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嚴鳳英

(1988年馬蘭主演的黃梅戲電視劇)

鎖定
電視連續劇《嚴鳳英》由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馬蘭主演,於1988年3月11日首播。 [4]  [6] 
這是一部根據真人真事創作的藝術人物傳記電視連續劇,反映了傑出的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的坎坷一生。全劇分三大部分:一是童年,嚴風英所受的藝術啓蒙和經受的苦難生活的磨練;二是藝術生涯,寫嚴鳳英的自強不息,她的愛戲如命的進取心,她的兩次藝術高峯;三是“文革”中她的寧折不彎,直至被奪去寶貴的生命。該劇獲第八屆全國優秀電視劇飛天獎連續劇一等獎、優秀女主角獎,第六屆《大眾電視金鷹獎最佳女主角獎。 [5-6] 
中文名
嚴鳳英
外文名
Yan Fengying [6] 
作品類型
人物、歷史、傳記、黃梅戲
語    言
普通話、安慶方言 [1]  [4] 
主    演
馬蘭
周世宗
王毓琴
吳春海
主要獎項
第8屆飛天獎長篇獎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導    演
金繼武 [6] 
葛曉英 [6] 
編    劇
顧爾鐔 [6] 
王冠亞 [6] 
製片人
陳方樹 [6] 
出品公司
南京電影製片廠
拍攝地點
中國大陸
首播時間
1988年3月11日
網絡播放平台
優酷
播出狀態
已完結
集    數
15 集
每集時長
44 分鐘

嚴鳳英演員表

角色 演員
嚴鳳英 馬蘭
王兆方 王國榮
白如鶴 周世宗
王光玉 李長青
江大腳 王毓琴
大五伢 韓軍
二姑娘 吳春海
宋書記 張輝
梁思渠 楊軍生
託天轉 宋世英
梁剛 李巖

嚴鳳英職員表

監製 陳方樹
導演 金繼武葛曉英喬志良
副導演(助理) 孫岱
編劇 顧爾鐔王冠亞
道具 魏田俊
美術設計 嘎南
錄音 任大明、傅寧
展開
[1] 
其他職員
作曲:金覆載
剪輯:周鼎文、倪振中、黃梅戲
唱腔整理:解正濤
錄音:任大明、傅寧
錄像:王洪亮
副攝像:陸利安、陳新宇
照明:餘剛、程曉田
化妝:姜永昌、殷學峯
道具:魏田俊
服裝:聶友仁、吳丹萍
置景:楊有明
擬音:過敏
導演助理:孫岱
場記:杜玉洪
製片:馮開法
獨唱:陳海燕
指揮:王永吉
製片主任:顧仁華、王玉娟
監製:陳方樹
主演:馬蘭 [2] 

嚴鳳英分集劇情

    第1集

    嚴鳳英的爺爺嚴啓純和小奶奶在安慶城裏開小客店,抱養了男孩思明,以後又從孤兒院領了丁小妹做媳婦,生下鴻六(嚴鳳英),小奶奶能唱一口好聽的茶歌,茶歌可説是嚴鳳英一生事業的啓蒙。

    1938年,鴻六8歲,日本鬼子打進安徽,嚴啓純帶全家回老家羅家嶺。祠堂户尊不願接納小奶奶和思明夫婦入祠續譜,偏偏小妹又生了個女孩。户尊強行決定讓隔房的德鄰夫婦帶兒子鴻寶過繼到嚴啓純名下,丁小妹受不了打擊,抱嬰兒離開了羅家嶺,思明為尋小妹也離家走了,鴻六失去了親生父母。


    第2集

    德鄰大媽待鴻六象親生女兒,鴻寶和鴻六一起上山砍柴,一羣伢子堵住他倆要對廣迷,雙方扭打起來,鴻六決心學對廣謎,德鄰大媽讓她去找翠英姐和來順哥學。八月半,當地有摸秋的風俗,相好的男女偷偷上山私會,鴻六不懂,硬跟翠英、來順上山,這才朦朦朧朧地感到翠英姐和來順哥是一對。這天,一支迎親的隊伍從村邊經過,鴻六發現新郎洪順娶的新娘竟是翠英,急忙去找在油坊工作的來順哥。


