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

鎖定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直屬的正廳級事業單位, [1]  前身為1938年成立的四川省農業改進所,1964年正式建制為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全院現設作物所、土肥所、植保所、生核所、遙感所、信息所、測試中心、園藝所、茶葉所、水稻所、經作所、蠶業所、水產所等13個研究所(中心)和實驗場、服務中心2個服務機構。 [2] 
截止2016年底,有職工2431人,其中在職職工1209人。在職職工中,有博士132人、碩士258人;研究員105人,副研究員243人。 [2] 
全院設有糧食和經濟作物育種、種植制度資源環境、生物技術、信息技術、蠶桑、水產等50多個學科和專業。先後建設了一批國家級研究中心和國際合作中心(實驗室)。 [2] 
“十二五”以來,共獲得國家、部省等科技成果獎109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9項,居全國省級農科院第二位。 [2] 
“十二五”以來,全院研製的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等累計推廣4.5億畝。建成7個綜合性中試熟化基地、24個特色產業示範基地和專家大院。 [2] 
中文名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
外文名
Sich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成立時間
1938年
機構地址
成都市錦江區靜居寺路20號
主管部門
四川省人民政府
行政級別
正廳級
機構前身
四川省農業改進所
單位性質
科研事業單位
主要獎項
國家科技進步獎10項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歷史沿革

1938年,為支持抗戰,解決糧食之需,成立四川省農業改進所。
1950年4月,與中央農業試驗所成都工作站等5個農業科研機構合併為西南農林部四川農業試驗所。
1952年,更名為四川省農業科學研究所。
1964年,正式建制為四川省農業科學院。 [2-3] 
1986年,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歸屬四川省農牧廳領導。
1993年,起改為省政府直屬事業單位,由省委、省政府直接領導。 [4] 
1997年,重慶直轄建市,四川行政區劃調整,原院屬江津果樹所、永川茶葉所劃出。
1996年6月,園藝種苗中心更名為園藝研究所。
1998年,新建立了茶葉所。
1999年,將棉花所改建為經作所。
2004年8月1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視察了院在廣安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科技示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5] 
2005年,將情報所更名為農業信息與農村經濟研究所;作物所、成都遙感分中心、中心實驗室、蠶桑所、培訓處等單位也相繼更名;為滿足新形勢下科研、開發的需要,促進研究所又好又快發展,院又先後批准在瀘州的水稻高粱所、在宜賓的水產所、在簡陽的經作所分別在德陽市、成都市高新區、成都市青白江區新建機構主體和試驗基地。 [4] 
2018年11月12日,四川省委副書記、省長尹力到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調研; [6]  11月16日,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慶祝建院80週年大會在成都舉行。 [3] 
2022年10月21日,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聯合中央在川農業科研機構、涉農高校、市(州)農業科研機構、農業企業等共同發起成立四川省農業產業技術創新聯盟 [21] 
2023年4月,四川省農科院召開科技成果轉化深化年大會 [22]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科研條件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人員編制

截至2017年6月,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有在職職工1166人,擁有研究員132人(其中二級研究員31人)、副研究員236人,博士154人;擁 有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35人,學術技術帶頭人40人;農業農村部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16人、試驗站站 長18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四川創新團隊首席專家7人、崗位專家46人。 [2]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科研部門

截至2017年6月,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設有14個研究所、1個服務機構、1個分院,並與地 方政府聯合共建分院10個;擁有國家級創新平台35個,國家地方聯合共建工程研究中心(實驗 室)7個,國際合作平台4個。 [2] 
國家級研究中心(3個):國家農作物改良中心成都玉米分中心、國家農作物改良中心瀘州水稻分中心、國家農作物改良中心簡陽棉花分中心 [2] 
農業部研究中心(4個):農業部植物新品種保護測試(成都)分中心、農業部轉基因植物環境安全監督檢驗測試西南中心、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農業部遙感中心西南區域分中心 [2] 
省部級實驗室(1個):農業部長江上游農業資源與環境重點開放實驗室 [2] 
省部級原種基地(6個):水稻、玉米、小麥、油菜、棉花、高粱等原種基地 [2] 
國際合作中心(1個):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農業信息體系中國西南分中心 [2] 
國際研究中心(1個):中德油菜研究中心 [2]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科研成就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科研成果

