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四川大學江安校區

鎖定
四川大學江安校區為川大的本科教育基地,主要為四川大學大一、大二同學學習的地方,校區總佔地3000畝,另有教師住宅區240餘畝。校區地處成都雙流航空港經濟開發區。
江安校區是環境生態化、景觀園林化、校園信息化的新型大學校園。校區總實行功能分區,將教學、實驗、圖書、管理類建築集中在一條全長2.2公里、寬24米的環道以內,成為校區的腹地。教學區的東西兩側設有學生生活區,教工生活區位於川大路南的沿河地段,與校園僅一路之隔。
中文名
四川大學江安校區
簡    稱
川大江安
辦學性質
公立大學
學校特色
211工程985工程、珠峯計劃卓越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
校    訓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校    歌
《四川大學校歌》
校慶日
9月29日
地    址
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西航港街道川大路二段2號
知名校友
巴金郭沫若陳昌智戴秉國
類    型
綜合性
所屬地區
中國 四川 成都
現任校長
汪勁松 [3] 

四川大學江安校區川大簡介

四川大學江安校區
四川大學江安校區(11張)
四川大學(簡稱川大)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佈局在中國西部、“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水平研究型綜合大學。學校現任黨委書記王建國、校長汪勁松。
四川大學地處成都,有望江、華西和江安三個校區,佔地面積7050畝,校舍建築面積254萬平方米。
四川大學由原四川大學、原成都科學技術大學、原華西醫科大學三所全國重點大學經過兩次合併而成。原四川大學起始於1896年四川總督鹿傳霖光緒特旨創辦的四川中西學堂,是西南地區最早的近代高等學校;原成都科學技術大學是新中國院系調整時組建的第一批多科型工科院校;原華西醫科大學源於1910年由西方基督教會組織在成都創辦的華西協合大學,是西南地區最早的西式大學和國內最早培養研究生的大學之一。1994年,原四川大學和原成都科學技術大學合併為四川聯合大學,1998年更名為四川大學,江澤民、李鵬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就兩校合併為學校題詞並寄予深切厚望。2000年,四川大學與原華西醫科大學合併,組建了新的四川大學。李嵐清同志在考察新四川大學時説:“四川大學是我們改革最早的大學,對我國高校的改革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可以説是高校體制改革的先鋒。”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期間,吳邦國、温家寶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到四川大學視察慰問。
四川大學發展進程 四川大學發展進程
百餘年來,學校先後匯聚了歷史學家顧頡剛、文學家李劼人、美學家朱光潛、物理學家吳大猷植物學家方文培、衞生學家陳志潛、數學家柯召等大師。歷史上,吳玉章、張瀾曾執掌校務,共和國開國元勳朱德、共和國主席楊尚昆、文壇巨匠郭沫若、人民作家巴金、一代英烈江竹筠(江姐)等曾在川大求學。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有50餘位是川大校友;2001年評選的近代50位“四川文化名人”中,有36人是川大校友。
四川大學江安校區—最美校園紀錄系列片
四川大學江安校區—最美校園紀錄系列片(15張)
川大學科門類齊全,覆蓋了文、理、工、醫、經、管、法、史、哲、農、教、藝等12個門類,有31個學科型學院及研究生院、海外教育學院等學院。現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4個,博士學位授權點349個,碩士學位授權點443個,專業學位授權點32個,本科專業133個,博士後流動站37個,國家重點學科46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4個,是國家首批工程博士培養單位。
俯瞰川大江安校區 俯瞰川大江安校區
截至2014年年底,川大有專任教師5049人,具有正高級職稱的1493人。學校有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14人,“傑出教授”6人,國家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3人,“973”首席科學家9人、牽頭“973”重大基礎研究項目12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委託)項目獲得者23人(25項),國家教學名師獎獲得者12人。
西南門 西南門
川大在長期的辦學歷程中,形成了深厚的人文底藴、紮實的辦學基礎和以校訓“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校風“嚴謹、勤奮、求是、創新”為核心的川大精神。學校圍繞創建一流研究型綜合大學的奮鬥目標,確立了“以人為本,崇尚學術,追求卓越”的現代大學辦學理念,建立了“以院系為管理重心,以教師為辦學主體,以學生為育人中心”的管理運行新機制,提出了“精英教育、質量為本、科教結合、學科交叉”的人才培養指導思想,確立了培養“具有深厚人文底藴、紮實專業知識、強烈創新意識、寬廣國際視野的國家棟梁和社會精英”的人才培養目標,探索構建了體現精英教育、個性化教育、自由全面發展教育的本科“323+X”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現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4萬餘人,碩博士研究生2萬餘人,外國留學生港澳台學生2500餘人。2003年以來,學校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獎25項、國家精品課程33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8門、精品資源共享課31門,獲得百篇優秀博士論文23篇。
