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四大門宦

鎖定
中國伊斯蘭蘇菲神秘主義四大功修教團(卡迪林耶哲赫忍耶庫布忍耶虎夫耶)的漢語俗稱。門,是門閥、門派;宦,是宦門、行幫。17世紀初自西亞、中亞和南亞陸續傳入中國,主要分佈在中國西北地區的甘肅、寧夏、青海和新疆一帶。在雲南、吉林和華北地區也有少量分佈。
中文名
四大門宦
地理位置
甘肅、寧夏、青海和新疆一帶
別    名
伊斯蘭蘇菲神秘主義四大功修教團
名字來源
阿拉伯語音譯

四大門宦門宦概況

中國伊斯蘭教四大門宦是指伊斯蘭蘇菲神秘主義在中國發展的四大功修教團的總稱。17世紀初自西亞、中亞和南亞陸續傳入中國,主要分佈在中國西北地區的甘肅、寧夏、青海和新疆一帶。在雲南、吉林和華北地區也有少量分佈。他們依次是嘎德忍耶、哲赫忍耶、庫布忍耶和虎夫耶,其名稱均為阿拉伯語音譯,有不同翻譯版本。

四大門宦卡迪林耶

嘎德忍耶漢中拱北 嘎德忍耶漢中拱北
中國伊斯蘭教蘇非派門宦之一。阿拉伯語音譯,意為“大能者”。起源於波斯人阿卜都·卡迪爾·吉拉尼所創之卡迪裏教團。 [1]  清康熙年間由阿布·董拉希傳入甘寧青穆斯林中,後來分化為數支門宦。主要包括甘肅臨夏的大拱北、青海後子河拱北、寧夏海原縣九彩坪等門宦。門宦領袖稱為“道祖”,也稱做“真人”。在教乘上同於一般穆斯林,虔信伊斯蘭教根本信仰,遵循《古蘭經》和聖訓,奉行“天命五功”。道乘修持則以“淡泊持其志,寧靜守其心”為宗,以“清心寡慾為修道之功”,“棄絕塵俗為入道之門”。修持方式以靜修參悟為主,默誦各種迪克爾(記主)詞。有少數高級修士,拋離紅塵,不求婚配,出訪名師,入深山或駐拱北,進行苦修苦煉,禁慾苦修的特徵很顯著。這種修士也稱為“勤煉人”,從民國以來漸漸減少,迄今巳不多見。各門宦以著名拱北為傳教中心,主持拱北事務者多稱為“當家人”,道統傳承實行“傳賢制”。此外,尚有寧夏同心縣的石埫嶺、固原縣的齊門,甘肅的香源堂、阿門等門宦,也屬於卡迪林耶門宦,自稱道統源自阿卜都·卡迪爾·吉拉尼所創的卡迪裏教團,多為清末至民國初年傳入。其道乘修持也主要為靜修參悟,但無離塵絕俗出家修道的修士。

四大門宦哲赫忍耶

哲合忍耶玉柱道堂 哲合忍耶玉柱道堂
中國伊斯蘭教蘇非派門宦之一。 [2]  阿拉伯語音譯,原意為“響亮”、“ 公開”,主張高聲念讚頌詞,由甘肅武都人馬明心於清乾隆年間遊學也門哲赫忍耶道堂 (伊本·栽尼道堂)回國後所創傳。哲赫忍耶的教旨是“ 敬主贊聖”、“ 遵經從訓”。在修持上主張先 “教乘”後“道乘”。認為“教乘”是基礎,“道乘”只限於少數有條件或教派繼承人才能修持。門宦的領袖稱為“穆勒師德”(導師),或稱“謝赫”,譯稱“老人家”也被稱為教主,在信眾中具有至高權威,受到信眾普遍的尊崇,過世後為其建造拱北(陵墓),信眾常常前往拜謁(叫做“上拱北”)或舉行大規模爾曼力(善事)活動。 [3]  對伊斯蘭教“舍希德”(聖戰、殉教)思想信仰較為重視,富於鬥爭精神,曾數次掀起反對民族和宗教壓迫的抗暴起義。在宗教修持和禮儀習俗上,主要特點是高聲唸誦“迪克爾”(記主詞) 和公開舉行頌主贊聖的儀式,以“明揚正道”故名“哲赫忍耶”。主麻日只舉行聚禮拜,不再舉行晌禮拜,該派男性教徒以不留腮須和戴黑白色六角帽為特徵,婦女不戴蓋頭,不蒙面紗。至清末以來,逐漸分化為北山、南川、沙溝、板橋等門宦,主要分佈在西北各省,雲南、東北及貴州亦有少數信眾。 [4] 

四大門宦庫布忍耶

庫不忍耶東鄉大灣頭拱北 庫不忍耶東鄉大灣頭拱北
中國伊斯蘭教蘇非派門宦之一。 [5]  阿拉伯語音譯,意為“至大者”,起源於中亞人納吉姆丁·庫布拉所創的庫不拉維教團。傳入時間,一説於明末清初,一説於明洪武三年 (1370),由一名外籍傳教師穆呼引弟尼傳入。此人定居於河州東鄉 (今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 的大灣頭,改姓張,躬耕自給。後人為他建拱北於大灣頭上,故又稱張門門宦或大灣頭門宦。該門宦除遵五功外,主要是靜修參悟,幽居山洞拜主,默唸迪克爾,靜修時間分 40 天、70 天、120 天不等。教徒分佈於甘肅省東鄉、康樂及皋蘭等地。

四大門宦虎夫耶

虎非耶華寺拱北 虎非耶華寺拱北
中國伊斯蘭教蘇非派門宦之一。阿拉伯語音譯,意為暗藏、低念。是甘寧青穆斯林中乃格什板頂耶低念派門宦的統稱,包括二十多個門宦,主要有穆夫提門宦鮮門門宦畢家場門宦等,由也門乃格什板頂耶道堂的派出者敍利亞人阿法格·赫達耶統拉西·古圖卜·蘭巴尼·毫蘇素不哈尼於清康熙初年到青海西寧時所傳。華寺門宦創傳於雍正年間,此外,還有胡門門宦靈明堂通貴門宦等,道統雖並非直接源出於乃格什板頂耶蘇非低唸誦派,但受其影響較深,教義思想和禮儀制度與上述諸蘇非門宦大致相同,故也稱為虎夫耶蘇非派。這些蘇非門宦,除低聲唸誦迪克爾詞的共同特徵外,都以教乘、道乘兼修並重,以教乘為基礎進行道乘功修,強調遵循教法,篤信《古蘭經》聖訓,嚴格要求奉行“天命五功”;主要實行靜修,但主張“鬧中靜”,即在熱鬧的塵世生活中進行修煉,反對脱塵幽居;門宦領袖穆勒師德或謝赫及其拱北(陵墓)受到信眾的高度尊崇 ;道統傳承多行世襲制,也有實行“傳賢制”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