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四川安仁古鎮

鎖定
安仁鎮地處成都平原西部,距成都50.6公里,雙流國際機場32.6公里,先後獲得“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1] “中國博物館小鎮” [2] “中國文物保護示範小鎮” [3] “國家園林城鎮” [4] “全國重點鎮” [6]  、“中國旅遊攝影創作基地”、“全國特色小鎮” [5]  、“四川省文旅特色小鎮”、“成都市非遺小鎮”稱號,擁有“安仁葡萄”“安仁藍莓”“唐場豆腐乳”三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中文名
四川安仁古鎮
行政區類別
地理位置
成都平原西部
面    積
143 km²
人口數量
13.25 萬

四川安仁古鎮基本介紹

安仁鎮地處成都平原西部,距成都50.6公里,雙流國際機場32.6公里,由原安仁鎮、韓場鎮、上安鎮3個建制鎮和蘇家鎮、三岔鎮、董場鎮、蔡場鎮部分建制村合併而成,轄34個行政村(社區),幅員面積143平方公里,城鎮規劃面積13.8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3.2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6.85萬人。先後獲得“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1] “中國博物館小鎮” [2] “中國文物保護示範小鎮” [3] “國家園林城鎮” [4] “全國重點鎮” [6]  、“中國旅遊攝影創作基地”、“全國特色小鎮” [5]  、“四川省文旅特色小鎮”、“成都市非遺小鎮”稱號,擁有“安仁葡萄”“安仁藍莓”“唐場豆腐乳”三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安仁鎮歷史悠久,早在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就建安仁縣(早於大邑建縣50週年),隸屬於劍南道邛州,據《太平寰宇記》載由“取仁者安仁之意”而得名,當時的縣治就在今天的安仁鎮,因古為“安仁”縣治,故得名。直至元朝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安仁縣建置撤銷,其區域劃歸大邑縣。解放前安仁有“三軍九旅十八團”之稱,相繼湧現出了劉文輝、劉湘等軍政要員。
目前在安仁有保存比較完整的歷史街區及莊園住宅古建築羣面積約30萬平方米;有保存明清時期的劉氏莊園羣、劉湘公館等古公館27座;有紅星街、樹人街、裕民街等三條古街;小洋樓(原公益協進社址)、安仁中學(原文彩中學)、鐘樓,古文化氛圍及旅遊優勢突出。

四川安仁古鎮古鎮建設

四川安仁古鎮博物館聚落

為了進一步挖掘安仁古鎮的歷史文化底藴,結合劉氏莊園及周邊民俗民居建築羣和安仁古鎮,大邑縣政府和我鎮在2003年引進了成都建川房屋開發有限公司、成都鐵路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共同打造安仁文化產業園。第一期將建造一個佔地500畝的高標準的以博物館為主題的博物館聚落。主要建設抗戰文物陳列館和文革藝術品陳列館,另外,還組合着二十個中小型的民間博物館,而這些博物館又被川西休閒、川西人家、川西飲食、川西客棧、川西民俗表演等環繞包圍。目前建川公司邀請了國內外20多名著名的建築師,對博物館分館進行了設計,20個博物館單體建築方案已完成,現正在進行單體施工圖設計,3月底將進場進行單體建築的施工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預計博物館聚落在今年12月基本完成,2005年6月正式對外開放。這個以博物館為主題的博物館聚落是安仁鎮文化旅遊產業的新龍頭項目。安仁鎮獨特的旅遊資源,濃厚的文化底藴,引起省、市、縣領導及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2003年以來,先後有省委書記張學忠、省委常委甘道明、市政協主度駱隆森等省市領導多次到安仁視察工作和現場辦公。

四川安仁古鎮旅遊價值

安仁鎮旅遊資源豐富,旅遊產業頗具規模,安仁鎮的旅遊資源分為兩大板塊。一是開發較早具有相當知名度的劉氏莊園(包括大型泥塑《收租院》),景點主要分佈在劉文彩公館和劉文輝公館。劉氏莊園以其獨特的歷史內涵以及其建築本身對中國高超的民間工匠藝術的充分體現而享譽海內外,是國際旅遊組織認定的四川旅遊發展“六朵金花”之一,在《四川省旅遊發展總體規劃》中被列為重點開發的旅遊資源,被國家列為4A級旅遊區,併成為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目前劉氏莊園門票收入410萬元,旅遊綜合收入約1200萬元。二是鎮內現保存完好的十餘座公館羣和安仁鎮特有的古街、古道、古巷和古建築。三條古街(紅星街、樹人街、裕民街)、古樓、古塔和安仁中學(原文彩中學)保存完好,能夠很好地體現民清時期的建築風格和文化特色,同時把川西民居風格與歐式建築風格巧妙地融為一體,形成獨具特色的中西合璧建築風格,這一切目前還未對外開放,具有巨大的旅遊開發價值。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