東南門 東南門
截止2014年,川大現有1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及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等國家級研究基地,1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6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個衞生部重點實驗室;有9個國家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及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8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9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國家級教師教學發展示範中心,1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9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4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國家藥物臨牀實驗機構,1個國家藥品臨牀研究基地。2005年以來,學校共獲國家科技三大獎34項。2014年,學校科研經費達18.1億元,發表國內科技論文總數列全國第7位,SCI收錄論文數列全國高校第6位。在人文社會科學方面,學校先後編撰出版了《漢語大字典》《全宋文》《中國道教史》《儒藏》等大型文化建設成果。
四川大學(江安校區)
四川大學(江安校區)(39張)
川大是全國高校中最早設立的6家國家技術轉移中心之一,2008年被國家科技部授予首批“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2009年成為首批獲得“全國企事業知識產權示範單位”稱號的4所高校之一。四川大學科技園是國家最早批准的15個國家大學科技園試點之一,2012年被評為國家A類(優秀)大學科技園,已孵化包括1家上市公司在內的科技企業50餘家。學校與國內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00多個地市和5000多家企業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係,建立了近百個高水平校地企產學研平台。2009年-2014年,學校接受了全國數千家企業委託進行的技術開發技術改造項目1萬餘項,一大批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已成為相關行業的主導技術。2009年,學校被批准成為首批13個“幹部培訓高校基地”之一。學校設有4所衞生部直屬附屬醫院,在汶川特大地震和青海玉樹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傷員救治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促進我國衞生事業發展、提高人民羣眾健康水平作出了重要貢獻。
截止2014年,川大已學校已與32個國家和地區的216所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係。與美國、加拿大、歐洲、澳大利亞、港澳台等30個國家和地區的209所國際知名大學構建了全方位、多層次、多形式的學生聯合培養體系。與韓國、美國的4所大學合作共建了4所孔子學院。與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學和相關機構建立的國際和境外科研合作平台和中心有:九寨溝生態與可持續發展國際研究中心、中德能源研究中心、中德水環境研究中心、中英材料研究所、四川大學-日立環境應用技術研究中心、四川大學-意大利國家研究會國際多功能聚合物和生物材料合作研究中心、西部農村衞生發展研究中心、中美大學戰略規劃研究所、中國西部反貧困研究中心、歐洲研究中心、南亞研究中心、美國研究中心俄羅斯研究中心巴基斯坦研究中心等;與香港理工大學共同組建了四川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災後重建與管理學院,與美國匹茲堡大學新建了四川大學-匹茲堡學院
四川大學江安圖書館
四川大學江安圖書館(6張)
四川大學圖書館藏書642萬冊,人文博物館珍藏文物5.4萬餘套(8.5萬餘件),自然博物館收藏動、植物標本86萬餘件(份),檔案館和校史展覽館收藏各類檔案25萬餘卷(其中珍貴歷史檔案9000餘卷)。學校體育場館設施齊全、設備先進。學校還建有校園網分析測試中心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國家外語考試與出國留學人員培訓機構以及成人教育與網絡教育學院等,主辦有49種面向國內外發行的學術刊物。 [1] 

