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四明南詞

鎖定
四明南詞俗稱“四明文書”、“寧波文書”,是浙江省地方傳統曲藝之一。
四明南詞是用寧波方言説唱的彈詞,早期為按生、旦、淨、末等分角色演唱,後發展為一人自彈三絃演唱,一人打揚琴伴奏,也有二三人加用琵琶、二胡等伴奏的。唱詞為七字句,傳統書目均為長篇,代表曲目有《珍珠塔》、《玉蜻蜓》、《雙剪髮》等三十餘部。
2008年6月7日,浙江省寧波市申報的“四明南詞”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 
中文名
四明南詞
別    名
四明文書
寧波文書
批准時間
2008年6月7日
非遺級別
國家級
申報單位
浙江省寧波市
遺產類型
曲藝
遺產序號
749 Ⅴ-56
始興年代
明末清初
流行地區
浙江寧波一帶
經典劇目
珍珠塔、玉蜻蜓
代表人物
陳祥源

四明南詞歷史沿革

四明南詞有實證可考的時間,約有300年。明末清初,有一批志同道合的文人,組織了類似票房形式的“詩詞歌賦社”和“絲竹社”對南詞曲調、節目進行研究。道光年間,南詞十分繁榮,寧波城新街一帶已有“崇德社”、“引鳳軒”等組織,連同郊外、鎮海、奉化一帶從事南詞演唱的藝人,總共約280多人。後漸趨下坡,至解放前夕,僅餘二三十人。較有名者有滕雲清、陳世卿、戴善寶、陳金恩、何貴章、柴炳章、陳蓮卿等。鎮海蛟川走書藝人湯鑫森與高禮剛之父也唱南詞。所以蛟川走書中有不少滲融南詞的曲調。著名甬劇藝人徐鳳仙、金玉蘭也曾學過南詞。 [2] 
四明南詞 四明南詞
南詞藝人組織的社,多在六月十一日、十一月十一日(農曆)兩天集會,廳堂中掛起伏羲軒轅文王武王周公孔子唐明皇、李白、李龜年九位神像,拈香供奉。他們對唐代樂師雷海青也十分崇拜。據傳雷系盲人,在安史之亂中被安祿山所俘。雷手捧琵琶大罵安祿山,最後把琵琶砸向安祿山。南詞藝人非常欽佩他的氣節。 [3] 
1958年原寧波曲藝團曾建立四明南詞演出隊,後因“文革”而夭折。八十年代有著名老藝人作展覽性演出。四明南詞用寧波地方語言説唱,以唱為主,演唱者自奏自唱,唱詞講究平仄格律,曲調有“上中下韻”之分,“賦調”“詞調”為基本曲調,其唱腔對甬劇寧波走書有較大的影響。 [4] 
四明南詞劇照 四明南詞劇照
在十年“文革”浩劫中,四明南詞跟其他曲藝一樣遭遇了毀滅性的破壞,珍貴的資料、曲目劇本被燒燬了,市曲藝團也解散了,大多數南詞藝人被迫改行。1979年,寧波重建曲藝團,四明南詞再度迎來生機。1980年前後,勵成龍、陳雪芸、陳祥源三人組合常常奔赴各地演出。“四明南詞當時還是很受觀眾歡迎的,我們不但在寧波城鄉演出,還到舟山、台州、黃岩等地演出,經常演出的書目有《何文秀》《血藻圖》《武必松》等,幾乎場場爆滿,一票難求。”
然而,好景不長,隨着電視節目和流行音樂的興起,四明南詞的觀眾不斷流失。1982年,市曲藝團解散,許多藝人各奔東西。在以後的20多年歲月中,四明南詞似乎再也沒有機會正式在舞台上呈現了,這朵曲藝之花逐漸枯萎,寧波百姓曾經熟悉的一段段悠揚清雅的鄉音唱腔,就這樣隨着歲月的流逝越飄越遠,漸漸淡出人們的記憶。 [5] 
2000年曾由寧波市羣眾藝術館組織經改革的開篇形式演出(為業餘組合,演唱形式已改變)。 [3] 

四明南詞藝術特點

四明南詞常用曲調

常用曲調有詞調、賦調、緊賦、平湖、緊平湖,俗稱“五柱頭”。調式轉換較多,也有板腔變化。其曲調文靜優美,唱腔多是七字句,有的間隔襯字流暢動聽,有的還有大段起板、間奏、尾奏等器樂段。這些器樂段在開四明南詞演之前或休息之後必奏一曲,以顯示該班社的藝術水平並起到靜場作用。所用曲子多為江南絲竹,如《四合如意》《得勝令》《三六》等,最具特色的是四明南詞的《將軍令》(也稱《文將軍》)。 [6] 

四明南詞表演形式

四明南詞是唱、奏、念、白、表相間的表演形式。主唱人要有“一白、二唱、三絃子”的硬功夫。其演唱藝術,在技巧上要求很高,演唱者既要自己操持,又要把生、旦、淨、醜各類角色的性格、表情刻畫出來。雖然是一人獨唱,但所造成的戲劇氣氛卻好像有許多人在同台唱戲一樣。 [6] 

