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四大名旦

(豫劇四大名旦)

鎖定
河南梆子(豫劇)“四大名旦”:司鳳英、陳素真、王潤枝馬雙枝。1934年《河聲報刊》到同樂(陳素真)、民國(司鳳英)、永安(王潤枝、馬雙枝)觀摩了演出,根據她們的演出票價,人數刊登了“四大坤旦”稱號 [1] 
中文名
四大名旦
別    名
四大坤旦
選送單位
《河聲報刊》
坤旦名單
陳素真司鳳英王潤枝馬雙枝

四大名旦歷史背景

四大名旦 四大名旦
1934年 [2]  《河聲報刊》到同樂(陳素真)、民國(司鳳英)、永安(王潤枝馬雙枝)觀摩了演出,根據她們的演出票價,人數刊登了“四大坤旦”稱號。
為了防止戲院老闆買通人到報刊給自己戲院裏的角兒投票,報社人以觀察票價,觀眾人數等綜合對比選定“四大坤旦”稱號及排行,此次評比也是中國豫劇史上第一次媒體介入。

四大名旦名旦介紹

四大名旦陳素真

陳素真 陳素真
陳素真 [3]  (1918年4月30日-1994年3月29日)[1],女,乳名:佩玉,原名:王若瑜。祖籍:陝西富平,出生於:河南開封,定居於:天津市
曾擔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河南省文聯副主席,河南省人大代表,河南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河北省戲劇家協會名譽主席,河北省文聯委員,天津市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天津市文化局顧問、天津市表演藝術委員會委員等社會榮譽職務。
她8歲拜師,10歲登台,成為豫劇界第一代女演員。13歲收徒,人稱豫劇甘羅。她是戲曲教育家、豫劇改革家(將古典舞啞劇融入豫劇)。並創豫劇界第一個流派“陳門藝術“,被觀眾和劇作家及戲曲大師們譽為:豫劇一代宗師、豫劇舞台上的一尊美神、河南梅蘭芳豫劇皇后、豫劇三鼎甲之首、豫劇大王、豫劇四大坤旦之首。
陳素真是豫劇六大名旦中年齡最大,從藝最早,成名最早的豫劇大師,因豫劇六大名旦中有五位都以唱為主,而陳素真則是邊打邊唱、邊唱邊舞,唱、念、做、打、舞綜合運用,因此為中國豫劇六大名旦之首。

四大名旦司鳳英

司鳳英 司鳳英
司鳳英 [4]  (1919—1980) 女。河南開封人。原名楊金枝。豫劇四大坤旦之一。1927年,入開封老藝成藝班學藝。
1930年首次在開封國民戲院掛牌演出。1935年到同樂舞台演出,1937年,在開封豫聲劇院與陳素真常香玉演出轟動開封市。1937年冬到1938年春,河南首府開封,獅吼、豫聲、醒豫三班戲都唱得很紅,觀眾把三班戲的台柱評為豫劇三鼎甲:狀元—陳素真、榜眼—司鳳英、探花—常香玉
1953年,她擔任範縣光明豫劇社主演,邊演出,邊培養青年演員。1954年,參加山東省第一屆戲曲會演和華東戲曲會演,她演出的《刀劈楊藩》《無鹽出征》均獲獎。1959年,調聊城藝術專科學校任戲劇班教師。1961年秋,聊城藝術專科學校停辦後,先後任聊城專區、莘縣劇團輔導員,聊城專署文教局藝術組研究員。系中國戲劇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山東分會理事。
1980年6月19日因病逝世。

