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四大聖訓經

鎖定
伊斯蘭教什葉派推崇的四部規範聖訓集的總稱。一譯“四聖書”。其在什葉派穆斯林中的地位與遜尼派“六大聖訓集”的地位相仿,被尊為僅次於《古蘭經》的經典,為什葉派教法和世俗法之立法根據之一。四大聖訓經成書於10~11世紀波斯什葉派布韋希王朝(932~1055)統治時期,彙編者均為波斯籍,他們由各自的家鄉來到布韋希王朝控制下的巴格達,從事聖訓的蒐集和彙編工作。什葉派學者彙集聖訓的原則與遜尼派聖訓學家不同。
作品名稱
四大聖訓經
外文名
a1-Usul al-Arba‘ah
作    者
穆罕默德·庫萊尼伊本·巴拜韋·庫米艾布·賈法爾·圖西
創作年代
10~11世紀
文學體裁
語錄體

四大聖訓經四大聖訓經的考查

四大聖訓經(a1-Usul al-Arba‘ah)
遜尼派對每條聖訓的傳述系統考查十分嚴格,一般要追溯至前七八代人,包括200多年時間,直至得到一個曾與先知穆罕默德有過接觸的同時代人的證明,方可確認該條聖訓的真實性。什葉派“四大聖訓經”的彙編者,對於每條聖訓的確認,只需要通過三四代傳述人證實為某位伊瑪目所述,並通過該伊瑪目的世系追溯到穆罕默德本人即可。四大聖訓經的彙編體例、章節劃分雖各有不同,但所收聖訓內容均以阿里及其後裔是先知穆罕默德事業的合法繼承人為中心,突出了伊瑪目職位的必要性這一主題,並認為伊瑪目是受到真主護佑而無罪的,是凡人與真主之間的“媒介”。所收聖訓除先知穆罕默德本人的言行外,還包括有阿里等12位伊瑪目的言行。

四大聖訓經四大聖訓經內容

(1)《宗教學大全》(al-kafi fi‘Ilmal-Din),一譯“卡菲”。彙編者為什葉派著名聖訓學家穆罕默德·庫萊尼(?~941)。該經1889年德黑蘭版本輯有聖訓1.61萬餘條。其內容的可靠性程度,被什葉派權威註釋家分為真實的(Sahih)、良好的(H—asan)、可信的(Mawthuq bihi)、充實的(Qawiy)、薄弱的(Da‘if)共5類。該經分上、下兩卷,上捲包括l~7章,書名《原理》(al-Usul);下捲包括8~30章,書名《細則》(al-Furu‘)。內容主要為什葉派認主學和教法原理,涉及到的問題有:學問的價值、真主獨一、伊瑪目正確的證據、信仰與悖逆、禮拜的價值、《古蘭經》的價值和社會學等。庫萊尼用20年時間完成該經的彙編後,被譽為“伊斯蘭教可信賴的權威”。什葉派學者哈利勒·卡茲維尼(1593~1678)於1647年在麥加出版的《沙菲》(al-Shafi),對該經作了通俗性註釋。
(2)《教法學家不予光顧的人》(Man la Yabduruhu al-Faqih)。什葉派著名聖訓學家伊本·巴拜韋·庫米(918~991)彙編。據什葉派傳説,該經內容是彙編者在麥加時於夢中由伊瑪目授予他的。該經分為62章,輯有聖訓6000餘條,其中有完整傳述世系的為4496條。內容自人祖阿丹一直講到伊瑪目轉世的徵兆。有德黑蘭版本。較為流行的註釋本有什葉派學者穆罕默德·塔基·麥吉利西(?~1659)編寫的阿拉伯和波斯兩種文本。
(3)《教法修正》(Tahdhib al-Ahkam),又譯《法令修正篇》。什葉派著名經注學者、書目編纂家艾布·賈法爾·圖西(995~1067)彙編。該經原系對什葉派著名學者穆菲德(947~1022)所著經典《教法學菁華》(al-Muqni‘ah fi al-Fiqh)的註釋,為兩卷集,內收聖訓13590條,分為393個部分,內容比較廣泛,有德黑蘭版本。
(4)《聖訓辨異》(al-Istibsar fi ma Ukhtulifa—fihi min al-Akhbar),一譯《伊斯提布賽》,直譯為“對有爭議的聖訓之研究”,彙編者同上。該經為兩卷集,每卷前面都有綜合文獻的目錄。兩卷共收聖訓5511條,分為920節。有印度勒克堖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