    第3集

    陶行知的學生大梁和小梁先生來搞生活教育的實驗,常在山上田間上課,鴻劉居然教兩位先生唱茶歌。

    翠英的肚子大起來,户尊看出問題追問鴻順,鴻順逼翠英交代孩子是誰的,還託她去火神廟求藥打胎。翠英吃仙丹後昏睡過去,隨之精神失常投河而死。二梁先生對翠英的死説了幾句公道話,觸怒了互尊,街上貼出了討伐他們的帖子,他們只好暫時離去。失學後的鴻六隨德鄰大媽去賣米,清脆婉轉地叫賣歌聲牽動了擺白鐵攤的黃梅調藝人嚴雲高。


    第4集

    回村路上,嚴雲高收徒,從此鴻六和黃梅戲結下不解之緣。

    第二年秋天,雲高的師兄“託天轉”來鼓動雲高把一班徒弟帶出去唱幾天戲。在鎮上的小茶館裏,小師兄五伢子把鴻六推上台去,想不到她竟越唱越順,居然還贏得了彩聲。

    消息傳到祠堂,户尊下令把鴻六沉湖,五伢子救出鴻六,嚴雲高指引他倆去練潭投奔丁積善師父。


    第5集

    一天晚上正在演出,羅家嶺祠堂兩個户差突然闖到後堂來抓鴻六合五伢。丁積善帶領戲班拼力應付,支走了户差。

    幾年過去,鴻六已經長成16歲的大姑娘,身材日漸豐滿。一天半夜,外號叫“二姑娘”的男旦竟摸到鴻六鋪上,被逮住後按班規開了公堂。當徵求鴻六意見該怎麼處罰時,她出乎意料地説“罰他教我三齣戲!”

    户尊責令嚴啓純和德鄰抓鴻六回來。啓純父子跋山涉水追尋到了丁家班子。。。啓純懂得孫女的心“你要唱就唱吧……往遠裏走……再不改個名字……”


    第6集

    小鴻六改名嚴鳳英。這天,鄭春霞、丁積善唱黃梅調骨子戲《小辭店》。嚴鳳英在後台看得入神,決心把鄭師傅這出看家戲學到手。但任嚴鳳英怎麼央求,鄭春霞就是不教,原來他有一個女徒弟就是因為唱小辭店走紅而被一個地頭蛇姦污後自盡的。一天晚上,鄭春霞突然失了音,戲牌子已經掛出,觀眾在起鬨,嚴鳳英主動要求代鄭師傅出場……


    第7集

    嚴鳳英的《小辭店》唱得出奇的好,從此丟不下這齣戲。一天,戲院包廂裏來了惡霸謝三、他的遠房叔父縣參議謝君卿 和他的姨太太以及他在一家小報當編輯的內侄李寶庭一行人。當這位姨太太得知嚴鳳英小名叫鴻六時,幾乎要暈過去,原來她就是丁小妹。一心想霸佔嚴鳳英的謝三,在一天散戲後,帶領武裝保鏢闖入後台……嚴鳳英遭到凌辱,懸樑自盡,被戲班的人救下,但又在出逃時被謝三抓回,她用戒指買通看守,逃出謝家。


    第8集

    李寶庭假稱能幫嚴鳳英找到戲班,把嚴騙到旅館求婚,嚴斷然拒絕。謝三破門而入,和李寶庭打起來,嚴鳳英趁機逃走,正好碰上丁小妹,在一個破磚場裏,母女報頭相認,痛訴離情。擔當丁小妹把唱戲説成下賤職業,勸鴻六嫁給李寶庭過安穩日子時,嚴鳳英毅然離去。她一路尋訪戲班子,流浪到了南京,巧遇和幾個小流氓混日子的五伢子。為了活命,師兄妹到街頭賣藝。隨後,嚴鳳英又經歌女小桃紅介紹進了下等舞廳旋宮。


