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四散

鎖定
四散,拼音:sì sàn,漢語詞語,意思是向四周分散。也指散佈,拋撒。 [1] 
中文名
四散
拼    音
sì sàn
釋    義
向四周分散
出    處
晉書·劉琨傳》

目錄

四散釋義

[disperse] 向四周分散 [1] 
烏雲四散,被風吹成了碎片 [1] 

四散出處

晉書·劉琨傳》:“流移四散,十不存一。” [2] 

四散例句

1、向四面散開。
晉書·劉琨傳》:“流移四散,十不存一。”
唐·白居易《感懷》詩:“昨夜雲四散,千里同月色。”
明·施耐庵《水滸》第七十一回《忠義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其餘道眾,收得經資,收拾醮器,四散下山去了。
明 羅貫中 《三國演義.第二回》:儁與玄德、關、張率三軍掩殺,射死韓忠,餘皆四散奔走。 [3]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回《諸葛亮智算華容關雲長義釋曹操》:於是把馬頭勒回,謂眾軍曰:“四散擺開。”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三回:“其奈戎兵四散亂竄,雙拳兩臂,撐持不住,只得一同奔走。”
清 吳敬梓 《儒林外史.第一回》:這是些逃荒的百姓,官府又不管,只得四散覓食 [2]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一百回:“﹝卜子修﹞對那些車伕亂打,嚇得那些車伕四散奔逃。”
2、散佈,拋撒。
唐·玄奘《大唐西域記·羯若鞠闍國》:“戒日王以真珠雜寳及金銀諸花,隨步四散,供養三寶。”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