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势利导

[yīn shì lì dǎo]
汉语成语
展开2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因势利导(拼音: yīn shì lì dǎo)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
因势利导指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有利的方向引导。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3]
中文名
因势利导
拼    音
yīn shì lì dǎo
近义词
顺水推舟
反义词
倒行逆施
出    处
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音字母
ㄧㄣˋㄕˋㄌㄧˋㄉㄠˇ
语法结构
偏正式
语法属性
作谓语、定语、状语

成语出处

播报
编辑
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1]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因势利导”。 [1]

成语故事

播报
编辑
战国时期,有一次魏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派田忌为大将背枣芝,孙膑为军师,发兵救韩。很快,齐军直付兰危酷捣魏国京都大梁。魏军统帅庞涓闻知后,急忙从韩国撤兵,火速赶回汽颈桨大梁解围。 [2]
孙膑听说庞涓回师救魏,就对田忌说:“魏军向来都凶悍勇猛,而且目中无人,他们一直瞧不起我们齐军,认为咱们胆小怯弱。我们不如因势利导,引诱他们中计。等我们进入魏国后,第一天宿营时,我们修建十万人的锅灶,第二天就减少到五万,第三天则减少到三万。用这个办法一定能够迷惑、引诱魏军。”田忌觉得孙膑的话很有道理,便采纳了他的建议。 [2]
庞涓领着队伍急匆匆地追踪齐军,发现齐军的锅灶一天天减少,就洋洋得意地说:“我早说过,齐军士兵个个胆小如鼠,果然不出我所料。如今进入我国国境只不过才三天,开小差逃跑的士兵就已经超过了半数。” [2]
庞涓认为齐军的力量开始削弱,于是,决定只带领一些轻装骑兵,日夜追赶齐军。项习孙膑事先估计好了庞涓的行程,就在马陵这个地方设下了伏兵。 [2]
那里道路狭窄,两旁都是山,地势十分险要,正是打埋伏仗的好地方。孙膑还专门叫士兵把一狱乘脚棵大树的皮剥去,露出白木,在上面刻着誉艰:“庞涓死于此树下。”又派齐军的射箭能手,全部埋伏在道路两旁,命令他们夜里一见到火光就立即放箭。 [2]
当天晚上,庞涓果然领兵赶到了马陵。他隐隐约约看到树上有字,便叫人点起火把照看。当庞涓看清树上的字时,不禁大吃一惊,才知上了当。正在庞涓暗自吃惊时,齐军冲着归迎誉击愚火光的地方发箭,顿时,魏军一片大乱,死伤无数。庞涓知道败局已定,就拔剑自杀了。 [2]
后来,齐军乘胜追击,彻底打垮了魏军。孙膑也从此名扬天下。 [2]

成语寓意

播报
编辑
《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善于用兵的孙膑猜透庞涓向来认为齐军胆小如鼠的心理,便因势利导,故意逐日减灶,营造出齐军士兵胆小逃跑的假象,请君入瓮。与此同时,暗中埋伏弓箭手,瓮中捉鳖。轻敌的庞涓果然上当,被迫自杀。故事告诉人们,与对手竞争时,要擦亮慧眼,识破对手的狡诈之术。倘若骄傲轻敌,很容易将自己推向穷途末路,甚至死无葬身之地。 [2]

成语运用

播报
编辑
  • 成文用法
“因势利导”指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有利的方向引导。 [3]
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3]
  • 运用示例
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治服》:“不若因势利导,使之渐近自然。” [3]
清·曾朴孽海花》:“话说大清朝应天承运,奄有万方,一直照着中国向来的旧制,因势利导, 果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3]

成语辨析

播报
编辑
因势利导—顺水推舟
“因势利导”与“顺水推舟”意义相近,皆有顺应趋势办事的意思;区别在于“因势利导”侧重于向有利于实现目的方向加以引导;“顺水推舟”则是侧重于见机行事,以应付事态发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