    第9集

    嚴鳳英進入旋宮後,發現在這個地痞流氓糜集的舞廳裏無法正經唱下去,傾慕嚴鳳英的關效安尋到了她的下落,勸她儘早離開。為幫助嚴鳳英擺脱旋宮老闊劉四的控制,小桃紅被流氓刺傷,嚴鳳英躲到關效安家中。南京解放了,五伢子邀嚴鳳英一起返鄉,嚴沒同意,五伢子隻身回到安慶。軍管會宣傳處長梁思渠要梁剛到南京找嚴鳳英,師生重逢,無限喜悦。梁剛要嚴鳳英回安慶,嚴説關效安在危難時救過她,不能一走了之,梁剛卻指責嚴鳳英和資產階級少爺拴在一起……


    第10集

    嚴鳳英心中又重新燃起對黃梅戲的熱情,她登上回鄉的江輪。戲班裏的人都回來了,劫後重逢,大家又悲又喜。這天,劇團給解放軍作慰問演出,《跳加官》完全按老樣子演,軍管會主任宋政委和梁思渠看不下去了,他倆來到後台,建議劇團和戰士們開個聯歡會,嚴鳳英認出梁處長就是大梁先生。由舊戲子變成文藝工作者,嚴鳳英無比欣悦和幸福。她和調到劇團搞音樂工作的梁剛在藝術上相互學習,感情漸深。


    第11集

    現代戲《柳樹井》在羅家嶺嚴家祠堂演出時,羣情激憤,演出變成對地主原祠堂户尊的鬥爭會。夜晚,嚴鳳英躺在離別時多年的小茅屋裏,聽德鄰大媽講述家中的變化,也透露了自己心上的秘密。在離開羅家嶺的路上,一個人輕輕喊了一聲“鴻六”……他正是嚴思明。

    嚴鳳英動聽的唱腔通過錄音機傳到省委宋書記那裏,宋書記大加讚賞,要梁思渠幫助劇團整理幾個傳統戲,儘快到合肥來演出,嚴鳳英等人建議《打豬草》可作為其中一個。


    第12集

    經過集思廣益,改變後的〈打豬草〉健康清新,在省城演出獲得成功。全國劇協領導林老讚揚嚴鳳英是山野吹來的風,是真正的民間藝術家。宋書記宣佈了省委決定籌建省黃梅劇團的消息,嚴鳳英當場報名。在慶祝劇團成立的聚餐會上,梁思渠向嚴鳳英介紹了著名黃梅戲演員王兆方、新文藝工作者王光玉和李寶庭。見到李寶庭,豔鳳英多少痛苦的回憶湧上心頭,她借酒澆愁,放量痛飲。


    第13集

    省黃梅劇團參加華東戲曲匯演的劇目〈天仙配〉受到熱烈歡迎,嚴鳳英王兆方獲得演員一等獎。然而,北昆專家白如鶴對嚴鳳英的表演提出批評。她想通後便跑到白如鶴房中拜他為師。在劇團返回南京途中,嚴鳳英下車給關效安打電話,不料對方電話已拆,只能上門探望,這就耽誤了開車時間。回到合肥,梁剛拒不見她,還説她不可救藥。他們就此分手了。1956年,嚴鳳英和王光玉結成終身伴侶。


    第14集

    “文化大革命”開始了。一天夜裏,五伢子、託天轉先後來到嚴鳳英家,勸她趕快出去避一下風頭,回鄉路上,她順道來到一座寺院,得到的是鄭師傅幾年前已離開人世的消息。在羅家嶺,她拜祭了爺爺奶奶的墳墓。回想兒時的情景,她祈求德鄰大媽栽培她下一次菜子湖。就在她盪漾湖中時,造反派找來了,她又被關進祠堂,偏偏那個要至於小鴻六死地的互尊又出現在面前 :“唉,黃梅淫戲,還是唱不得呀!”


