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

鎖定
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集中醫藥科研攻關、成果轉化、臨牀醫療、產業推進、高端智庫服務於一體,是四川實施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建設、推動中醫藥強省的科技力量省級隊的中醫藥綜合性科研機構。 [2] 
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的前身是包括國藥研究在內的原中國國民政府工商部中央工業實驗所,1930年在南京水西門成立。2006年四川省中醫藥研究院和四川省中藥研究所合併,成立四川省中醫藥研究院(四川省中藥研究所)。2007年,更名為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四川省中藥研究所)。 [2] 
截至2023年3月,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擁有幹部職工1724人;設置7個業務所(中心),下屬獨立核算的3個法人單位,建有5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省級中醫藥科研重點平台。 [2] 
中文名
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
外文名
Sichuan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ine Sciences
創辦時間
1930年
主管部門
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徐旭
黨委副書記、院長:何本祥
地    址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4段51號

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歷史沿革

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機構前身

  • 四川省中藥研究所
1930年,原中國國民政府工商部中央工業實驗所在南京水西門成立。
1937年11月,抗戰烽火中內遷重慶,更名為重慶工業試驗所。
1956年,更名為重慶科學實驗所。
1957年,更名為西南中藥研究所。
1958年,更名為四川省中藥研究所。
1958至1961年,成為中國科學院四川分院中醫中藥研究所。
1963至2006年,定名為四川省中藥研究所。
1987至1990年,加掛四川省中醫藥研究院中藥研究所。 [2] 
  • 四川省中醫藥研究院
1984年,成都中醫藥研究院成立。
1985年,更名為四川省中醫藥研究院,為全國六大中醫藥研究基地之一。
1997年,四川省中藥研究所由重慶搬遷至成都。 [2] 

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合併成立

2006年,四川省中醫藥研究院和四川省中藥研究所合併,成立四川省中醫藥研究院(四川省中藥研究所)。
2007年,更名為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四川省中藥研究所)。 [2] 
2021年5月14日,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發起成立成渝雙城經濟圈道地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聯盟。 [1] 
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 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

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科研條件

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人員編制

截至2023年3月,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擁有幹部職工1724人,其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6人,中組部西部之光訪問學者4人,天府青城、峨眉計劃專家9人,四川省中醫藥院士後備人才3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12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後備人選35人,四川省十大名中醫2人,四川省名中醫38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7人,四川省衞生健康首席專家2人、四川省領軍人才7人,四川省衞健委突出貢獻專家3人,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44人。 [2]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何本祥、王超、周建偉、易進海、張毅、舒光明、徐超羣、羅霞
中組部西部之光訪問學者:陳鐵柱
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王超、周建偉、張毅、舒光明
全國中醫藥創新骨幹人才項目導師:何本祥
國家體育總局優秀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百人計劃”首批人選:何本祥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王超
四川省人才計劃專家:周建偉、易進海、羅霞、魏平
四川省中醫藥院士後備人才:王超、周建偉、徐超羣
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易進海、舒光明、羅霞、楊安東、鄢良春
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後備人選:何本祥、王超、周建偉、易進海、張毅、舒光明、徐超羣、譚正懷、羅霞、楊安東、李東曉、鄢良春、陳雛、餘夢瑤、江南、華樺、蔣舜媛、李青苗、許曉燕、陳鐵柱
四川省傑出青年基金項目獲得者:譚正懷、羅霞、江南
四川省十大名中醫:張毅
四川省名中醫:何本祥、王超、周建偉、張毅
四川省衞生健康首席專家:王超、周建偉
四川省衞生健康領軍人才:周建偉、羅霞、楊安東
四川省衞健委突出貢獻專家:李東曉
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何本祥、徐超羣、譚正懷、羅霞、楊安東、張磊、陳雛、餘夢瑤、蔣舜媛、潘曉鵑、陳燕
天府青城計劃-天府科技菁英:餘夢瑤、華樺
成都市人才計劃專家:魏平 [3] 

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科研部門

截至2023年3月,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設置7個業務所(中心),下屬獨立核算的3個法人單位,建有5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省級中醫藥科研重點平台。 [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質量生物評價重點研究室
四川省重點實驗室:中藥材品質與創新中藥研究四川省重點實驗室、中醫藥轉化醫學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四川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四川省道地藥材系統開發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四川省道地藥材形成原理與品質評價工程研究中心 [4] 
院屬研究機構:中醫藥臨牀基礎與文獻信息研究所、中藥資源與種植研究所、中藥藥學研究所、中藥藥理毒理研究所、菌類藥材研究所、動物實驗中心、分析測試中心 [5] 
院屬附屬機構:四川省中醫藥轉化醫學中心、四川省第二中醫院、四川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6] 
院屬掛靠機構:中藥藥理與臨牀雜誌社、四川省中醫藥信息學會 [7] 
院屬聯辦機構:四川省川科中醫藥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四川上工科技有限公司 [8] 

