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四川溲疏

鎖定
四川溲疏(拉丁學名:Deutzia setchuenensis Franch.)繡球科溲疏屬灌木,高約2米;老枝灰色或灰褐色,表皮常片狀脱落,葉紙質或膜質,上面深綠色,下面幹後黃綠色,傘房狀聚傘花序,有花數朵;花序梗柔弱,花瓣白色,卵狀長圓形,花葯具短柄,花果期4-9月。
該屬模式標本採自四川城口。分佈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廣東、廣西、貴州、四川等地。
溲疏花多,常栽培作為觀賞植物。
中文名
四川溲疏
拉丁學名
Deutzia setchuenensis Franch.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5] 
山茱萸目
繡球科
溲疏屬
四川溲疏
分佈區域
江西、福建西部、湖北、湖南、廣東北部,四川

四川溲疏形態特徵

四川溲疏
四川溲疏(6張)
灌木,高約2米;老枝灰色或灰褐色,表皮常片狀脱落,無毛;花枝長8-12 (-20)釐米,具4-6葉,褐色或黃褐色,疏被緊貼星狀毛。 [6] 
葉紙質或膜質,卵形、卵狀長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8釐米,寬1-5釐米,先端漸尖或尾狀,基部圓形或闊楔形,邊緣具細鋸齒,上面深綠色,被3-5(-6)輻線星狀毛,沿葉脈稀具中央長輻線,下面幹後黃綠色,被4-7 (-8)輻線星狀毛,側脈每邊3-4條,下面明顯隆起,網脈不明顯隆起;葉柄長3-5毫米,被星狀毛。
傘房狀聚傘花序長1.5-4釐米,直徑2-5釐米,有花6-20朵;花序梗柔弱,被星狀毛;花蕾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花冠直徑1.5-1.8釐米;花梗長3-10毫米;花瓣白色,卵狀長圓形,長5-8釐米,寬2-3釐米;萼筒杯狀,長寬均約3毫米,密被10-12輻線星狀毛,裂片闊三角形,長約1.5毫米,寬2-3毫米,先端急尖,外面密被星狀毛;花蕾時內向鑷合狀排列;外輪雄蕊長5-6毫米,花絲先端2齒,齒長圓形,擴展,約與花葯等長或較長,花葯具短柄,從花絲裂齒間伸出,內輪雄蕊較短,花絲先端2淺裂,花葯從花絲內側近中部伸出;花柱3,長約3毫米。
蒴果球形,直徑4-5毫米,宿存萼裂片內彎。花期4-7月,果期6-9月。 [1] 

四川溲疏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300~2000米山地灌叢中。 [2] 

四川溲疏栽培技術

四川溲疏播種繁殖

⑴扦插:在2~3月,剪取1年生休眠枝扦插,長8~10釐米,6~7月採用半成熟枝扦插,插後成活率均在90%左右。
⑵播種:秋季採種,種子細小,覆薄土,發芽適温18~22℃,播後2~3周發芽。翌年春季分栽,培養2~3年出圃。
⑶壓條:基部過長枝條,可在春季進行刻傷,埋土壓條,翌年春季可分栽。
⑷分株:母株旁常生有櫱枝苗,可在秋季落葉或春季萌芽前分栽。

四川溲疏栽培要點

幼苗生長緩慢,實生苗翌年春季分栽,移栽應在落葉期或萌芽前進行。栽植後每年冬季或早春需修剪枯枝,第2年生長旺盛,花後殘花序要及時剪除,減少養分消耗,有利於新枝萌發。

四川溲疏病蟲防治

常有葉斑病危害,可用波爾多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蟲害有蚜蟲、刺蛾和大蓑蛾危害,可用2.5%功夫乳油1000倍液噴殺。 [3] 

四川溲疏主要價值

花序繁茂,夏季開花,多為白色,遠望如瑞雪,常常誘來眾多昆蟲。是城市園林中常用的觀賞灌木。 [3] 

四川溲疏主要變種

長齒溲疏(變種)
本變種與原變種不同點在於外輪雄蕊的花絲齒披針形,較花葯長很多,內輪雄蕊的花葯從花絲內側中部以下伸出;聚傘花序少花;花梗較長。產四川西部。標本未見,僅見記錄。
多花溲疏(變種)(中國樹木分類學)
本變種和原變種不同點在於聚傘花序大,長4~6釐米,直徑5-8釐米,有花20-50多朵;花白色;葉下面被毛較密。花期5~6月,果期7~8月。產湖北(房縣、巴東)、四川(奉節、城口)。生於海拔800~1500米密林中。模式標本採自房縣。 [2] 

四川溲疏地理分佈

產江西、福建西部、湖北、湖南、廣東北部、廣西北部、貴州、四川和雲南西北部。 [1] 
四川溲疏 四川溲疏
四川溲疏 四川溲疏

四川溲疏化學成分

四川溲疏全草的95%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離到9個化合物。通過波譜方法和與已知品對照的手段將它們鑑定為:β-谷甾醇、白樺酯醇、hydrangetin、齊墩果酸、肉桂酸、齊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β-胡蘿蔔苷、齊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6-正丁酯)和齊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