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回民支隊

(1959年裏坡主演的電影)

鎖定
《回民支隊》是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於1959年1月1日推出的一部西部抗日戰爭類型影片。該片由馮一夫 、李俊執導,由王潤身裏坡、賈六、胡朋劉季雲主演。
影片主要講述了馬本齋從最初自發地建立回民抗日武裝,到最後馬本齋成為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回民支隊也成為了極具戰鬥力的抗日隊伍的故事 [1] 
中文名
回民支隊
外文名
The Detachment Of The Hui People
類    型
歷史、戰爭
出品公司
八一電影製片廠
製片地區
內地
發行公司
八一電影製片廠
導    演
馮一夫李俊
編    劇
馮一夫
主    演
王潤身
主    演
裏坡
賈六
胡朋
劉季雲
片    長
102 分鐘
上映時間
1959年1月1日
對白語言
中文
色    彩
黑白
主要獎項
國家民委少數民族騰龍獎

回民支隊劇情簡介

1938年,一支由冀中回民馬本齋自發組織起來的抗日義勇軍成立了。他們積極配合大部隊對敵作戰、機動、靈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敵人畢竟還是兇猛而強大的,單靠這種小部隊作戰只能攻擊敵人皮毛,對總體根本沒有多大影響,沒有將羣眾發動起來只能讓我軍越發勢單力薄,回民支隊的力量很快難以應付,在張莊的戰鬥中回民支隊常常敗退。幾乎全軍覆沒。 正在這危急時刻,八路軍郭團長率領大部隊趕來營救。參加戰鬥才解除了危險,而由於戰鬥進行激烈,八路軍郭團長也因此而身負重傷 [6] 
義勇軍經過這次失敗後,地主出身的隊副白守仁,哈少福便藉機慫恿馬本齋投靠日軍,説八路軍不行了,敵不過強大的日軍。馬本齋不同意,他始終堅持心中的信念。他帶領隊伍參加了八路軍。而此時,另一邊哈少福卻暗自投降了日軍,成為叛徒。回民義勇軍編入八路軍後,改編成回民支隊,並且在人力、和武器裝備上都進行了擴充。黨組織考慮到郭團長同回民部隊比較有接觸,便派他擔任了回民支隊政委。而隊副白守仁也暗地裏勾結哈少福圖謀叛變,他經常違反紀律、打罵戰士,在郭政委住院期間,他又私刑拷打農會幹部,使軍心渙散,不少人開小差。馬本齋與白守仁鬥爭。 後來白守仁把部隊騙走,準備投降日寇。馬本齋毅然將馬守仁打死,不久,馬母被敵人抓去,逼她交出兒子。馬母誓死不屈,終於慷慨就義。郭政委也在戰鬥中陣亡。臨死前,批准了馬本齋的入黨要求。這支由回民自發組成的義勇軍,在黨的領導下,改建成革命軍隊。 [1] 

回民支隊演職員表

回民支隊演員表

回民支隊職員表

導演 馮一夫、李俊
編劇 馮一夫、李俊、馬融
攝影 曹進雲
配樂 曹進雲
剪輯 楊森
美術設計 徐潤
造型設計 李洪泉
錄音 郭大震
發行 八一電影製片廠
展開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來源

回民支隊角色介紹

  • 馬本齋
    演員 裏坡

    馬本齋,回民支隊司令員。但在一場與日軍精良部隊的惡戰中,因戰術失當,回民抗日義勇隊損失慘重,幸遇八路軍伸出援助才得以脱險。馬本齋斷然拒絕了少數投敵分子的引誘,率部參加了八路軍,並將隊伍改編為為回民支隊。

  • 馬母
    演員 胡朋

    馬本齋的母親。因日寇首領山本被馬本齋率領的回民支隊打的損失慘重。惱羞成怒,在漢奸白守仁幫助下,抓走馬母以脅迫馬本齋投降。馬母白文冠英勇不屈、大義凜然,絕食殉國。

  • 白守仁
    演員 王孝忠

    白守仁,曾在馬本齋手下當過營長。後來是回民支隊副大隊長。後來白守仁密謀脱離回民支隊,投靠日本人。馬本齋接到報告後,帶着通信員火速追趕,力勸白守仁帶領隊伍回來。但白守仁一意孤行去意以決,馬本齋用白守仁送給他的手槍親手將其擊斃,帶回了隊伍。

  • 郭政委
    演員 賈六

    郭政委,馬本齋的救命恩人。他為了回民支隊的成長費盡了心血。郭政委在激烈的戰鬥中陣亡,臨死前,批准了馬本齋的入黨要求。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來源 [2]  [1] 

回民支隊音樂原聲

劇照
曲目
演唱者
回民支隊 回民支隊
《回民支隊大合唱》
高如星

回民支隊幕後花絮

  • 片中馬本齋的扮演者裏坡表演成功表現了人物勇武個性特徵。電影公映後,觀眾們一直就用“馬本齋”來稱呼裏坡。

回民支隊獲獎記錄

年份
類型
獎項
獲獎者
結果
1994年
國家民委少數民族
騰龍獎
回民支隊
獲獎
獲獎記錄參考資料來源 [3] 

回民支隊幕後製作

影片根據華北抗日活動中的真人真事改編,將回族英雄馬本齋的形象再現於銀幕。該片是老八路李俊執導的第一部故事片,也是國慶10週年獻禮影片之一。

回民支隊播出信息

播出時間
播出平台
2018年12月2日 [7] 
CCTV6電影頻道
2023年12月29日 [8] 

回民支隊影片評價

回民支隊
回民支隊(4張)
影片以較大篇幅,表現了馬本齋的母親拒絕日本鬼子威逼利誘、絕食捐軀的英勇行為,從另一個側面反襯出英雄的性格層面。母親的形象,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一直是一種激勵與神聖的象徵,在抗戰影片中,通過母親的隱喻象徵,不但揭露着敵人的兇殘,更表現出中華民族反抗侵略的母土的支持。馬母奉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激勵着馬本齋以更加同仇敵愾的精神衝鋒陷陣,消滅敵人,構成了英雄不斷髮展着的命運脈絡。(新浪評價 [4] 
影片通過對回族英雄馬本齋形象及成長過程的刻畫,反映了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和建軍思想,展示了一支單純以復仇為目的自發組織的回民義勇隊,經過黨的啓發、教育和內部的矛盾、鬥爭,逐漸成為一支強有力的人民武裝隊伍的曲折經歷。該片緊緊抓住回民支隊的成長這一主旨,突出了馬本齋的勇武、真誠、單純的個性特徵,追求樸素深沉的表演風格,在場面調度和鏡頭適用諸方面均具有較濃郁的民族特色。(新浪網評價)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