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四川環境

鎖定
《四川環境》創刊於1979年,是由四川省生態環境廳主管,四川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四川省環境科學學會聯合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期刊。 [1] 
據2019年9月《四川環境》編輯部官網顯示,《四川環境》編委會委員有52人。 [2] 
據2019年9月5日中國知網顯示,《四川環境》共出版文獻5268篇、總被下載931974次、總被引33302次,(2018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554、(2018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314。 [3]  據2019年9月5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四川環境》載文量為3334篇、基金論文為1120篇、被引量為24990次、下載量為132994次;根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四川環境》影響因子為0.44。 [4] 
中文名
四川環境
外文名
Sichuan Environment
語    種
中文
類    別
環境科學與資源利用
主管單位
四川省生態環境廳
主辦單位
四川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四川省環境科學學會
編輯單位
《四川環境》編輯部
創刊時間
1979年
出版週期
雙月刊
國內刊號
51-1154/X
國際刊號
1001-3644
郵發代號
62-75
現任主編
葉宏
編輯部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18號

四川環境辦刊歷史

1979年,《四川環境》創刊。
1983年,該刊以季刊穩定發行。
2003年,該刊由季刊變更為雙月刊。 [1]  [3] 
2014年12月,該刊成為中國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5] 

四川環境辦刊條件

四川環境欄目方向

  • 報道內容
《四川環境》主要報道環境保護科研新成果,環境治理、環境工程、環境生態等新技術、新工藝,環境監測新方法,以及環境保護綜合利用和環保建設中的問題探討等內容。 [6] 
  • 讀者對象
《四川環境》主要讀者對象是從事環境科研、監測、治理、和管理等科技人員;大專院校環境系、科專業師生;科研院所及大中型企業的科技與環境管理人員。 [1] 
  • 主要欄目
《四川環境》設有試驗研究、治理技術、環境監測、環境科研、環境工程、環境生態、環境醫學、綜述、環境經濟、環境法規、環境標準、環境評價、環境規劃、環境教育、環境管理、綜合利用、污染與防治、調查報告、問題探討等欄目。 [6] 

四川環境人員編制

據2019年9月《四川環境》編輯部官網顯示,該刊編委會委員有52人。 [2] 
《四川環境》編委會成員名單 
趙志傑
常杪
郝吉明
包存寬
蔣大和
陳洪斌
陳玲
陳銀廣
高乃雲
李詠梅
楊健
趙由才
姚重華
但德忠
姚建
梁川
馮易君
張遵真
翟雲波
竇貽儉
孫成
嵇正毓
季民
李青
付永勝
劉丹
黃濤
姚令侃
鄧仕槐
伍鈞
張世熔
劉國
李祚泳
葉芝祥
王家驥
滕曼
付強
毛文永
趙其國
劉慶
馮良榮
陳國階
劉淑珍
楊一川
方自力
錢駿
雍毅
田慶華
王慶安
史箴
帥震清
---
---
---
---

四川環境辦刊成果

四川環境收錄情況

《四川環境》是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統計源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入編期刊、《中國知網》入網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入選期刊、萬方數據系統《中國數據化期刊羣》全文上網期刊、《博看網期刊數據庫》入選期刊、《超星數字圖書館》入編期刊、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 [1]  [3] 

四川環境出版發行

據2019年9月5日中國知網顯示,《四川環境》共出版文獻5268篇。 [3] 
據2019年9月5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四川環境》載文量為3334篇、基金論文量為1120篇。 [4] 

四川環境影響因子

據2019年9月5日中國知網顯示,《四川環境》總被下載931974次、總被引33302次,(2018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554、(2018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314。 [3] 
據2019年9月5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四川環境》被引量為24990次、下載量為132994次;根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該刊影響因子為0.44,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中排第3212名,在環境科學與安全科學類(77種)中排第55名。 [4] 

四川環境榮譽表彰

《四川環境》曾獲首屆《CAJ-CD規範》執行優秀獎期刊。 [1] 

四川環境文化傳統

辦刊理念
《四川環境》着重介紹與推廣環保科研新成果、環境科技新知識、新方法,為促進環保人才成長、環境事業和社會發展提供技術及決策服務。 [1] 
刊名 刊名

四川環境現任領導

《四川環境》編委會領導
職務
名單
主任
姜曉亭
副主任
李嶽東、隋川成、葉宏
主編
葉宏
副主編
楊柳
注:表中為2019年9月《四川環境》編輯部官網顯示的信息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