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四川木藍

(中藥名)

鎖定
四川木藍,中藥名。為豆科植物四川木藍Indigofera szechuensis Craib的根或地上部分。分佈於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具有理氣寬中,清熱解毒之功效。常用於胃脘痛,脘腹冷痛,胸膈脹滿,肺癆發熱,瘡瘍腫毒。
別    名
山皮條
金雀花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薔薇目
豆科
木藍屬
四川木藍
分佈區域
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中文學名
四川木藍
採收時間
全年均可
用    量
9-15g。外用:適量

四川木藍入藥部位

根或地上部分。

四川木藍性味

味辛、苦,性微温。

四川木藍歸經

歸肝、胃、肺經。

四川木藍功效

理氣寬中,清熱解毒。

四川木藍主治

胃脘痛,脘腹冷痛,胸膈脹滿,肺癆發熱,瘡瘍腫毒。

四川木藍相關配伍

治瘡毒:四川木藍配重樓研末,用蜂蜜或醋調勻外敷患處。(《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四川木藍用法用量

9-15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四川木藍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收,洗淨,鮮用或切段曬乾。

四川木藍形態特徵

小灌木,高約2.5m。莖直立,幼枝密被白色伏貼丁字毛,不久即脱落無毛。葉互生;葉柄長5-15mm;托葉披針形,長達2.5mm;基數羽狀複葉長10cm;小葉9-13片,葉片橢圓形至倒卵形,長5-12mm,寬4-8mm,先端鈍圓或凹入,有小短尖,基部鈍圓或楔形,兩面被白色丁字毛。總狀花序腋生,長達10cm,有花約30朵;花萼鐘形,5齒裂;蝶形花冠紅色,長約9.5mm;雄蕊10,二體;子房無毛。莢果慄褐色,長達4cm,內有種子數顆。花期5-6月,果期7-10月。

四川木藍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500-3500m處的山地荒野草叢中。分佈於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四川木藍相關論述

《貴州藥植目錄》:“全株:止咳,利尿。”
[1-3] 
參考資料
  • 1.    王國強 .《全國中草藥彙編》 :人民衞生出版社 ,2014年
  • 2.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 .《中國植物誌》 :科學出版社 ,2013年
  • 3.    冉先德 .《中華藥海》 :哈爾濱出版社 ,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