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回瀾塔

(四川省成都市古塔)

鎖定
回瀾塔位於成都鐵像寺水街北面,塔為七級六邊形塔,通高20米,建於明萬曆年間,是成都境內最高的古塔。
中文名
回瀾塔
地理位置
四川省成都市
層    數
七級
高    度
20米
始建年代
明朝
建造人
餘一龍

回瀾塔所在地點

回瀾塔位於成都市高新區,河鐵像寺水街的北邊。鐵像寺水街上有回瀾塔、古戲台等。 [1-2] 

回瀾塔名稱由來

回瀾塔,名稱取自韓子“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於既到”。回瀾塔是川西古塔特色,寓意“回水安瀾”。 [1-2] 

回瀾塔歷史經歷

崇禎十七年(1644年),張獻忠在成都登基,建立大西國,聽到一句不吉利的讖言:“橋是弓,塔是箭,彎弓射到承天殿。”橋是錦江上的洪濟橋(古九眼橋);塔則是其南側的回瀾塔。二者皆建於明萬曆年中,為布政使餘一龍組織修建。回瀾塔高十層,在當時屬於摩天大樓一類的建築。預言讓張獻忠心驚膽戰,下令拆除回瀾塔,並將所得之磚在原址上修築將台。回瀾塔被拆百年之後,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四川總督開泰修回瀾寺,同時在東側建了一座三層高的亭式樓閣,取名同慶閣,民間俗稱為白塔。重新修建的塔存在了180年,毀於1945年附近棚户的一場大火。 [3] 

回瀾塔相關傳説

張獻忠撤離成都之際,搗毀藩庫,將金銀珠玉悉數帶走。清乾隆年間,翰林院編修彭遵泗所著《蜀碧》記載,張獻忠命人截斷錦江,挖下幾個數仞深的大坑,填埋金銀美玉於其中。據傳沉銀之處,便在回瀾塔附近。張獻忠拆毀回瀾塔,還留下一個荒誕卻傳奇的故事。話説拆塔之際,挖出了一塊古碑,上面的篆文不僅預言了回瀾塔的建與毀,還預言了張獻忠最後的命運。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