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四川遂寧觀音湖國家濕地公園

鎖定
四川遂寧觀音湖濕地公園位於四川省遂寧市,涉及船山區、河東新區,總面積605.33公頃。功能區劃為 3 個功能區:生態保育區、恢復重建區和合理利用區。 [1] 
2020年12月25日,入選國家林業和草原局“2020年通過驗收的國家濕地公園名單”。
中文名
四川遂寧觀音湖濕地公園 [1] 
森林公園級別
國家級 [1] 
地理位置
四川省遂寧市 [1] 
面    積
605.33 公頃 [1] 
管理單位
四川遂寧觀音湖國家濕地公園管理局 [2] 
批准時間
2012年 [1] 

四川遂寧觀音湖國家濕地公園地理環境

四川遂寧觀音湖國家濕地公園位置境域

四川遂寧觀音湖濕地公園位於四川省遂寧市,東至五彩繽紛路堤坎,西至老城濱江路堤坎,南至通善大橋,北至袁家壩南端,總面積605.33公頃。濕地公園涉及船山區、河東新區。 [2] 

四川遂寧觀音湖國家濕地公園地形地貌

功能區劃圖 功能區劃圖
濕地公園區域地貌屬盆地中部丘陵地貌區,整個地勢呈南北向的“川”字形,東緣、西緣較高,中部、南部較低。濕地公園陸地區域被水域自動劃分為河東、席吳二洲兩個半島以及聖蓮島共3 部分,其地形為河谷階地,地勢平坦,起伏較小。其中,河東區東高西低,高程在 275.5~285m 之間;席吳二洲西高東低,高程在 275.5~282m 之間;聖蓮島南北兩端高,中間低,分佈有沼澤濕地,高程在 275.5~297m 之間。

四川遂寧觀音湖國家濕地公園氣候特點

濕地公園位於四川盆地東部氣候區西段,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四季分明、氣候温和、無霜期長、雨熱同季、冬暖春早、熱量豐富、日照偏少、雨水充沛的特點。據近 30 年實測資料顯示,年平均氣温 17.4℃,最高月 7 月平均氣温 27.4℃,最低月 1 月平均氣温 6.4℃,≥10℃的活動積温 5627.1℃,無霜期 296 天,年平均日照 1333.4 小時,屬低日照區。年平均降雨量 993.3 毫米,降雨時空分佈不均勻,降雨集中在 5 至 9 月,年平均蒸發量 991.4 毫米,相對濕度 82%。災害性天氣主要是冬幹、春旱、夏旱,尤其是伏旱、洪澇等自然災害較多。 [2] 

四川遂寧觀音湖國家濕地公園水文

四川遂寧觀音湖濕地公園 四川遂寧觀音湖濕地公園
觀音湖所屬涪江為長江二級支流,在船山區境內流長 67.1km,河道平均坡降 0.54%。流量變化很大,最大洪峯流量 35400m3/s(1889 年),最小流量 60m3/s,多年平均流量 472m3/s。涪江內歷來有航運活動,承接着涪江沿岸的水路運輸。濕地公園內地表徑流主要是大氣降水,多年平均徑流深 214.5mm;地下水以紅層丘陵鬆散巖類孔隙水為主,地下水主要由大氣降水補給。觀音湖水位主要通過過軍渡水利樞紐進行調節,過軍渡電站總庫容 7697 萬立方米,設計調節庫容 300 萬立方米/d,調節水位變幅 0.3m 左右,基本能保持正常蓄水位 275.5m。設計五十年一遇洪水位 285m。 [2] 

四川遂寧觀音湖國家濕地公園土壤

濕地公園區域內出露地層為侏羅系遂寧組、蓬萊鎮組和沙溪廟組母巖,第四系鬆散堆積層沿涪江、河谷分佈,地層平緩,內無大的斷裂,且褶縐平緩。岩層組合以紫色泥岩為主,或泥岩與沙岩石不等原五層,結構松碎抗侵蝕能力弱,易風化剝蝕。濕地公園區域土壤有紫色土、沖積黃壤和沖積潮土。 [2] 

