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四聲切韻表

鎖定
四聲切韻表,一卷。清江永撰。此書作於康熙年間,《四庫全書》收入“小學類存目”。是一部從古音研究角度分析和表現《廣韻》音系的韻圖。 [1] 
橫排三十六字母,縱列206韻,韻以等呼四聲別之。表後為《切字母位用字》列舉三十六字母各母使用的反切上字,並註明等次。 [2] 
《四聲切韻表》有應雲堂原刊本及《貸園叢書》本、沔陽陸建瀛刊本(合《古韻標準》、《音學辨微》),另有光緒二年 (1876年) 潯陽李氏刊本、民國壬申(1932年)湘潭孫氏家塾刊本等。 [1] 
書    名
四聲切韻表
作    者
(清)江永
製作時間
康熙年間
收    錄
四庫全書
國朝江永撰。永有《周禮疑義舉要》,已著錄。是書前列《凡例》六十二條,備論分析考定之意,而列表於後。其論古法七音三十六母不可增減移易,凡更定者皆妄作,最為有見。其論入聲尤詳,大旨謂顧炎武《古音表》務反舊説之非。然永亦不遵古法,頗以臆見改變。夫字有數而音無窮,故無無音之字而有無字之音。永既知《冬》韻無上聲字,《臻》韻無上、去二聲字,《祭》、《泰》、《夬》、《廢》四韻無平、上二聲字,而入聲乃必使之備。或一部之字使分入於數部,或數部之字使合入於一部。自謂窮極精微,其用心不為不至。然如“伐”之一字,《公羊》自有兩呼;“天”之一字,《釋名》亦復異讀;陸法言亦云“吳楚時患輕浮,燕趙多傷重濁”。顧炎武至謂孔子傳《易》,亦不免於方音,其説永亦深取之。而乃欲以一人一地之音改古來入聲之部分,豈沈、陸諸人惟能辨三聲,不能辨四聲乎?至其雜引偏旁諧聲以申交互之説,雖有理可通,而牽合亦甚。永作《古韻標準》,知不以今韻定古韻,獨於此書乃以古韻定今韻,亦可謂不充其類矣。
參考資料
  • 1.    李學勤,呂文鬱 主編.四庫大辭典·上.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6.第814頁.
  • 2.    徐祖友,沈益 編.中國工具書大辭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第2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