四川大學江安校區校區概況

校門
校門(2張)
素有“中國高校最豪華校園之一”之稱的四川大學江安校區始建於2002年5月,位於四川省成都雙流區西航港街道。從四川大學江安校區東門到望江校區約11.5公里,距成都雙流國際機場5.2公里、雙流區人民政府10公里。校區周邊環繞着大件路、黃河路、川大路、長城路等四條主要道路,全長約6.4公里。校區總佔地3641畝,其中教學、學生生活區3000餘畝,教師住宅區240餘畝,待徵地400畝。東門仿古門樓,始建於2003年7月,於當年12月竣工。700 米長景觀水道在仿古校門的掩映中若隱若現。
川大江安地圖 川大江安地圖
江安校區是環境生態化、景觀園林化、校園信息化的新型大學校園。校區總體設計的主要特色是打破了以往校園軸線對稱結構的模式。 [2] 
校區綠化設計以生態綠色為主題,綠化面積佔校區總面積的52%。綠色走廊和貫穿校園的景觀步行道,滲透到四周的建築羣。使建築鑲嵌在景觀之中,又將景觀向建築的內部空間延伸,實現環境生態化,景觀園林化的總體效果。 [2] 

四川大學江安校區校區景觀

景觀水道 景觀水道
在川大江安校區近一千米長的景觀水道兩側,坐落着七十二幅日曆造型的雕塑作品羣。這就是校長謝和平院士首倡,作為校園文化融合標誌性成果的四川大學歷史文化長廊。
它努力體現四川大學文化融合的主旋律,用簡要的文字、形象的歷史照片和雅緻的藝術設計,將學校110年來的重大事件、傑出人物和重要成果版塊式、藝術化地加以呈現,成為學校見證悠久的發展歷史、彰顯一流的辦學成就、傳承深厚的文化底藴和展現輝煌的遠景藍圖的重要人文景觀。同時,它與各大教學樓和各學院的學術長廊相得益彰,更使全校師生時時處處感受四川大學校園內高雅的文化品位和濃郁的學術氣息 。從此處看景觀水道,遠處東大門國立四川大學的牌坊隱約可見。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長廊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長廊
第二基礎實驗樓 第二基礎實驗樓
第二基礎實驗樓位於環道內景觀水道北側。由東南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總建築面積為 4 萬餘平方米,內設電子、物理類實驗室,還有軟件學院、物理實驗中心、語音實驗室、計算機教學中心、 110 校園紅外監控平台等部門。
文科樓羣 文科樓羣
第二實驗樓 第二實驗樓
江安校區圖書館是由加拿大方舟設計公司設計師阿穆萊德先生設計,位於校園中心地帶,是學校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圖書館建築面積約2萬2千餘平方米,外形呈火炬狀,總藏書量為90萬冊,有普通閲覽室座位近3000座,電子閲覽室座位642座,館內安裝了上千個數字化接口。現代化、信息化、人性化的江安校區圖書館是學生和教職工的學習場。
第一教學樓 第一教學樓
第一教學樓位於環道內的教學實驗區內,與校區圖書館遙遙相對。
該教學樓由同濟大學建築設計院設計,總建築面積約4萬餘平方米,內有1萬7千餘個座位,由A、B、C、D四座樓組成羣樓,樓與樓之間有風雨連廊:水上報告廳建在明遠湖上,有近五百個座位;在報告廳北面觀景廊上可以觀賞湖光山色;報告廳南面鑲嵌楠木雕刻的《勸學篇》,此景增加了百年名校的文化積澱。
第一基礎實驗樓 第一基礎實驗樓
第一基礎實驗樓位於東南門入口西側,緊臨黃河路。該大樓由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何鏡堂院士設計,建築面積約4萬2千餘平方米,主要是化學、化工、生物、醫學類實驗室。
江安校區水面積為450餘畝,佔校園面積15%左右。其中,岷江的支流江安河橫穿校園,與波光粼粼的明遠湖,共同構成了以水為核心的生態環境。另有三條以著名校友命名的人工支渠:德水(朱德)、沫溪(郭沫若)和巴渠(巴金),穿流於建築樓羣之間,形成一個“川”字;渠水匯入明遠湖、江安河,流入長江,匯入大海,與我校的校訓“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相呼應。校區內活性的水景觀是生態校園的靈魂。 [2] 
長橋 長橋
江安校區內,一座目前中國高校最長的步行橋(418米)——長橋,橫跨江安河和明遠湖上,連接着知識廣場和青春廣場。 [2] 
白石橋 白石橋
校園內,江安河上還有一座仿趙州橋設計修建的白石橋,白色的橋體在綠色的校園中宛如一顆明珠。再加上明遠湖畔、人工渠上那些別緻的小橋,形成了江安校區的獨特的“橋”文化。 [2] 
不高山 不高山
“不高山”位於川大江安校區西北角的一個小丘,江安河以一道優美的曲線劃過此處,據説由校內明遠湖修建時挖出的湖泥積成。不高山是江安校區的標誌景點之一。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這座山真的只是個小丘,無名地藏在川大,命名者以“不高”名之,或許正是以此寓“求學者”,要追求山的穩重,而不是自高自大。不高山附近的河,名為“不深河”,有“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之意。不去講究山水的風光如何,僅其獨特的名字,就夠讓人回味了。
不深河 不深河
藝術大樓 藝術大樓
藝術大樓佔地18.3畝,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大樓由國內著名設計家張錦秋院士設計,整體簡約大方,富有藝術氣質,灰色的外牆與半斜坡式草坪屋頂彰顯出東方的建築風格,深受好評。
青春廣場 青春廣場
江安校區青春廣場是開展學生活動的重要場地,旨在引導川大青年學子通過開展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園學生活動,推動校園文化的繁榮發展,促進青年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南門 南門
位於川大路上的南大門是江安校區的主校門,九株偉岸、挺拔、古老的銀杏樹屹立於南大門內的中心花壇,暗喻了川大百年名校的悠久歷史;七彩斑斕的彩光噴泉展示了學校的友好與熱情。南大門東側更有精緻的仿壺口瀑布和黃龍的水景觀。清晨,涓涓的流水聲伴着朗朗的讀書聲,奏出的是江安校區“聲”的積極向上和美。 [2] 
東門 東門
位於東門700 米長的景觀水道在仿古校門的掩映中若隱若現。水道中流水分9級台階流入明遠湖。上萬尾色彩豔麗的錦鯉於水道中追逐嬉戲,有錦鯉戲水之趣。 [2] 

四川大學江安校區行車指南

驅車前往四川大學江安校區,可經由人民南路或三環路上機場路輔道,行駛至機場路輔道上的黃河路口向左拐,在黃河路上行駛約2公里後(經過四川大學江安校區東門),在川大路口向右拐。您可以從川大路上的東南門和西南門憑有效證件進入江安校區。飛機的話到雙流國際機場坐出租車或者804B大概20分鐘車程。經過江安校區的公交路線主要有:804B,817,824,825A,846,雙流3A。一般在江安校區的西南門、南門、東南門下車,最多是在西南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