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設施資源

  • 儀器設備
截至2024年3月,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動物實驗中心2023年度通過政府採購方式購買了一批實驗設備。主要包括動物CT、便攜式動物超聲、動物熒光免疫定量分析儀、小動物運動軌跡跟蹤系統、裂隙燈顯微鏡、無創肺功能儀、小動物心電圖機、小動物無創血壓檢測系統、動物尿液分析儀、凝血分析儀、全自動血液流變分析儀、全自動多功能酶標儀、微循環檢測系統分析儀、電子壓痛儀、智能熱板儀、光熱尾痛測試儀、足趾容積測試儀、多功能誘咳引喘儀、動物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動物血液細胞分析儀等。 [9] 
  • 館藏資源
據2023年5月科學院官網數據,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擁有電子數據庫8個,包括CNKI中國學術期刊數據庫、博碩士學位論文數據庫、萬方醫學數據庫、超星圖書數據庫、維普數據庫、中國中醫藥數據庫、萬方科慧平台數據庫、pubmed數據庫、中國植物誌數據庫等。 [14] 

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合作交流

2023年8月23日,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與成都倍特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舉行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 [10] 
2023年12月25日,彭州市人民政府與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合作簽約儀式在彭州雙湖科技園舉行。 [11] 

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科研成就

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科研成果

據2023年5月科學院官網數據,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自1980年以來先後承擔各級各類科研課題500餘項,共獲科技成果獎200餘項,其中國家級、部省級以上獲獎成果97項,廳局級100餘項,在中國國內外公開刊物發表論文1000餘篇,編輯出版中醫藥專著50餘部。在新藥研究開發方面,共獲臨牀批件和新藥證書60餘項。承擔各級科研項目150餘項,其中國家級20餘項,省部級60餘項,創新中藥研發項目30餘項。 [12] 
主要科研成果
成果名稱
獎項名稱及等級
川產紫杉醇及其注射液的新藥研究
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中藥抗內毒素作用——中醫解毒法實質研究
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66種常用中藥材質量標準及其對照品的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優質高效中藥品種示範研究——芍甘多苷膠囊的研製
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頸椎病(神經根型)五聯綜合方案循證及評價研究
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三十二味川產道地藥材適宜種植區域研究
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川產道地藥材川牛膝、川芎和紅花的質量標準規範化研究
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12] 

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學術期刊

中藥藥理與臨牀》是由中國藥理學會、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主辦的中藥藥理學專門學術刊物,創刊於1985年,雙月刊。是中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統計源期刊、科技期刊世界影響力指數報告(WJCI)、美國化學文摘(CA)來源期刊、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JST)來源期刊。 [13] 
《中藥藥理與臨牀》 《中藥藥理與臨牀》

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人才培養

  • 學科建設
截至2023年3月,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建有四川省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四川省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與西南醫科大學等高校聯合申報中醫藥碩士授位點3個。 [2] 

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文化傳統

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形象標識

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院徽背景為藍色,標識圖案由兩個曲線形成的“中”字,下方是成立年1930,外環為科學院的中英文名稱。 [2] 
科學院院徽 科學院院徽

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文化活動

2024年2月7日,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舉辦迎新春遊園活動。 [15] 

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機構領導

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黨委書記
黨委副書記、院長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黨委委員、副院長

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歷任領導

四川省中藥研究所(1930-2006)
院(所)名稱
時間
院(所)長
中央工業試驗所
1930年代
顧毓瑔
重慶工業試驗所
1947年
彭光欽
重慶工業試驗所
1952.12
李文采
重慶工業試驗所
1954.1
劉雅清
重慶科學試驗所
1956.1
劉雅清
西南中藥研究所
1957.1
劉雅清
四川中藥研究所
1958.3
傅奔濤
中國科學院四川分院中醫中藥研究所
1958.10
傅奔濤
四川省中藥研究所
1963.1
傅奔濤
四川省中藥研究所
1968.12
楊成易(革委會主任)
四川省中藥研究所
1971.9
韓之光(革委會主任)
四川省中藥研究所
1973.6
傅奔濤(革委會主任)
四川省中藥研究所
1984.3
鍾熾昌
四川省中醫藥研究院中藥研究所
1987.1
魯靈恩
四川省中醫藥研究院中藥研究所
1989.12
黃衡
四川省中藥研究所
1992.5
黃衡
四川省中藥研究所
1999.1
徐學民
四川省中醫藥研究院(1985-2006)
院(所)名稱
時間
院(所)長
成都中醫藥研究院
1985.6
李克光
四川省中醫藥研究院
1987.5
鬱文駿
四川省中醫藥研究院
1995.1
斯朗旺姆
四川省中醫藥研究院(四川省中藥研究所)(2006-2007)
院(所)名稱
時間
院(所)長
四川省中醫藥研究院(四川省中藥研究所)
2006.3
徐學民
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四川省中藥研究所)(2007-)
院(所)名稱
時間
院(所)長
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四川省中藥研究所)
2007.2
徐學民
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四川省中藥研究所)
2014.12
趙軍寧
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四川省中藥研究所)
2022.1
王超 [1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