四大名旦王潤枝

王潤枝 王潤枝
王潤枝 [5]  ,1912年出生于山東曹縣,豫劇四大坤旦之一,她家庭窮苦,6歲就開始學藝,7歲就登台演出,先是在安徽亳縣,後又在豫東一帶演出,積累了豐富的舞台經驗。
1932年,王潤枝跟隨也是梆子戲演員的丈夫一起來到開封,投奔楊金玉、馬雙枝夫婦,在永安舞台搭班,以唱青衣、花旦為主。
王潤枝學的是山東梆子,和流行在開封的祥符調有許多不一樣的地方,觀眾聽着倍感新鮮,再加上她人長得俊俏,一張小嘴又靈又巧,在開封登台演出不久,就得到觀眾的認可,把當紅的男旦演員金玉美、李門搭壓下去了。就連風頭正健的馬雙枝,也有被王潤枝超過之勢。
在永安舞台演出時,王潤枝和馬雙枝同是台柱子,常分別掛頭牌演出日場戲和夜場戲。王潤枝演出的劇目有一百多出,其中猶以《吵宮》、《坐轎》、《三上關》最為拿手,是她的壓箱戲。
王潤枝來開封后,自覺地和把山東梆子和祥符調融會貫通,形成了唱腔巧妙花俏、婉轉妖嬈的特色,令人耳目一新,也使人紛紛效仿。馮紀漢在他的《豫劇源流初探》中説:“王潤枝的《吵宮》、《坐轎》等,更是膾炙人口。至今祥符調藝人唱這兩齣戲,還是採用王潤枝的唱腔”,可見她在當時的影響之大。

四大名旦馬雙枝

馬雙枝 馬雙枝
馬雙枝,女,著名豫東豫劇表演藝術家,30年代中期河南梆子的著名演員,豫劇四大坤旦之一,早期女性豫劇演員之一,馬金鳳早期豫劇蒙師。
20年代末到30年代,河南梆子的發展進入一個的階段。這一時期,開封相國寺先後建立了永安、永樂、永民、同樂四個河南梆子劇場,許多著名藝人如陳素真、王潤枝、馬雙枝司鳳英、李瑞雲、常香玉趙義庭、彭海豹等,雲集於開封。
1935年初,以樊粹庭為首成立了豫聲戲劇學社,改永樂舞台為豫聲劇院,陳素真所在的杞縣戲班和趙義庭所在的山東曹縣戲班均參加了該學社。豫聲戲劇學社革除了舊戲班的一些不合理制度,對錶演和舞台美術等進行革新,並演出由樊粹庭創作的《義烈風》、《霄壤恨》、《塗血》等劇目。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於1938年,採"醒獅怒"之意,改學社為獅吼劇團。
1950年10月由著名演員曹子道組建於三原張家巷。主要演員有馬雙枝、張秀芳、鞏金玉、孔豔琴等。先是在渭北一帶演出,1952年落户於西安,並在東二路西段建一座蓆棚劇場作為演出固定場所。

四大名旦建國後

1956年河南第一屆戲曲大會形成的“六大名旦”按觀眾比例排列:陳素真、常香玉、崔蘭田、馬金鳳、閻立品、桑振君。
1980年豫劇流派會演形成“五大名旦”按姓氏筆畫排列:常香玉、陳素真、崔蘭田、馬金鳳、閻立品。
1987年中國唱片公司出版《豫劇五大名旦唱腔集》黑膠唱片:常香玉、馬金鳳、崔蘭田、閻立品、桑振君。
1992年,中國唱片總公司出版《豫劇四大名旦唱腔集》盒式磁帶:常香玉、崔蘭田、馬金鳳、閻立品。
1999年,中國唱片總公司出版《豫劇四大名旦名句名段》CD光盤:常香玉、馬金鳳、閻立品、崔蘭田。
2000一錘定音
2000年河南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文化廳、河南省文聯、河南省藝術研究提出(豫劇名旦六大家)提案。
2006年1月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河南省文聯、河南大學、河南省新聞出版局等單位聯合出版的《豫劇名旦六大家畫傳》出版。
2006年5月豫劇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將(豫劇六大名旦)依次列入在冊。
文化部向國務院提交的《六大名旦》名單 文化部向國務院提交的《六大名旦》名單
(梅花—陳素真
(月季—常香玉
(菊花—崔蘭田
(牡丹—馬金鳳
(荷花—閻立品
(蘭花—桑振君
2000年陳、常、崔、馬、閻、桑並稱為“豫劇六大名旦”。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