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困獸鬥

(詞語解釋)

鎖定
拼音:kùn shòu dòu, 困獸:被圍困的野獸;猶:還,仍。被圍困的野獸還要作最後掙扎。比喻在絕境中還要掙扎抵抗。
中文名
困獸鬥
拼    音
kùn shòu dòu
出    處
《左傳·宣公十二年》
釋    義
比喻在絕境中還要掙扎抵抗

目錄

困獸鬥詞語解釋

困獸猶鬥 ( kùn shòu dòu )
出 處 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二年》:“得臣猶在,憂未歇也。困獸猶鬥,況國相乎!”
用 法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分句;含貶義
示 例 清·梁啓超《意大利建國三傑傳》:“尼布士以~之勢,抵抗頗力。”
近義詞 鋌而走險、狗急跳牆
反義詞 放下屠刀、自行滅亡
燈 謎 虎牢酣戰勢未休

困獸鬥典故

春秋時,晉國發兵去救援被楚攻打的鄭國,可是晚到了一步,鄭國已投降了楚軍。這時晉軍主帥荀林父主張退兵,可副帥反對,最後由於意見不一致,晉軍被楚軍打得大敗。
晉景公得到這一消息,很是氣憤。晉軍將領回國後,晉景公立即叫人把敗軍將領帶上殿來,大聲斥責,追究責任。那些將領見國君大發雷霆,跪在一旁,不敢吱聲,過了一會,荀林父想到自己是主帥,這次大敗應負有責任,就跪前一步説:“末將罪該萬死,現請求一死。”
景公盛怒之下,拂袖示意衞兵來捆綁荀林父。這時,大夫士貞子上前阻止,不慌不忙地對景公説:“三十多年前,先君文公在對楚的城濮之戰中大獲全勝,晉國舉國歡騰,但文公面無喜色,左右感到很奇怪,就問文公:‘既然擊敗了強敵,為何反而愁悶?’文公説:‘這次戰鬥,由於我們採取了正確的戰略原則,擊破了楚軍的左、右翼,中軍主帥子玉就完全陷入被動,無法挽回敗局,只得收兵。但楚軍雖敗,主帥子玉尚在,哪裏可以鬆口氣啊!困獸猶鬥,更何況子玉是一國的宰相呢?我們又有什麼可高興的,他是要來報仇的!’直到後來楚王殺了子玉,文公才喜形於色。楚王殺子玉,是幫了我們晉國的忙。如果説楚國被先王打敗是一次失敗,那麼,殺掉子玉是再次失敗。現在您要殺掉林荀父......”
景公聽了士貞子的話,恍然大悟,笑着説:“大夫別説了,我懂了,我殺了荀林父,豈不是幫了楚國的忙?這樣,我們不是也將一敗再敗了嗎?”
於是,景公當場就赦免了荀林父等將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