    第15集

    嚴鳳英被押回劇團,更大的的壓力降臨了:追查她的歷史,追查她和省委領導人的關係,還要追查她炮打樣板戲的言論。性情剛烈的嚴鳳英受不了這般冤屈、誣衊和打擊,離開了人間。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在安慶市的公園裏,由嚴鳳英扮演的七仙女的塑像,矗立在鮮花叢中。王光玉望着塑像對妻子説:“鳳英,你享受了祖國的第一個春天,卻沒有趕上今天更加美好的第二個春天。。。想到這點,我心裏就很難過。”這時塑像也彷彿開了口:“你不要難過,我在這裏也聞到了春天的氣息,我應該回到我的劇團裏去,我還要唱,要唱!”説着説着,她那悦耳動聽的黃梅調又響了起來,向四面八方飄去……


嚴鳳英音樂原聲

主題曲歌名:《山野的風》
作詞:張鴻西
作曲:金覆載
獨唱:陳海燕
茶歌飄四方,飄在人心上
你是山野吹來的風
帶着泥土香
彩裙翩翩舞
鳳鳴聲聲亮
你是山野吹來的風
清新又奔放
黃梅好聽鄉音甜哪
天上人間
你還在深情的唱...... [3] 

嚴鳳英幕後化絮

嚴鳳英創作歷程

陳方樹同志作為電視劇《嚴鳳英》的監製,從劇本的審稿到後期的把關,曾參加了該劇創作指導的全過程。他所珍藏的一份“參與電視劇《嚴鳳英》工作大事紀”中,詳細地記載着那難以忘懷的840多個日日夜夜。當時有了好劇本,便涉及到了攝製單位。
該劇拍攝前的籌備工作基本上較為順利,但沒想到正式開機後,竟然會接連發生意外。令陳方樹同志刻骨銘心的是,1987年3月17日,該劇開拍第三天,導演金繼武因超負荷地勞碌,引起胃部大出血,血色素突然降到了5克,病情非常危重。“主帥”倒下後,劇組個個心急如焚。當金繼武僅僅住院10天時間又帶病上陣時,陳方樹同志又感動,又擔心,生怕他胃病再度復發。於是,特地請了一位醫師跟隨劇組擔任護理。陳方樹同志還記得,那些日子裏,一旦家中電話響起,總擔心又出現什麼不順當的事。然而禍不單行,僅僅相隔一個月後,從北京電影學院特邀來擔任攝像師的孟慶鵬教授,在江寧湖熟鎮拍戲現場,突發腦溢血,經搶救無效而不幸與劇組人員永別。此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一天劇組從安徽歙縣拍攝歸來,由於大雨滂沱、山路險峻,麪包車一個跟頭滾到了山溝中。萬幸的是,車內的攝像師汪若柏等同志雖摔得鼻青臉腫,卻死死抱着拍好的錄像帶。否則帶子浸到水裏,一個多月的辛苦全部泡湯。
1988年元月份,這部凝聚着江蘇省委和省委宣傳部以及蘇皖兩省文藝工作者心血的電視劇《嚴鳳英》,歷經周折,終於在南京圓滿封鏡。陳方樹同志説,主要是為了令人們對“文革”造成的災難引起深刻的反思,更是為了這樣的歷史悲劇永不重演。 [4] 

