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四川白甲魚

鎖定
四川白甲魚,又名臘棕、尖嘴白甲、小口白甲,是鯉形目鯉科白甲魚屬硬骨魚。體長,側扁,腹圓,頭後背緣稍呈弧形,尾柄較高,頭短而寬。吻鈍圓,向前突出,口下位,橫裂,吻須短小,口角須較長;眼在頭側中上位;鱗中等大,胸腹部鱗片較小,背鰭和臀鰭基部有鱗鞘,腹鰭基部具狹長的腋鱗側線完全;背鰭外緣內凹,後緣具鋸齒;胸鰭短於頭長;腹鰭起點位於背鰭起點之後;臀鰭較長,叉形;背部青灰色,腹部為黃白色,背鰭上部鰭膜有黑色條紋,尾鰭下葉紅色或淺紅色。 [4] 
四川白甲魚是中國的特有種,主要分佈於長江上游干支流、金沙江、嘉陵江、岷江、烏江、大渡河和雅礱江中下游等水系。在自然水域中為底棲性魚類,喜生活在多沙石的流水河段中,食物以着生藻類及沉積的腐殖物質為主。生殖期間雄魚吻部、胸鰭、臀鰭上具粗大的白色珠星,偶鰭及臀鰭呈鮮紅色;雌魚吻部珠星不明顯。繁殖季節在4-5月,常在急流淺灘上產卵,常附着在沙石上發育孵化。 [4] 
1994年開始四川白甲魚數量開始變少,而且個體已明顯變小,且生長速度稍慢。 [5]  現已被《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列為瀕危(EN)。但目前不斷有四川白甲魚苗種繁殖成功,並引進池塘、網箱進行養殖的報道。 [4] 
別    名
小口白甲,尖嘴白甲,臘棕
中文學名
四川白甲魚
拉丁學名
Onychostoma angustistomata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硬骨魚綱
鯉形目
鯉科
亞    科
䰾亞科
白甲魚屬
分佈區域
長江上游,金沙江、嘉陵江、岷江、大渡河和雅礱江中下游等水系
保護級別
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3] 

四川白甲魚識別特徵

四川白甲魚 四川白甲魚
背鰭iv-8;胸鰭i-15一16;腹鰭i-8;臀鰭iii-5.背鰭前鱗17一18;側線鱗48 8/5-V 53。第一鰓弓外側鰓耙33—35。下嚥齒3行,2.3.5—5.3.2.脊椎骨4+43一44十1。鰾2室.腹腔膜為黑色。標準長為體高的3.7一4.0倍.為頭長的4.5一4. 9倍.為尾柄長的5.5—6.3倍,為尾柄高的9 0—9.5倍.頭長為吻長的2.6—2.8倍,為眼徑的3.7--4 .8倍.為眼間距的2.4一2.8倍。口長為口寬的2.6—2.9倍.體長.側扁,腹部圓.頭短,較寬,略呈錐形。吻鈍.吻皮下垂蓋住上唇基部和眶前骨分界處有明顯的斜溝.口寬,較平直,呈橫裂狀。上頜後端可達鼻孔後緣的下方。下頜緣具鋭利的角質邊緣.唇後溝短.其間距寬。須2對.吻須短,頜須稍長。眼小,位於頭側上方。鼻孔稍靠近眼前緣。鰓膜在前鰓蓋後緣下方連於鰓峽。鰓耙短小.排列緊密.下嚥齒主行各齒末端略呈鈎狀。腸管長約為體長的4. O一5 .0倍。背鰭略短,外緣稍向內凹,最後一根不分枝鰭條為一較弱的硬刺,後緣具鋸齒.起點至吻端的距離較至尾鰭基部為近。胸鰭末端後伸不達腹鰭起點,相隔約7—8個腹鱗。腹鰭起點位於背鰭起點之後,末端向後伸不達肛門。臀鰭較長,外緣平截,其起點緊靠近肛門,束端後伸不達尾鰭基部。尾鰭深分叉,末端稍尖。鱗片中等大,腹部鱗片比側線鱗稍小,背鰭和臀鰭基部有鱗鞘,腹鰭基部具狹長的腋鱗側線完全,平直。生活時背部青灰色.腹部為黃白色,背鰭上部鰭膜有黑色條紋,尾鰭下葉紅色或淺紅色。背鰭灰黑色,胸鰭、腹鰭和臀鰭均有不同程度的紅包。生殖季節,雄魚吻部、胸鰭、臀鰭上具有白色珠星,雌魚不明顯。四川白甲魚肉質頗為鮮美,人們一向喜食此魚。數量較少,而且個體已明顯變小。生長速度稍慢,為底棲性魚類,喜生活在多沙石的流水河段中,以着生藻類為主要食料,也喜食植物碎屑。繁殖季節在4--5月.常在急流淺灘上產卵,具粘性,常附着在礫石上發育孵化。 [1] 

四川白甲魚生活習性

四川白甲魚
四川白甲魚(18張)
與白甲魚相近,均為底棲性類,喜生活於清澈而具有礫石的流水中。早春成羣溯河而上,秋冬下退,至深水多亂石的江底越冬。常以具鋭利的下頜角質邊緣在岩石及其它物體上刮取食物;食物以着生藻類及沉積的腐植物質為主,通常個體大的產卵期要早些。親魚待性成熟後,即上溯至多礫石及沙灘的急流處產卵,卵常粘附着在水底砂石上進行孵化。生殖期間雄魚吻部、胸鰭、臀鰭上具粗大的白色珠星,偶鰭及臀鰭呈鮮紅色;雌魚吻部珠星不明顯。 [1] 

四川白甲魚地理分佈

主要分佈於長江上游干支流,尤以金沙江,嘉陵江,岷江,大渡河和雅礱江中下游等水系。

四川白甲魚養殖實驗

四川白甲魚在水庫網箱開展人工養殖是可行的,經過分組試驗,均能達到商品規格上市銷售。試驗表明:養殖密度在一定範圍內對其生長沒有明顯的影響,飼料的蛋白含量及飼料類型對其生長影響較大。在人工養殖條件下,苗種期採用高蛋白的糊狀飼料,幼魚期採用容易攝食消化的膨化浮性飼料,能夠保證有較快的生長速度及合理的養殖成本。另四川白甲魚對藥物及外來刺激非常敏感,大規模養殖還需要逐步探索防病治病方法。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