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四方草

(唇形科長葉香茶菜種植物)

鎖定
四方草,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莖高40-60cm,常具鋪匐莖。葉對生,葉柄短,有時近無柄,圓錐花序頂生,花冠粉紅色或白色,雄蕊及花柱長長地伸出。小堅果極小,卵形,略扁。花期11月至翌年1月,果期12月至翌年1月。
中文名
四方草
拉丁學名
Rabdosia stracheyi
別    名
長葉香茶菜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唇形科
長葉香茶菜

四方草簡介

四方草(玄蔘科),別名藍花草、點火蟲草。草木。莖細方形,侗切地面,節着地小恨。單葉勸·生,心臟形,邊緣有鋸齒。莖葉均生疏幼毛。花腋生,單朵,唇形,藍紫色。果扁球形。
多生於田邊,溝邊。藥用全草。全年可採。 [1] 

四方草形態特徵

長葉香茶菜,多年生草本,莖高40-60cm。常具鋪匐莖,上升,基部以上四稜形,具淺槽,被粟色串珠狀具節的短柔毛鱗秕狀短毛。
四方草
四方草(3張)
葉對生;葉柄短,有時近無柄;葉片狹披針形,長2.4-7.5cm,寬0.6-2.1cm,先端漸尖,基部狹楔形,邊緣自中部以上具疏或密的鋸齒,上面脈上被鱗秕 狀短硬毛,下面滿布紫褐色腺點,脈上被鱗秕狀短硬毛或近無毛。圓錐花序頂生,長4-30cm,由聚傘花序組成;下部的苞葉葉狀,向上漸變小而呈苞片狀;苞片卵形,披針形或線形;花萼小,鐘形,花時長約2mm,明顯10脈,被褐色腺點,脈上被鱗秕狀短毛或近無毛,萼齒5,略短於萼筒,二唇形,後3齒小,前3齒較大,均為卵形,果時花萼長約3mm,略俯垂,下唇明顯較上唇長;
四方草
四方草(6張)
花冠粉紅色或白色,長6-7mm,冠筒直,向上增寬,冠檐上疏被紅色腺點,二唇形,上唇具紫色斑點,長僅為冠筒長之半,具4圓裂,裂片卵形,極外反,下唇與冠筒近等長,狹卵形,伸展,扁平;雄蕊及花柱長長地伸出。小堅果極小,卵形,略扁。花期11月至翌年1月,果期12月至翌年1月。

四方草分佈範圍

主要分佈於中國廣東、廣西、雲南。

四方草生態環境

生於海拔1500m以下的林邊、溪旁及田野陰濕處。分佈於長江以南至西南地區。 [2] 

四方草採收

夏秋季採收全草。採後洗淨晾乾,搗爛鮮用或曬乾備用。 [3] 
參考資料
  • 1.    梧州專區革委會衞生服務站 梧州專區各縣革委會衞生組編,梧州地區中草藥,,1970年02月,第147頁
  • 2.    楊衞平,夏同珩主編;李朝鬥,陳謙海副主編,特色中草藥及配方 5,貴州科技出版社,2016.08,第277頁
  • 3.    馮洪錢編著,獸醫本草補遺,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第29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