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四川中西學堂

鎖定
1896年,四川中西學堂成立 [1]  ,作為四川引進西學的急先鋒,四川中西學堂可以説是領文化轉型之先,是四川當時唯一的省級新式學堂,也是西南地區最早的近代高等學校之一。
作為四川中西學堂繼承者的四川大學成為四川古代和近代高等教育的結合點,由此生生不息。 [3] 
中文名
四川中西學堂
創辦時間
1896年
創辦人
鹿傳霖
辦學性質
公立學堂
主管部門
四川省政府
地    址
成都鐵板橋
現在名稱
四川大學
辦學時期
1896年-1902年

四川中西學堂歷史背景

創建於1896年的四川中西學堂四川大學的前身。在歷來地理和社會環境相對閉塞的中國西部四川成都,居然辦起了得新式教育風氣之先,與東部沿海京津地區、長江三角洲並駕齊驅的四川中西學堂,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鹿傳霖的獨具慧眼和大力推動。
1896年,四川中西學堂創辦。時任四川總督、後任軍機大臣的鹿傳霖,是四川中西學堂,也即四川大學的真正創辦人。
1902年,四川中西學堂和尊經書院、錦江書院合併為四川通省大學堂,年底改稱四川高等學堂
1912年,教育家蔡元培擔任臨時政府教育總長,頒發了《大學令》、《大學教育規程》等一系列教育法令,史稱“壬子學制”。辛亥革命後,四川高等學堂改名為四川官立高等學校,四川通省師範學堂改名為四川優級師範學校和四川高等師範學校。同時,五大專門學堂也相繼改稱四川公立國學、外國語、法政、工業、農業專門學校。
1916年,四川官立高等學校將師生及一切經費、校產、圖書、設備,轉入四川高等師範學校,同時改名為國立成都高等師範學校。與北京高等師範學校(今北京師範大學)、南京高等師範學校(今南京大學)、武昌高等師範學校(今武漢大學)、廣東高等師範學校(今中山大學)、瀋陽高等師範學校(今東北大學)並稱全國六大高師。據民國教育部1918年統計,成都高等師範學校專任教師和在校學生人數,僅次於北京高師,名列第二,全年經費數名列第四。
1926年,成都高等師範學校一分為二,原四川高等學校部分搬回南校場而重建國立成都大學(1926-1931年,張瀾任校長),原四川高等師範學校部分改建為國立成都師範大學
1927年,四川公立法政、農業、外國語、工學、國學專門學校組合為公立四川大學
1931年11月9日,國立成都大學、國立成都師範大學、公立四川大學三校合併,“三水匯流”,並由教育部定名為國立四川大學,是當時中國國內13所國立大學之一。

四川中西學堂歷任校長

四川中西學堂
何維棣
1896-1897年
王榮懋
1897-1898年
谷綺齡
1899-1900年
李尚昆
1901年
蔡德耀
1902年
袁凱
1902年

四川中西學堂創立過程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宮中檔光緒朝奏摺》記載,光緒二十一年十月二十六日(1895年12月12日),四川總督鹿傳霖在經過充分的醖釀後,向光緒皇帝奏報了四川中西學堂的籌建和試辦情況,請求予以立案。首先,鹿傳霖陳述了創辦四川中西學堂的緣由:“講求西學,興設學堂,實為今日力圖富強之基。川省僻在西南,囿於聞見,尤宜創興學習,以開風氣”。考慮到四川地區學習“西文西藝”在師資、教材和經費等方面的困難,在親自向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物色張羅後,鹿傳霖奏報:“諮請總理衙門先派熟諳英法語言文字者各一員諮送來川充當教習,並向南北洋諮取應用書籍,派委員赴上海添購各種洋書以備肄習,購覓地基建修學堂房舍,飭成綿道於土釐項下先籌撥銀五萬兩作創辦經費”。最後,他請求光緒皇帝,“仰懸天恩敕下總理衙門立案,議定章程,飭行遵照”。光緒皇帝對鹿傳霖奏摺的御批是“該衙門議奏”。
其實,由於“修建學堂約須八月始可竣工”,在光緒二十一年六月初八日(1895年7月29日),四川中西學堂就“已選擇生徒,借地開館肄習以免曠誤。當即議立章程,選取年幼聰穎子弟、文義清通者三十人,於六月初八日開堂教授,並派略通西學之員監管學堂”。用今天的四川話來説,未經備案的四川中西學堂是“先上車,後買票”。差不多一年以後,在光緒二十二年五月初八日(1896年6月18日),四川中西學堂在成都鐵板橋正式開學,校址緊鄰以奉祀三國人物劉、關、張而知名的三聖祠,試用知縣何維棣鹿傳霖直接委任為第一任管理中西學堂委員,也就是四川大學第一任校長。
鹿傳霖自行審定了《四川中西學堂章程》,就辦學宗旨、培養目標、班級劃分、課程設置、校務管理、入學條件等,提出了二十條具體的規定。四川中西學堂共開設英法文科和算學科三科,開出了10類26門具有現代自然科學性質的課程,採用了學年學分制,並且按照學生所獲學分的多少頒發不同的畢業執照即畢業文憑。其中,凡修滿應修學分的六分之五及其以上者,將由鹿傳霖本人簽發畢業執照。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