嚴鳳英誕生始末

2000年4月19日,是黃梅戲一代宗師嚴鳳英誕辰70週年紀念日。這位海內外觀眾心目中的“七仙女”逝世33年來,人們曾以各種藝術形式表達對她的愛戴與緬懷。1988年3月11日,一部由南京電影製片廠江蘇音像出版社合拍的15集電視劇《嚴鳳英》,在全國範圍播出後,曾以濃郁的藝術韻致以及凝重的悲劇氛圍,深深打動了億萬觀眾。嚴鳳英是安徽的名人,那麼,當年這部電視劇是如何從江蘇走上熒屏的呢?帶着這一話題,筆者先後採訪了該劇的主創人員,獲悉了一段段珍聞軼事——
(一)嚴鳳英的丈夫王冠亞先生如今年雖已年逾72歲高齡,卻依然顯得精神矍爍、體質健壯。自從江蘇拍攝了這部電視劇,我對江蘇人民始終感激不盡!”雖然當年與顧爾鐔等江蘇的朋友共同創作該劇的經歷已時隔多年,但如今憶想起來,王老感到依然歷歷在目——
那是1986年的陽春三月,王老正在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編寫黃梅戲影片《孟姜女》的劇本,他的老友、原南京軍區前線話劇團演員申良先生委託在海政文工團工作的愛子彬彬看望他老人家,並約他為江蘇寫一部電視劇。當時,王老手頭正好有一部剛剛完稿的描寫鑑真和尚東渡日本歷史故事的電視劇本《滔海》,他認為鑑真是揚州的古代名人,江蘇影視界對此題材一定會感興趣,便託彬彬將該劇的提綱轉交給申良。時隔不久,剛在影片《佩劍將軍》中演完顧祝同戲的申良先生邀請王老到南京面談。
早在50年代,王老曾在南京軍區前線歌舞團任職,也一直想會會江蘇的老朋友。1986年4月份,他與好友申良在南京久別重逢,當談起雙方進行藝術合作的話題時,王老竟想不到申良看中的題材不是《滔海》,而是《嚴鳳英》。申良先生對王老説:“你撰寫的傳記小説《嚴鳳英》我已拜讀過了,感到內容豐富,在感情,有特色,完全可以改編成一部有份量的電視劇。”在這位知心好友的啓發下,王老產生了創作電視劇《嚴鳳英》念頭。
於是,申良先生又熱心地將王老及其小説《嚴鳳英》向時任江蘇音像出版社社長的安銘新、該社辦公室主任王玉娟以及時任省委宣傳部文藝處處長的陳方樹等有關同志作了詳細的介紹。大家認為,江蘇人民愛好黃梅戲,也很熱愛嚴鳳英,所以,一致主張由江蘇影視界籌拍電視劇《嚴鳳英》。當時該方案決定下來後,首要問題就是抓好劇本的創作,因此,想到需要請一位精通戲曲藝術的劇作家與王老進行合作,於是大家不約而同想到了作家顧爾鐔先生。
王老還坦率地説:“嚴鳳英生前一直認為自己僅僅是一個唱黃梅戲的演員,什麼‘一代宗師’、什麼‘表演藝術家’等桂冠,都是在她離世後人們贈予好的譽辭。因此,我在寫劇本時,沒想到她有什麼了不起,更沒想到將來戲拍出來會是怎樣的效果。所以,我將她的喜怒哀樂、天真隨和以及存在的缺點全部如實地寫了出來。”
當年在南京編寫《嚴鳳英》劇本度過的日日夜夜,令王老終身難忘。與顧爾鐔先生圓滿的合作,也給他留下了一串串美好的回憶。王老説:“那時候為了趕時間寫劇本,顧先生常留我在他家吃飯,真是親如一家,而且彼此之間無話不談。他為人老成持重、心地寬厚,其道德文章令人相當敬佩。有時偶爾在創作中遇到‘疙瘩’,他都會巧妙地加以解開,與他合作非常的愉快。”
1999年,正當王老打算到南京會會顧爾鐔先生,敍敍當年往事,並想再度攜手共同創作一部電視劇時,卻聽到一個驚人的消息,這位令人尊敬的老朋友已於7月23日因病仙逝了。他頓時感到許多想見面敍談的話卡在喉嚨裏難上難下,真想大哭一場,他與顧先生再次合作的心願永遠不能實現了。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