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四指馬鮁

(馬鮁科四指馬鮁屬動物)

鎖定
四指馬鮁(學名: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是馬鮁科、四指馬鮁屬魚類。體延長而側扁。頭中大,前端圓鈍。吻短而圓。眼較大,位於頭的前部;脂性眼瞼發達,呈長橢圓形。口大,下位,口裂近水平;下頜唇不發達,只有近口角部份保留唇之構造;上下頜兩側均有牙齒,其外側有小齒;鋤骨及齶骨亦具齒。體被櫛鱗,背、臀及胸鰭基部均具鱗鞘,而胸鰭及腹鰭基部腋鱗長尖形,兩腹鰭間另具一個三角形鱗瓣;側線直,且向後方緩慢傾斜,有孔的側線鱗數為86~88;背、尾鰭的黑緣較不明顯;胸鰭鰭膜為鮮明的黃色(標準體長達35釐米以上的大型魚則為暗黃色);腹鰭的前緣黃色,其餘部分為白色。
四指馬鮁為暖温性海產魚類,具廣鹽性,在淡水、鹹淡水和海水環境中均可生活。喜棲於沙底或泥底,水深23米以內沿岸淺水區和河口,亦進入河流下游江段。食性雜,主要攝食底棲生物。幼魚在河口棲息,以枝角類、橈足類、端足類和等足類等無脊椎動物為食;體長50毫米的幼角以箭蟲、頭足類蝦的幼體和多毛類為食。成魚以蝦和魚(以鯔科鯤科和石首魚科魚類為主)為食。廣泛分佈於印度洋北部和太平洋西部,自波斯灣向東分佈至巴布亞新幾內亞和澳大利亞北部,向北至中國和日本。在中國分佈於南海、東海和黃渤海,在長江口水域見之於長江口北支和南支、崇明東灘沿岸以及杭州灣北部匯蘆潮港、奉賢杯林和金山縣金山嘴一帶。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拉丁學名
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
別    名
章跳
馬友
午魚
午筍
祭魚 展開
別名
章跳
馬友
午魚
午筍
祭魚
鯉後等 收起
外文名
Fourfinger Threadfin、Bamin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硬骨魚綱
鱸形目
馬鮁科
四指馬鮁屬
四指馬鮁
亞    門
脊索動物亞門
亞    綱
輻鰭亞綱
亞    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Shaw,1804
保護級別
(IUCN 2014年 ver 3.1)——瀕危(EN) [3] 
中文學名
四指馬鮁

四指馬鮁形態特徵

四指馬鮁
四指馬鮁(6張)
背鰭Ⅷ,Ⅰ-14;臀鰭Ⅲ-15;胸鰭18+4;腹鰭Ⅰ-5;尾鰭19~21。側線鱗
。鰓耙6~7+7~8。 [4] 
體長為體高4.1~4.3倍,為頭長3.7~3.8倍。頭長為吻長7.4~7.8倍,為眼徑長4.4~4.9倍。 [4] 
體延長側扁。頭中大,前端圓鈍。吻短,圓突,稍短於眼徑。口大,下位,口裂微斜,向後伸達眼後緣下方。唇不發達,儀見於下頜近口角處。舌大,前端圓,遊離,位於口腔前部,無舌齒牙細小,絨毛狀,上、下頜牙帶外露;犁骨牙叢呈三角形;齶骨牙叢呈長條形。眼較大,位於頭前部,近吻端。脂眼瞼發達,呈長橢圓形,遮蓋眼球。眼間隔寬闊,隆起,為眼徑一倍餘。鼻孔每側2個,小,相距甚近,緊靠眼前方;前鼻孔圓形,後鼻孔成裂縫狀。鰓孔大。鰓蓋膜不與峽部相連鰓蓋條7條。前鰓蓋骨後緣具細鋸齒。鰓耙細長。 [4] 
體被櫛鱗,中等大,除吻部外餘均被鱗。第二背鰭、臀鰭及胸鰭基部均被鱗鞘,除第一背鰭及胸鰭遊離鰭條外,各鰭均被細鱗。胸鰭及腹鰭基部具腋鱗,長尖形;兩腹鰭間有一個三角形鱗瓣。側線平直,完整,後方伸至尾鰭下葉。 [4] 
背鰭2個,分離,相距較遠。第一背鰭起點距第二背鰭起點較距吻端為近;第二背鰭起點距尾鰭基底較距吻端為近。臀鰭與第二背鰭形態相似,位第背鰭第三鰭條下方,後緣均呈凹形胸鰭低位,中等長,其下部具4遊離絲狀鰭條,長度約與胸鰭最長鰭條相等。腹鰭約位於胸鰭中下方,短於胸鰭。尾鰭深叉形,上下葉約等長。 [4] 
腹膜淺黃色。腸粗短,稍盤迴,約為體長的一倍。胃呈囊狀,幽門盲囊細小,約300個以上肝分2葉。無鰾。 [4] 
體背側面灰青帶黃色腹部銀白色。背鰭、臀鰭及尾鰭均為灰色,邊緣帶煕色;胸鰭後部黑色;腹鰭白色。 [4] 

