秀美的嶺,叫古雁嶺。古雁嶺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説:相傳遼宋時期,遼人圍着城池攻打了幾天幾夜,城中彈盡糧絕,眼看就要被攻下。這時,城牆上的大旗被敵軍射落了,這使城中守軍士氣大打折扣,遼軍也伺機大舉進攻。
此時,從北邊天空突然飛來一隻大雁,將斷旗叼起,放置城頭。城內守軍見此情景軍心大振,城外將領也以為這是天意難違,便撤兵了。從此,這個城市就叫做“古雁”城,也就是現在的固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