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四川省檔案局

鎖定
四川省檔案局、四川省檔案館成立於1959年。1996年局、館合併,一套班子,兩塊牌子,履行全省檔案事業行政管理和檔案資料保管利用兩種職能,為省人民政府直屬事業單位。2008年,省檔案局(館)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編制128名,工勤人員控制數20名,現有在職職工138人,內設14個處室,下屬四川省檔案科學技術研究所、四川省檔案學校兩個直屬事業單位。 四川省檔案館系省級綜合檔案館,是四川省省級檔案保管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已公開現行文件利用中心,1998年被評為“國家一級檔案館”。
2018年,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批准的《四川省機構改革方案》,省檔案局(省檔案館)的行政職責劃入省委辦公廳,對外加掛省檔案局牌子。省檔案館作為省委直屬事業單位,不再保留與省檔案館合併設立的省檔案局 [1] 
中文名
四川省檔案局
外文名
Archives Bureau of Sichuan Province
成立時間
1959年 [2] 
局    長
高山
性    質
省人民政府直屬事業單位

四川省檔案局歷史沿革

四川省檔案館系省級綜合檔案館,於1957年1月籌建,1966年4月26日正式成立。1963年6月從成都遷至雅安,1988年6月遷回成都。1998年11月被國家檔案局評為國家一級檔案館。新建的四川省檔案館座落在成都市花牌坊街191號,總建築面積3.29萬平方米,佔地25畝,主體建築由主樓和裙樓組成,主樓17層,高56.1米,裙樓3層,可容納檔案300萬卷冊。庫房為環廊雙層厚牆體,全密閉式結構,庫區內設置有中心控制室,採用集中式空調,安裝有温濕度自動監測調控,自動防火、防盜報警,1211自動滅火,電視監控等系統和裝置。館內配有電子計算機146台、打印機42台,縮微、照相設備、保護技術、複印等現代化設備,配備縮微拍攝機6台、沖洗機2台、拷貝機3台、閲讀器11台、閲讀複印機2台,掃描儀10台;建立了四川省檔案資源網。讀者可通過互聯網訪問並查詢相關和感興趣的資料,省檔案館閲覽室可容納220位利用者查檔。
截至1998年止,四川省檔案館館藏檔案906個全宗,1,233,754卷,資料102,075冊。按不同時期劃分為清代檔案、民國檔案、革命歷史檔案和解放後檔案,主要為各時期地方政權形成的各類文書檔案,科技檔案等。其中,清代巴縣地方政權檔案最珍貴、最完整有11萬卷,民國檔案45萬卷。館藏全部檔案資料已係統分類整理,縮微檔案累計已達6297萬個畫幅,製成縮微膠片6137盤,拷貝3004盤,重要檔案已輸入微機並能提供利用。檔案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取得了顯著成績,已向社會開放了形成期滿30年的全部檔案704,975卷,利用者只需持個人身份證件,即可利用;未滿30年的檔案,只要有關單位介紹,也可利用。為了主動向社會各方面提供檔案,編輯出版了1000多萬字的檔案資料。社會各界利用檔案頻繁,僅近三年,利用檔案解決各種社會問題1402起,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歷史上的四川檔案事業四川檔案事業源遠流長,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7世紀的巴蜀開明王朝時,即已實行巫掌祭祀,史執祖法,是為四川檔案事業的發端。公元前316年,秦滅巴蜀,建置郡縣,設史官掌管文典,記言錄事。1980年在青川縣出土的《為田律》的木牘,就是記載當時秦在巴蜀推行“開阡陌”制度的歷史檔案,是現今保存的最早的四川檔案。三國時,劉備建立蜀漢王朝,設東觀秘閣收藏圖書秘記。著名的西晉史學家陳壽在蜀漢時曾任觀閣令使,入晉後又任著作郎、治書侍御史等職,《三國志》就是他利用大量秘閣材料所寫成的。東晉史學家常璩在成漢時曾任散騎常侍掌管文書,入晉後他利用這些材料編纂成《華陽國志》。這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地方誌。以後歷代都設有掌管文書檔案的官職或機構。清代對文書檔案格外重視,四川布政使司設有經歷署、照磨署負責這一工作,規定“文案卷宗,隻字為重”,不準私自藏匿,不準私帶出房,不得擅自摘抄複製,官吏任期屆滿均要辦理檔案移交手續。民國時期,檔案教育及檔案學研究開始興起。從1939年起,陸續舉辦多期檔案管理訓練班。1946年,殷鍾麟創辦了中國第一所檔案學校——重慶私立崇實檔案函授學校。殷氏並有《中國檔案管理新論》專著出版。由何魯成等創建的《文書管理月刊社》,是四川有關檔案學研究的第一個刊物,曾發表多篇論文。在悠久的歷史中,四川積存的檔案卷帙浩繁,是極為寶貴的財富。
當代四川檔案事業解放以後,四川檔案事業有了新的發展。人民政府於解放伊始即建立各級檔案行政管理機構,配備大量專業人員,對歷代積存的大量案卷、包括部分國民黨中央機關的檔案,進行了全面的清理,搶救了許多瀕臨散失、黴變的寶貴資料,並逐步建立各級綜合性檔案館。隨着經濟建設的全面開展,50年代後期開始創建技術檔案工作。省檔案館設立了技術檔案業務指導處進行指導。至60年代初,全省2957個縣以上工業企業已有2439個建立了技術檔案,60餘個科研單位開展了科研檔案收集整理工作,重慶、成都、自貢3市建立了城建檔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檔案事業邁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各地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除建立各級檔案局、綜合檔案館外,還建立許多部門檔案館、事業檔案館,加強了會計、統計、審計、商標、公證、地名、文藝、土地管理、司法訴訟等專門檔案工作。全省綜合檔案館大都新建了庫房,並廣泛採用電子計算機技術、微縮技術及温濕度自動控制技術進行檔案保護與管理,檔案教育和科研工作進一步發展。四川大學設立了檔案系,1987年創辦了全國第一所檔案學校——四川省檔案學校,各地還紛紛開辦檔案電大班、函大班及短期培訓班等,省及各地相繼成立檔案學會、檔案工作協會,併成立了四川省檔案科學技術研究所,已有多項成果獲獎。各地檔案館、室努力開發信息資源,為經濟建設服務。僅1986年至1989年間,全省利用檔案獲得的經濟效益即達22億元。同時,檔案界還廣泛開展國際交流活動,與國際機構及不少國家同行建立了聯繫。全省各級各類檔案館保存檔案資料達12億餘卷冊,居全國各省檔案館館藏之首。此外,近3萬個機關檔案室還保存有檔案資料1000餘萬卷冊,5萬多個企業保存的檔案也有1000餘萬卷冊,形成了以檔案室為基礎,檔案館為主體,檔案教育為保證,檔案科研為先導,檔案宣傳為紐帶的完整的檔案工作體系。
2018年,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批准的《四川省機構改革方案》,省檔案局(省檔案館)的行政職責劃入省委辦公廳,對外加掛省檔案局牌子。省檔案館作為省委直屬事業單位,不再保留與省檔案館合併設立的省檔案局 [1] 

四川省檔案局機構設置

檔案館(室)
業務指導處
經濟科技檔案業務指導處
政策法規處
宣傳教育處
檔案接收徵集處
檔案保管處
檔案利用處
檔案保護技術處
檔案信息技術處
人事處
機關黨委辦公室
離退休人員工作處
後勤保障處
四川省檔案學校
四川省檔案科研所

四川省檔案局領導信息

高山:四川省檔案局(館)黨組書記、局(館)長。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