四指馬鮁生活習性

四指馬鮁為暖温性海產魚類,具廣鹽性,在淡水、鹹淡水和海水環境中均可生活。喜棲於沙底或泥底,水深23米以內沿岸淺水區和河口,亦進入河流下游江段。成魚經常成對或單獨生活,喜羣棲性,常成羣洄游,不集成大羣,有季節洄游之習性,會隨着漁期到來而大量湧現。胸鰭下部遊離的絲狀鰭條是其在渾水中生活的重要觸覺器官。食性雜,主要攝食底棲生物。幼魚在河口棲息,以枝角類、橈足類、端足類和等足類等無脊椎動物為食;體長50毫米的幼角以箭蟲、頭足類蝦的幼體和多毛類為食。成魚以蝦和魚(以鯔科鯤科和石首魚科魚類為主)為食,偶爾也攝食一些多毛類無脊椎動物各種餌料成分的出現頻率隨季節而異。 [6]  [4]  [7] 

四指馬鮁分佈範圍

廣泛分佈於印度洋北部和太平洋西部,自波斯灣向東分佈至巴布亞新幾內亞和澳大利亞北部,向北至中國和日本。在波斯灣主要分佈於巴林、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科威特、卡塔爾、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在中國分佈於南海、東海和黃渤海,在長江口水域見之於長江口北支和南支、崇明東灘沿岸以及杭州灣北部匯蘆潮港、奉賢杯林和金山縣金山嘴一帶。 [6]  [3] 
四指馬鮁分佈圖 四指馬鮁分佈圖

四指馬鮁繁殖方式

性成熟最小型雄性體長225毫米,雌性體長285毫米。為雄性先熟雎雄同體。3~5月在河口產卵。懷卵量36.2~356萬粒。南海珠江口生殖期4~5月,海南省西海岸1~3月,黃海(江口)4~6月,屬一次產卵類型。懷卵量較大。成熟卵呈球形,浮性性,卵徑0.85~0.95毫米,具油球1個,油球徑0.29~0.33毫米。每年5月上旬向港灣作生殖洄游,7月上旬以後向深處游去。 [6]  [4]  [8] 

四指馬鮁近種區別

該種近似多鱗四指馬鮁(Eleutheronema rhadinu),多鱗四指馬鮁為Jordan & Evermann於1902年命名,模式標本採自中國台灣,分佈於中國及日本沿岸,不見於其他海區,為中、日兩國共有的地方種。主要特徵:側線有孔鱗93~95,側線上鱗11~12,側線下鱗16;生活時胸鰭鰭膜深灰黑色。四指馬鮁(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a)為Shaw於1804年命名,模式標本採自印度,分佈於波斯灣至巴布亞新幾內亞、澳大利亞北部廣大海域,但不見於中、日沿海。主要特徵:側線有孔鱗73~74,側線上鱗9~10,側線下鱗13~14;生活時胸鰭鰭膜豔黃色,與多鱗四指馬鮁有明顯的區別。以往中外學者將產於中、日沿岸的多鱗四指馬鮁(Eleutheronema rhadinu)鑑定為四指馬鮁(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a),這是一種誤鑑。應予以糾正,產中國的應為多鱗四指馬鮁(Eleutheronema rhadinu)。 [5] 

四指馬鮁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4年 ver 3.1)——瀕危(EN)。 [3] 

四指馬鮁主要價值

四指馬鮁為次要經濟魚類,無中心漁場,產量不高。中國長江和杭州灣北部滾鈎作業常有捕獲,唯數量不多。肉質細嫩鮮美,可鮮銷或制罐頭。印度等國有養殖。 [6]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