四明南詞伴奏樂器

四明南詞 四明南詞
主要樂器有簫、笙、揚琴、二胡、琵琶、小三絃等。演奏時,根據所奏樂器的特色,圍繞主旋律,自由發揮,互相輝映,形成支聲復調,以少勝多,音樂十分優雅。四明南詞演唱有單檔(唱兼彈三絃)、雙檔(主唱彈弦,另加揚琴)、三檔(除上外,加琵琶)、五檔(再加二胡、風簫)、七檔(再加拉弦、雙清)、十一檔(再加箏、鼓板)、十三檔(再加月琴或管),但有時根據伴奏人員的情況,有所靈活變動。 [6] 

四明南詞經典劇目

四明南詞的經典劇目有:《珍珠塔》《玉蜻蜓》《白蛇傳》《雙珠球》《十美圖》《盤龍鐲》《雨雪亭》《果報錄》《雙珠風》《西廂記》《四法緣》等。 [6] 

四明南詞傳承保護

四明南詞流傳現狀

隨着時代的發展,曾經輝煌一時的四明南詞正面臨着嚴重的消亡危機。由於種種原因,原有的四明南詞演員紛紛轉業,後繼乏人,僅存的幾位老藝人也都年逾古稀,搶救四明南詞已是燃眉之急。 [3] 
由於四明南詞藝人流失太多,演藝荒廢太久,整個寧波能嫺熟演繹四明南詞的老藝人僅剩下陳祥源、陳雪芸、勵成龍、錢元明、丁德偉這幾個人。 [5] 

四明南詞保護措施

2002年起,陳祥源等人編撰、出版了《寧波傳統曲藝作品精選·四明南詞卷》《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叢書·四明南詞》等一批書籍,整理、彙集了一批曲譜油印本、手抄本和經典唱段音帶、唱片等,整理了《珍珠塔》《雙珠鳳》《玉蜻蜓》《何文秀》《雨雪亭》等一批四明南詞經典書目。2003年,國家啓動搶救與保護民間文化遺產工程。為搶救和保護已屬瀕危曲種的四明南詞,陳祥源組織曲藝班同事勵成龍、錢元明、陳雪芸等人蒐集四明南詞的珍貴資料。陳祥源妻子陳雪芸在這個過程中做了許多輔助工作。例如,在整理《何文秀》書目時,發現其中遺缺了幾回書,陳雪芸硬是憑着超人的記憶力,一字一句地把這幾回書記錄下來,使該書得以完整保存。2006年,陳祥源、勵成龍、陳雪芸、錢元明、陳祖蕾、丁德偉6位老藝人自發組建了一個四明南詞的演出組,一有機會就去各類文藝活動中展演四明南詞。在他們的努力下,人們又聽到久違了的四明南詞。四明南詞的保護與傳承更是得到了政府、社會各界的支持與關注。 [5] 
寧波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寧波市文聯對四明南詞等本地民間曲藝進行了一系列的搶救工作:成立了曲藝音樂集成編委會,彙編出版書籍資料,介紹有關四明南詞歷史淵源、曲目、音樂、機構、人物等內容;成立了寧波市曲藝專家委員會,對四明南詞保護工作展開論證、研討等;建立起完善的民間文化藝術檔案,摸清了還健在的老藝人生活、身體狀況,做好藝術搶救工作等。 [3] 
為進一步保護四明南詞,建立了有專家指導的“四明南詞搶救保護領導小組”,並制定了五年保護計劃。根據計劃,將繼續對四明南詞作包括文字史料音樂視頻等在內的專題調查,掌握所有四明南詞藝人的資料,確認、命名四明南詞若干傳承人,保證傳承工作順利進行;成立四明南詞示範性團隊,建立傳承基地,排練代表性書目;開辦四明南詞知識、欣賞系列講座,舉辦四明南詞進學校活動,製作四明南詞電視藝術片;深入開展四明南詞理論研究工作,建立完備的四明南詞數據庫。
2011年,作為四明南詞的保護單位與傳承基地,海曙區文化館面向市民開辦了四明南詞的非遺講座課堂,普及、弘揚四明南詞的歷史文化。 [5] 

四明南詞傳承人物

陳祥源,早年師從四明南詞演員兼伴奏名家柴彬章、俞長壽。1964年進寧波市曲藝團演員兼伴奏員,傳承譜系清晰。他擅長演出的傳統書目有《珍珠塔》、《玉蜻蜓》、《雨雪亭》、《雙珠鳳》等。20世紀80年代,四明南詞處於瀕危狀態,他卻經常組織老藝人並參與演出,傳藝帶徒,為曲種留下〝根脈〞。他退休後,組織師兄妹在社區、學校等地開展演出活動,還積極培養新人。收集曲種史料甚豐,為《寧波傳統曲藝作品精選·四明南詞卷》執行主編、《四明南詞音樂》編輯者之一。2018年5月,陳祥源入選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7] 

四明南詞入選非遺

2008年6月7日,浙江省寧波市申報的“四明南詞”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四明南詞”項目保護單位寧波市海曙區文化館評估合格。 [10] 

四明南詞重要演出

2018年6月19日,四明南詞參與文化和旅遊部、天津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全國非遺曲藝周活動。 [8] 
2019年10月24日,四明南詞短篇《頂樑柱》進行寧波市巡演。 [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