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出头官帽椅是搭脑与扶手两端均探出头的椅式家具,因形似古代官员帽翅而得名,起源于宋代。其结构以单块靠背板、连帮棍及立柱与后腿一木连做工艺为特色,线条方中带圆,符合人体工学。该椅式等级较高,多采用黄花梨等优质木材,因榫卯工艺与纹理美感成为明式家具典范 [3]。
四出头官帽椅雏形可见于金代阎德源墓出土的扶手椅,明代发展为成熟样式,并衍生出减少出头数量、采用烟袋锅式榫接的南官帽椅。两者构成明式椅具的主要分支,四出头官帽椅以直线造型为主,南官帽椅则偏重曲线与装饰 [1-2]。明清时期前者因皇室青睐而流行,成为厅堂陈设的代表性家具 [3]。
- 中文名
- 四出头官帽椅
- 始建时期
- 宋元时期
- 造型特点
- 曲线优美,富有弹性
- 代 表
- 明式家具
名称释义
播报编辑
结构图解
播报编辑
图片
历史溯源
播报编辑
造型之美
播报编辑
椅的搭脑和扶手均出头,搭脑过立柱后仍向前探,并在尽端向外挑出、翘起,搭脑中段弧度呈罗锅式,扶手两端外撇,与搭脑和谐统一,曲线优美,富有弹性,造型非常夸张。靠背板光素、绚丽呈“S”形,圆形立柱与后腿一木连做,两扶手正中下接连帮棍,以下粗上细直立,即“老鼠尾巴”的做法,鹅脖部分向前倾斜,与适合人体靠背的曲线相对唱和,人坐在椅上比较舒适,符合人体功能学。古人讲究坐相,通过椅子靠背板与扶手曲线的造型语言来传达坐者的威仪与端庄。上下无一丝装饰,结构简练之极,完全采用线条和弧度来处理,线条曲直相同,方中带圆,充分体现了明式家具简洁明快的特点。是明式椅具中的精品。
明式家具
播报编辑
明式家具的这种设计构思体现了中国美学中的动静相益、刚柔并济,无胜于有的审美概念。造型结构十分重视与厅堂建筑相配套,线条组合给人疏朗空灵的艺术效果,与繁复奢华的清式家具相比,明式家具以清新素雅、简练概括而取胜,因此在古家具市场中,一直流行着“十清不抵一明”的说法。
南官帽椅
播报编辑
南官帽椅从造型上看,不如四出头式大方,但南官帽椅在装饰手法上比较容易发挥,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装饰椅背及扶手,用材可方可圆,可曲可直。一般来说,南官帽椅要比官帽椅的年代要偏晚一些,到后来还出现了两出头南官帽椅。 [2]
南官帽椅的特点是在椅背立柱和搭脑相接处作出软圆角,由立柱作榫头,横梁作榫窝的烟袋锅式做法。椅背有使用一整版做成”S”形,“S”形椅背多采用边框镶板做法,中分数格,或镂雕一透孔如意云头,或浮雕一组简单图案,美观而大方。南官帽椅通常成堂或成对陈设使用,很少单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