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囑託

(2016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囑託》是2016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慈誠羅珠堪布。 [1] 
書    名
囑託
作    者
慈誠羅珠堪布
類    別
哲學知識讀物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6年5月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516181591

囑託內容簡介

眾生流轉輪迴的主要因素有三種:,是與無常相違的常執;第二,是與痛苦相反的樂執;第三,是與無我相牴觸的我執。有了這三種執着,就會造作善惡之業。造了善業,就流轉於人天等善趣;造了惡業,就投生於地獄等惡趣,始終無法超越輪迴而獲得解脱。脱離輪迴獲取解脱的原因,並不在於外面,而是來自於我們自身。所謂自身,並非指自己的身體,而是指思想或者精神。通過推翻三種執着,才能解決精神的束縛;如果不斷除或者毀壞這三種執着,就永世不得解脱。三法印不但是釋迦牟尼佛的觀點,也是十方三世諸佛共同的觀點。任何一位佛陀出世轉法輪,都會講到三法印。也可以説,十方三世諸佛所講的法,都離不開三法印;無論諸佛前前後後從任何一個側面所宣講的一切法,其根本的精華,就是三法印。甚至包括密宗,雖然在密宗的不共見解中,會講到空性和光明,但同時密宗肯定也會講到無常、痛苦等等。

囑託圖書目錄

上 篇 不可不知的四法印
第一章 四法印的見解與修法(一) /3
一 宣講四法印的必要/3
二 四法印的見解/8
第二章 四法印的見解與修法(二) /19
有漏皆苦/19
第三章 四法印的見解與修法(三) /34
諸法無我/34
第四章 四法印的見解與修法(四) /54
諸法無我(下) /54
涅槃寂靜/78
第五章 四法印的修法與見解(五) /80
空性的修法/87
第六章 四法印的見解與修法(六) /103
第七章 四法印的見解與修法(七) /126
諸行無常的修法/128
有漏皆苦的修法/135
無我的修法/138
下 篇 四依法
總述/145
一 四依法的內容/145
二 四依法的順序/145
三 四依法與聞思修的關係/146
章 依法不依人/148
第二章 依義不依語/160
一 何為依義不依語/160
二 依義不依語的分別/160
三 為何要依義不依語/164
四 密宗特殊的依義不依語/166
五 何時抵達依義不依語的真實境界/167
第三章 依了義經? 不依不了義經/170
一 界定了義與不了義的標準/170
二 宣説不了義法的因由/174
三 世俗與勝義的終極答案/178
四 依了義不依不了義經的結果/179
第四章 依智不依識/183
一 何謂識與智/183
二 識和智的區分方式/184
三 區分“識” 與“智” 的要點/185
四 誤區——認“識” 為“智” /190
五 依智不依識的意義/191
六 依智不依識的具體修行次第/192
七 為什麼要依智不依識/194
八 結尾/195

囑託作者簡介

慈誠羅珠,1962年出生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爐霍縣。1984年於藏區之佛法重鎮——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出家,依止當代偉大的心靈導師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潛心深入經藏,刻苦學習。經過多年努力,精通了顯宗五部大論及密宗之續部,並獲得堪布學位。20多年來,曾於喇榮五明佛學院擔任教學重任,培育出為數眾多的僧才。20世紀90年代至今,堪布更着力於深入研究西方科學與哲學,期以更貼近現代人的方式弘揚佛教文化。曾分別前往歐美和東南亞各地,就心靈、禪修、顯密佛法等課題進行了學術交流、演講與開示。
堪布又深入漢藏各地,宣導艾滋病防治、環保、素食、教育、戒殺護生等理念,同時講授顯密佛學正見與實修竅訣,引領各階層人士踏上聞思修行解脱之路。為了弘揚民族文化,又於積極在藏區建立圖書館、創辦學校、弘法之餘,勤寫不輟。先後出版了藏文版的《堪布慈誠羅珠全集》(民族出版社),中文版的《慧燈之光》系列叢書(西藏出版社、海南出版社),以及《生命的真相》、《慧語蓮燈》、《我們為何不幸福》等著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