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四聖宮

鎖定
四聖宮,位於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西閻鎮曹公村,始建於元至正年間(1341~1370年),是祭祀堯、舜、禹、湯“四聖”的場所。 [1-2] 
四聖宮坐北向南,沿中軸線自南向北建有舞樓、獻殿(已毀)和大殿,大殿左右兩側各置側殿,殿前東西兩側各設配殿和觀戲樓(看樓),總佔地面積為1270餘平方米,除正殿和舞樓為元代建築外,其餘建築均為明清時期建造或修葺。舞樓為中國現存較早的戲台之一,對研究中國戲曲發展史具有重要的價值。 [1]  [4] 
2006年5月25日,四聖宮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中文名
四聖宮
地理位置
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西閻鎮曹公村
所處時代
元至清
佔地面積
約 1270 m²
保護級別
第六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6-0417-3-120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四聖宮歷史沿革

四聖宮
四聖宮(2張)
四聖宮始建於元至正年間(1341~1370年)。 [2]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民國七年(1918年),四聖宮曾進行整體修繕。
2009年,翼城縣相關部門對四聖宮整組建築羣進行全面修繕。 [1] 

四聖宮建築特點

四聖宮為單進院,坐北向南,沿中軸線自南向北建有舞樓、獻殿(已毀)和大殿,大殿左右兩側各置側殿,殿前東西兩側各設配殿和觀戲樓(看樓),總佔地面積為1270餘平方米,是祭祀堯、舜、禹、湯“四聖”的場所。除正殿和舞樓為元代建築外,其餘建築均為明清時期建造或修葺。 [1] 
四聖宮導示圖 四聖宮導示圖

四聖宮主要建築

四聖宮正殿

正殿為元代建築,面闊五間,進深四椽,台頂為單檐歇山頂,黃綠琉璃瓦脊飾,圓木柱,素平礎,內設塑像均已被毀;大殿前原有獻殿三間也被拆除,僅餘柱礎;側殿為清代建築,懸山頂各三間;東西兩個配殿皆為兩層,每層均為三間;配殿之南均設二層看樓,每層各六間,進深五檁四椽,懸山頂,為清代建築。 [1] 
正殿 正殿

四聖宮舞樓

舞樓坐南向北,小三面觀,單檐歇山頂,黃綠琉璃屋脊,山花東西向,內頂為鬥八藻井,四角立高3.831米、直徑0.50米的圓木柱,上承大額枋,下為覆蓮礎,與正殿相對而建,為典型的元代建築。大額枋上施五鋪作斗拱四攢,四轉角皆用鴛鴦交首栱鋪作五縫,中縫出45°斜栱。四角抹角梁,上承老角梁,再承垂柱至交金處,補間鋪作後尾挑起垂柱,上承井口枋,枋上施八攢斗拱,栱上用由戧插入正中的雷公柱,成鬥八藻井。台口闊6.948米,進深8.169米,枱面距內頂高8.985米,平面近正方形,基高1.678米。設後山牆,兩側又設深2.936米的山牆與後山牆相連,成小三面觀形制。 [1] 
舞樓

四聖宮文物遺存

四聖宮內遺存有明嘉靖三十八年《西閆曹公里重修堯舜禹湯之廟記》碑。碑載:“……我裏之廟,神在此而不□彼,此其起於至正,建於村北,分社人為三甲,今享祀與□時,致誠致□致□散齋為最得矣”。 [1] 

四聖宮歷史文化

  • 名稱由來
四聖宮因宮內供奉堯、舜、禹、湯而得名。 [4] 

四聖宮文物價值

四聖宮舞樓為中國現存較早的戲台之一,對研究中國戲曲發展史具有重要的價值。 [4] 

四聖宮保護措施

2006年5月25日,四聖宮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四聖宮旅遊信息

四聖宮地理位置

四聖宮位於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西閻鎮曹公村。 [2] 

四聖宮交通信息

自駕:從翼城縣出發途徑G241—西南線—日鳳線—四聖宮,全程大約41千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