四川遂寧觀音湖國家濕地公園資源情況

四川遂寧觀音湖國家濕地公園植物資源

四川遂寧觀音湖濕地公園 四川遂寧觀音湖濕地公園
濕地公園及其周邊區域主要分佈着維管植物約 58 科 129 種,其中蕨類植物約 3 科 3 種;裸子植物約3 科 4 種;被子植物約 52 科 122 種,其中雙子葉植物約 38 科 64 種,單子葉植物約 14 科 58 種。濕地公園植物根據其分佈特點可分為濕地植物和旱中生植物。
1.主要濕地植物資源:濕地公園內濕地植物以天然濕生為主,也有部分人工栽植品種,如蓮、蒲葦等。共有濕地維管植物約 29 科 84 種,其中蕨類植物約 3 科 3 種,種子植物約26 科 81 種。種子植物中未發現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包括單子葉植物 12 科 55 種,以莎草科、禾本科和眼子菜科品種居多,分別為 15 種、13 種和 7 種;雙子葉植物 14科 26 種,其中睡蓮科、蓼科、香蒲科、傘形科較多,分別有 4 種、3 種、3 種、3 種。按植物生長習性分,挺水植物 22 種,主要分佈在沼澤濕地和庫塘濕地的近岸淺水區;浮水植物 5 種,主要分佈在湖岸凹進水流較緩的湖灣;沉水植物 12種,主要分佈於水下;沼生植物 45 種,主要分佈在沼澤濕地區域。
2.主要旱中生植物資源:
濕地公園內主要有旱中生植物約 29 科 46 種,其中裸子植物 3 科 4 種,被子植物26科42種。植被類型以人工針葉林和雜灌林為主,喬木層多為人工的柏木、榿木、馬尾松、杉木等約 20 科 31 種;灌木層主要包括黃荊、馬桑、火棘等約 6科 7 種;草本層主要包括藎草、狗牙根、青蒿等約 5 科 7 種;藤本僅發現桑科的地瓜藤 1 科 1 種。
重點保護植物:濕地公園有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1 種(水蕨)。 [2] 

四川遂寧觀音湖國家濕地公園動物資源

四川遂寧觀音湖濕地公園 四川遂寧觀音湖濕地公園
通過實地調查和整理分析原始資料統計,濕地公園內主要有野生脊椎動物約48 科 120 種,其中獸類 7 科 12 種,鳥類 23 科 37 種,兩棲爬行類 7 科 12 種,魚類 14 科 69 種。屬國家Ⅱ級重點保護的鳥類 9 種、兩棲類 1 種、魚類 1 種;屬省級重點保護的鳥類 5 種。鳥類:濕地公園常見鳥類 23 科 37 種,其中國家Ⅱ級保護鳥類 9 種,省級重點保護鳥類 5 種。濕地公園的鳥類居留類型組成以留鳥為主,夏候鳥次之,冬候鳥和旅鳥種類最少。獸類:濕地公園常見獸類 7 科 12 種,無重點保護獸類分佈。兩棲爬行類:濕地公園常見兩棲、爬行類 7 科 12 種,其中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兩棲類 1 種(虎紋蛙)。魚類:濕地公園境內有魚類約 14 科 69 種,其中鯉科最多,有 48 種,其次為鮠科 5 種、鰍科 4 種,其餘 11 科共 12 種。主要經濟魚類有草魚、鰱、鱅、青魚、鯉、鯽魚和赤眼鱒、鯰等。其中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魚類 1 種(胭脂魚),國家Ⅲ級重點保護魚類 1 種(鱤),長江上游特有種 3 種(長薄鰍、鯽、中華紋胸鮡)。 [2] 

四川遂寧觀音湖國家濕地公園開發建設

四川遂寧觀音湖濕地公園於2012年被原國家林業局納入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單位,試點期5年。遂寧市船山區人民政府按照《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辦法(試行)》和《國家濕地公園試點驗收辦法(試行)》文件要求,按照政府統一領導,濕地公園管理、部門單位分工協作的管理模式。濕地公園成立“四川遂寧觀音湖國家濕地公園管理委員會”,由船山區人民政府主管林業副區長任主任,由林業、發改委、國土、水利、旅遊、環保、農業、建設、電力等相關部門為成員。下轄由林業主管部門牽頭的“四川遂寧觀音湖國家濕地公園管理局”,負責整個濕地公園的保護管理工作。管理局行政上隸屬於船山區人民政府,業務上直屬遂寧市林業局領導,屬公益性事業單位,行政級別可以參考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確定為副處級單位。濕地公園管理局下設濕地保護中心、濕地宣教中心、濕地公園經營管理中心、保護管理站和旅遊開發中心五個功能部門。在濕地公園的實際運作中,各職能部門應行使的職責主要有:如濕地公園的基礎設施建設、運行管理與維護;旅遊開發與宣傳促銷;濕地科研與監測等。 [1-2] 
2019年12月25日,未通過國家林業和草原局2019年試點國家濕地公園驗收,限期整改。 [3] 
2020年12月25日,入選國家林業和草原局“2020年通過驗收的國家濕地公園名單”。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