截至2017年6月,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和開發領域涵蓋糧、經、飼作物與水產,涉及作物遺傳育種、耕作栽培、植物保 護、土壤肥料、資源環境、農業微生物、生物技術、農用核技術蠶業分析測試農業遙感、農產品儲藏加 工、農業信息、農業經濟等60餘個學科專業;獲得的國家級位居全國省級農科院前列,省部級獎佔全省48.6%,育成的動植物新品種,佔全省近1/3;“十二五”以來,研發省部級主推技術55項,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85%以上,成果累計推廣面積5.8億 畝,新增社會經濟效益上千億元。 [2] 
2022年,都江堰市聯合四川農業大學、省農科院,探索出8大提升耕地“容積率”模式,推出“獼猴桃+馬鈴薯/胡豆”等特色種植新“CP”,實測馬鈴薯單產高達3500斤,“獼猴桃+馬鈴薯”畝均收入提高到1.55萬元。 [20]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現代農業科技創新示範園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現代農業科技創新示範園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根據2021年1月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圖書館官網顯示,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圖書館是西南地區最大的農業專業圖書館,藏有中外農業圖書資料20多萬冊,是FAO在四川的藏書點;擁有CNKI清華同方農業類期刊、博碩士論文、成果、標準等數據庫;萬方各學科期刊、技術科教視頻等數據資源的本地鏡像數據庫,Springer、Sciencedirect農業類數據資源;國際CABI、AGRIS光盤數據庫和CABI網絡版數據庫。 [7] 
  • 學術期刊
西南農業學報》創刊於1985年,由四川省農業農村廳主管,四川、雲南、貴州、廣西、西藏和重慶六省(市、區)農業科學院共同主辦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農業學術期刊。主要刊登農學、林學、植(森)保、園藝、土壤農化、畜牧、獸醫、農業機械、農業信息與電子工程、水利和建築工程、食品科學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技術理論研究的學術論文。入選中文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擴展版)、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農業核心期刊等。
四川農業科技》創刊於1971年,由四川省農業農村廳主管,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聯合主辦的綜合性農業技術推廣期刊。主要刊登種植技術綠色防控、土壤農化、水產養殖脱貧攻堅鄉村振興產業經濟等學術論文、研究報告、科研簡報。先後榮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全國農業綜合期刊優秀獎、四川省一級期刊獎、四川省優秀期刊獎。《四川農業科技》是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的學術期刊。
《農業科技動態》
《農業科技動態》創刊於1975年,由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主辦。緊緊圍繞我省現代農業發展、高產創建、穩糧增收、服務“三農”及我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科技助力精準扶貧等方面的內容,為四川省縣以上各級領導和農業主管部門提供技術對策和建議,並及時報道我院的新成果、新技術及科研課題進展、成果推廣應用情況。
《四川省農科院報》
《四川省農科院報》是四川省農科院的機關報。是四川省農科院黨建工作、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與院所文化建設對外宣傳的主要窗口之一。 [8]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人才培養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學科建設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擁有人事部授牌的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涵蓋糧食和經濟作物育種、種植制度、資源環境、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家蠶和水產養殖等50多個學科專業。 [9] 
2013年11月14日,西南財經大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與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簽訂合作協議,從2013年起聯合培養博士後研究人員。 [10]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培養成果

2006年11月,根據《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表彰全省優秀博士後的決定》川府函【2006】139號,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所楊武雲同志被省政府授予“四川省優秀博士後”榮譽稱號 [11]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合作交流

2011年至2017年6月,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先後與俄羅斯泰國以色列澳大利亞意大利荷蘭、日本、美國、加拿大瑞士等40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國際馬鈴薯中心、國際水稻研究所等國際組織開展了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建立了國家引才引智示範基地(農業與鄉村振興類)、優質抗病高產小麥品種選育、柑橘新品種與栽培技術、柑橘新品種選育與栽培技術示範、優質抗病高產川麥系列新品種選育、優質兼用型馬鈴薯脱毒種薯繁育基地等6個基地、四川省(中德)油菜研究中心、中國(四川)-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南方聯合試驗站、國際農業科技情報體系(AGRIS)西南分中心、中-意四川果樹苗木繁育中心等4個平台。 [2]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所獲榮譽

“九五”以來,全院獲得國家、部、省級科技成果獎119項。其中,國家發明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10項、二等獎29項,發表論文2990篇。
“十五”期間,全院育成農作物新品種168個(國家審定品種19個,省級審定品種149個),佔四川省攻關組育成品種的38%,被列為省主推品種26個,獲專利45項,品種權25個。2004年獲得農業部植物新品種保護先進單位。
“十五”期間,全院主要農作物新品種在省內外累計推廣2.7 億畝,佔全省糧棉油作物種植面積的40 %;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在省內外累計推廣2.1億畝,累計增加糧食135億公斤,皮棉1200萬公斤,新增社會經濟效益130億元。
2004年,經科技部評估,全院有3個研究所進入全國省級農林科研機構科技綜合競爭力前100名,其中,作物所名列全國省級農科院“百強所”第一。2005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科技創新先進單位”和“科技對外開放先進單位。
2020年5月,被四川省科學技術廳評為“四川省科技特派員先進集體”。 [12]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領導班子

黨委書記:呂火明
院長:牟錦毅 [13] 
黨委副書記:鍾毅 [14]  [18] 
副院長:張雄
副院長:楊武雲 [15] 
副院長:劉永紅 [19] 
副院長:丁明忠 [25] 
機關黨委書記:段曉明 [16] 
總農藝師:蒲宗君 [23-24] 
四川農科院發佈彩色油菜花新品種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1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