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四大名螺

鎖定
萬寶螺唐冠螺鳳尾螺鸚鵡螺並稱世界四大名螺,屬珍貴海螺,具有相當高的觀賞性的收藏價值。
中文名
四大名螺
外文名
Four famous Conch
內    容
萬寶螺唐冠螺鳳尾螺鸚鵡螺
價    值
具有相當高的觀賞性的收藏價值

四大名螺萬寶螺

萬寶螺屬腹足綱冠螺科貝類,是四大名螺之一。萬寶螺外殼厚實沉重,螺塔低,殼口大,口唇外翻,形狀橢圓適中。整體色彩紅褐、咖啡和黃白縱橫交錯。整體顏色勻稱,手感光滑温潤,尊貴華麗,集收藏、觀賞、裝飾作用於一身,屬於嬌媚天成,難以言喻。 [1]  它的生命力極強,海邊的人都將其視為健康、長壽的象徵,節慶時贈送萬寶螺來表示祝福。 [2] 
產地主要集中在太平洋一印度洋熱帶海區域內的珊瑚礁周圍、我國海南島東北海域、台灣地區等。以捕食細微海藻、海洋浮游生物以及有機碎屑為生。我國有一些沿海地區,民間有收藏萬寶螺家中可以招財進寶的説法。 [3] 

四大名螺唐冠螺

唐冠螺屬腹足綱前鰓亞綱中腹足目唐冠螺科,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主要分佈在東非沿岸、東南亞、日本南部以及我國的台灣和海南、南海諸島。棲息在低潮線水深1~ 30米的碎珊瑚底質的淺海,主要以棘皮動物如海膽等為食。雄性冠螺個體較小,造型和色澤比較漂亮,雌性的螺體會大一些。 [3] 
唐冠螺俗稱皇冠螺,因其形狀很像我國唐代武士的頭盔而得名,是腹足綱、冠螺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最大殼高可達32釐米。它的貝殼略呈球形,殼質厚重,螺旋部極低,體螺層膨大;殼面為灰白色,具有不規則的紅褐色斑紋,殼口狹長,貝殼內部為橘紅色。唐冠螺是觀賞價值極高的貝種,也是展覽會,上經常“出鏡”的貝類之一。 [2] 

四大名螺鳳尾螺

鳳尾螺,即大法螺法螺,屬腹足綱、異足目、法螺科,因外型酷似孔雀色彩斑瀾的尾羽而得名,又因在佛教中被供奉為法物,亦稱大法螺,民間俗稱海神螺,簡稱法螺。鳳尾螺屬於大型貝類,體長達到30釐米以上,據説浙江寧海某人收藏有“天下第?法螺”長度達77.21釐米。鳳尾螺塔高而尖,外形比較規整,猶如一個斜口的圓錐體。寬大的體層每層有兩條明顯的縱脹肋。殼表為乳白色,有深褐色斑紋和新月形斑紋。鳳尾螺的大喇叭外形具有極佳的擴音效果,民間常用來做驅魔的號角,號聲渾厚,深沉嘹亮。 [3] 
鳳尾螺主要分佈在西南太平洋,以我國台灣海峽以南直至南海為最多。喜歡棲息在海藻繁茂的岩石和珊瑚礁上,過附着生活。鳳尾螺是肉食性貝類,喜歡吃海蔘、芋螺、海星,在保護珊瑚礁及保護珊瑚礁生物羣落的生物多樣性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態學意義。 [3] 

四大名螺鸚鵡螺

鸚鵡螺屬頭足綱,四鰓目,鸚鵡螺科,鸚鵡螺屬。鸚鵡螺是頭足綱中唯一具有外殼的種類,是一種古老而珍稀的物種。它的祖先早在4億年前的古生代奧陶紀就已出現,而且相當繁榮,幾乎遍及全球各個海域。但經過億萬年的進化鬥爭,大部分都已滅絕,只有鸚鵡螺歷經滄桑頑強地生存下來,而且種類稀少,全世界僅有4種,都分佈在太平洋和印度洋暖水區域,有“活化石”之稱。 [3] 
貝殼一般都不超過20釐米,最大可達26.8釐米。殼薄而輕,呈螺旋形盤卷,殼的表面呈白色或乳白色,生長紋從殼的臍部輻射而出,平滑細密,多為紅褐色。整個螺旋形外殼光滑如圓盤狀,形似鸚鵡嘴,故得名“鸚鵡螺”。外殼由許多腔室組成,內約分36室,最末室為最大殼室,為軀體所居,其他各室由於充滿氣體均稱為“氣室”。各腔室之間有隔膜隔開,室管穿過隔膜將各腔室連在一起, 氣體和水流通過室管通向殼外。鰓2對;具63~94只腕,但無吸盤。平時多在100米的深水底層用腕部緩慢地匍匐而行,也可以利用腕部的分泌物附着在岩石或珊瑚礁上,為底棲動物。通常夜間活躍,主要食物為底棲的甲殼類,特別以小蟹為多。雄雌異體,交配時,雄性以腹面的肉穗將精子夾附於雌性漏斗後面的觸手上,受精後短期內即產卵,僅產幾枚至幾十枚,但卵較大。國外分佈於馬來西亞、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地。國內分佈於台灣、西沙羣島、海南島等。基本已經滅絕,在南太平洋深海存有少量,現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4] 
參考資料
  • 1.    陳運發.新物種珍貴自然遺產(廣西自然博物館收藏2015):廣西人民出版社,2016-01
  • 2.    胡玉晶 劉思昭.藍色國土·海洋生物:海洋無脊椎動物: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2年7月1日
  • 3.    周鍾法.認識海洋生物:海洋出版社,2013-11-28
  • 4.    萬冬梅主編.國家生態保護叢書國家保護動物卷: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5-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