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嚼齒

鎖定
嚼齒,漢語詞彙。
拼音:jiáo chǐ
典故名,典出《舊唐書》卷一百八十七下《忠義列傳下·張巡》。 嚼齒,咬牙碎齒。形容憤慨之狀。
中文名
嚼齒
拼    音
jiáo chǐ
釋    義
咬牙碎齒,形容憤慨之狀
注    音
ㄐㄧㄠˊ ㄔㄧˇ

嚼齒引證解釋

《新唐書·忠義傳中·張巡》:“子琦謂巡 曰:‘聞公督戰大呼,輒眥裂血面,嚼齒皆碎,何至是?’”
宋 蘇軾 《京師哭任遵聖》詩:“奮髯走猾吏,嚼齒對奸將。”
宋·蘇軾《東坡題跋·偶書》:張睢陽生猶罵賊,嚼齒穿齦;顏平原死不忘君,握拳透掌。 [1] 
明 宋濂 《元贈進義副尉金溪縣尉陳府君墓銘》:“嚼齒罵賊,誓不俱生。” [2]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二卷:顏平原鼓烈氣,握拳透爪;張睢陽憤義聲,嚼齒穿齦。 [2] 

嚼齒詳細釋義

嚼齒典源

《舊唐書》卷一百八十七下〈忠義列傳下·張巡〉
祿山之亂,巡為真源令,説譙郡太守,令完城,募市人,為拒賊之勢。時吳王祗為靈昌太守,奉詔糾率河南諸郡,練兵以拒逆黨,濟南太守李隨副之。巡與單父尉賈賁各召募豪傑,同為義舉。十月,城陷,巡與姚誾、南霽雲、許遠,皆為賊所執。巡神氣慷慨,每與賊戰,大呼誓師,眥裂血流,齒牙皆碎。城將陷,西向再拜,曰:「臣智勇俱竭,不能式遏強寇,保守孤城。臣雖為鬼,誓與賊為厲,以答明恩。」及城陷,尹子奇謂巡曰:「聞君每戰眥裂,嚼齒皆碎,何至此耶?」巡曰:「吾欲氣吞逆賊,但力不遂耳!」子奇以大刀剔巡口,視其齒,存者不過三數。巡大罵曰:「我為君父義死。爾附逆賊,犬彘也,安能久哉!」子奇義其言,將禮之,左右曰:「此人守義,必不為我用。素得士心,不可久留。」是日,與姚闇、霽雲同被害,唯許遠執送洛陽。 [2] 

嚼齒釋義

“及城陷, 尹子奇 謂 巡 曰:‘聞君每戰眥裂,嚼齒皆碎,何至此耶?’”嚼齒,咬牙碎齒。形容憤慨之狀。 [2] 

嚼齒相關閲讀

公元755年冬,深受唐玄宗信任的河北三鎮節度使安祿山突然起兵造反。不少州縣官見叛軍勢大,不思殺敵報國,反向叛軍投順。位於真源附近的雍丘太守令孤潮就是其中的一個
真源縣令張巡獲悉令孤潮投敵,恨得咬牙切齒,他組織了一支近二千人的隊伍,趁令狐潮離城,-舉攻下雍丘,將令狐潮的家屬斬首示眾。
令狐潮求降回來,見雍丘被張巡佔領,妻兒被殺,便率四萬叛軍攻城報仇。張巡以寡敵眾,堅守雍丘六十餘天。
不久,雍丘東面的睢陽也遭叛軍圍攻,太守許遠派人向張巡求援。張巡考慮到睢陽是整個江淮流域的屏障,毅然放棄雍丘,到睢陽去協助許遠。但終因寡不敵眾,睢陽還是陷落了。
在睢陽陷落前,張巡朝着西邊朝廷的方向拜了幾拜,叫道:“陛下,我已用盡了自己的力量,沒有能守住這座孤城。我活着不能報陛下之恩,死了當為厲鬼,齧賊再報陛下!”
睢陽陷落後,張巡、許遠等都被叛將尹子奇所俘。張巡手下的人見張巡被俘,都哭了。張巡大聲説:
“大家別哭,也別害怕,大不了一死而已!我們為國捐軀,就是死,也是死得其所!”
尹子奇問張巡説:“我聽説你每次作戰,眼角瞪裂,牙齒咬碎,為什麼會這樣呢?”
張巡瞪着眼,憤怒地説:“我要吞掉你們這幫反賊,可惜力不從心!”
尹子奇聽了大怒,用匕首撬開張巡的嘴,只見他果然只剩下三四顆牙齒。
尹子奇見張巡節操高尚,想釋放他,勸他投降。張巡大聲罵道:
“我已立志為國而死。你依附叛逆,豬狗不如!要我投順,那是白日做夢!”
尹子奇又用刀架在張巡的脖子上,威迫他投降,張巡説:“頭可斷,血可流,志不可屈!”
尹子奇見張巡堅決不降,便一刀將他殺了。
後來,“張巡嚼齒”這一典故,用來形容將領滿腔忠義,英勇殺敵。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