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囊螢樓

鎖定
廈門大學校園裏最老的建築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囊螢”源自《晉書·車胤傳》,“胤,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夜以練囊盛數十螢火蟲以照書”。1926年2月,囊螢樓111室宿舍,羅揚才、羅秋天、李覺民三位共產黨員,熱血激昂,在這裏宣告了福建省第一個中共支部——中共廈門大學支部的誕生。 [2]  現為廈大馬院辦公樓。
中文名
囊螢樓
地    點
廈門大學
特    點
最老的建築之一
由    來
《晉書·車胤傳》

囊螢樓名稱由來

1921年,陳嘉庚又獨資創辦了中國第一所由華僑創辦的大學——廈門大學。囊螢樓於1921年5月正式動工興建,次年落成 [1]  。在廈門大學老建築的樓名裏,以內涵而論最是“囊螢”和“映雪”。前者源自《晉書·車胤傳》,“胤,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夜以練囊盛數十螢火蟲以照書”;後則典出明人廖用賢《尚有錄》,“孫康,性敏好學,家貧無油,於冬月嘗映雪讀書”。這二則故事是古人為勸學而設立,國人可謂家喻户曉,而一代又一代的廈大學子總是以他們的青春和激情賦予“囊螢之光”和“映雪之亮”以新的內涵與光色……

囊螢樓歷史淵源

當年校主陳嘉庚獨具慧眼地選定了這大片依山傍海的處女地作為校址。1921年5月9日,演武場前的五座大樓正式動工,嘉庚先生親自主持了奠基儀式。在整個建築過程中,先生注重繼承和發揚民族傳統,就地取材,以閩南一帶盛產的花崗岩來奠基砌牆,堅固耐久,淡雅美觀。大樓的階梯同樣用精心雕琢的花崗岩逐級壘疊而成,行走時沒有噪音,這在當時國內大學的建築中可謂創舉。僅一年多的時間,五座大樓完工,居中的取名“羣賢”,那是對“羣賢畢至”的深深期許?“同安樓”和“集美樓”右護左持,當為校主對家鄉故土感恩的情懷,而呼應首尾的兩幢該取什麼名字呢?我想在南國幽靜的夏夜裏,一定是那提着“小燈籠”歡快遊走的螢火蟲激靈了先生的思緒,兒時《三字經》裏朗朗有聲的“如囊螢,如映學,家貧寒,刻苦學”與大海徐緩的潮音一同起伏迴響,於是“囊螢”和“映雪”雋永的光色就這樣情濃望厚地勾勒出“南方之強”最初的風姿!(摘自鄭啓五《囊螢樓·囊螢齋·囊螢園》)

囊螢樓革命之光

1925年12月,羅揚才從廈大預科班畢業,升入教育系學習,住在囊螢樓111室宿舍。彼時,中共廣東區委為了能儘快在廈門建立黨的組織,決定調派廣東大學學生、中共黨員羅秋天轉學到廈門大學。 [2] 
1926年2月的一天,正是春暖花開的時節,廈大校園春意盎然。羅揚才、李覺民和羅秋天三位客家人,像老鄉敍舊一般,約在了囊螢樓羅揚才的寢室裏秘密聚會。由於即將肩負歷史使命,率先在廈門建立黨的組織,他們三人興奮而激動,自豪而緊張,在各自表述了自己的看法後,都贊成即日成立黨支部。羅秋天聽了發言後鄭重宣佈:中共廈門大學支部成立了! [2] 
經過一番討論,羅秋天和李覺民一致推選“老廈大”羅揚才任支部書記。就這樣,廈門地區成立了第一個中共支部,也是全省最早成立的中共黨組織之一。 [2] 

囊螢樓建築保護

囊螢樓,三層建築,呈雙角樓內廊式佈局,屋頂為雙坡西式,鋪紅色機平瓦,建築面積為2316平方米,基本完整地保存了始建原貌。新中國成立後,囊螢樓從宿舍變成了教室,曾是廈大外文學院教學樓,現為廈大馬列主義學院辦公樓。 [2] 
2003年7月,廈門大學在囊螢樓二樓開闢了“福建省第一個黨組織——中共廈門大學支部暨羅揚才烈士紀念室”。為擴大展區,2016年,展品被搬到隔壁同安樓的廈門大學革命史展覽館內。 [2] 
囊螢樓於1988年4月被廈門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廈門市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5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