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嚴翊

(第124師366旅731團第1營少校營)

鎖定
嚴翊,字章甫,四川華陽人,生於1903年。嚴翊是行伍出身,在堂兄嚴嘯虎的保薦下,考進了黃埔軍校第五期步兵科,畢業後在田頌堯的29軍發展,田頌堯失了勢後又跟了孫震。嚴翊在經歷了四川數次內戰以及圍剿紅軍諸役後,積功累升至第124師366旅731團第1營少校營長。
本    名
嚴翊
出生地
四川華陽
出生日期
1903年
逝世日期
1968年
人物生平
嚴翊在抗戰中的成名之役是滕縣保衞戰。其實在日軍進攻滕縣前夕,嚴翊的部隊並不在城內。由於戰況緊急,守城部隊又不多,嚴翊就被緊急派到城內,服從122師師長王銘章的安排,擔負起守備東關的重任。在整個滕縣保衞戰中,東關的爭奪戰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佔據了大部分的作戰過程。
本來根據負責城防的張宣武的部署,東關由嚴翊的三個連守備,此外還配備了兩個連做東關守軍的後盾。而當日軍發起猛烈進攻之後,嚴翊就因為要填補被轟塌的城牆而前仆後繼地為國捐軀了,就連作為後盾的兩個連也馬上損失殆盡。嚴翊在這種情況下仍舊堅持督戰,並組織起被打散的官兵,不管是不是歸他指揮的,一律動員起來,向衝入東關的日軍發起反衝鋒。如此鏖戰兩晝夜,東關得保不失,而嚴翊本人則在最後一次督戰中,腿部中彈而奉命撤下了火線。
滕縣失守前夕,守軍殘部開始陸續突圍。腿部負傷的嚴翊是突圍部隊的負擔,勢必影響部隊的突圍速度,所以他拒絕撤退並準備與城共存亡。好在他的那些被打得沒剩幾個的部下對他不離不棄,死拉硬扯地把嚴翊給拖出了滕縣。儘管滕縣保衞戰失敗了,但嚴翊的名字卻和王銘章、張宣武聯繫起來,被全國人民給記住了。
在嚴翊的做人準則中,“忠”字是擺在第一位的。他對於自己所服務的部隊,以及提拔自己的長官孫震都有着極其深厚的感情。一直到他當了124師少將師長的時候,仍能堅持這一信條,哪怕是在淮海戰役中,部隊即將覆滅的時候,嚴翊仍能坐鎮指揮,堅守崗位,試圖將殘部帶回給孫震。也正是這個原因,嚴翊是在與解放軍作戰身負重傷的情況下,成了俘虜的。
在解放軍的精心護理下,嚴翊經過四個月的調養終於恢復了健康。當時三野的聯絡部出於統戰需要,決定釋放一批川籍軍官做策反工作,嚴翊由於在療養期間表現良好,被列入了名單。1949年7月,嚴翊被釋放回川,在受到孫震的召見以及同僚的祝賀後,暫時在孫震的綏署住了下來。畢竟孫震對於釋放回來的嚴翊並不放心,就怕他是回來做策反工作的。對此嚴翊也是心知肚明,他本來就沒打算回來策反,乾脆就安心住下讓他們考察去吧。
在解放軍的精心護理下,嚴翊經過四個月的調養終於恢復了健康。當時三野的聯絡部出於統戰需要,決定釋放一批川籍軍官做策反工作,嚴翊由於在療養期間表現良好,被列入了名單。1949年7月,嚴翊被釋放回川,在受到孫震的召見以及同僚的祝賀後,暫時在孫震的綏署住了下來。畢竟孫震對於釋放回來的嚴翊並不放心,就怕他是回來做策反工作的。對此嚴翊也是心知肚明,他本來就沒打算回來策反,乾脆就安心住下讓他們考察去吧。
前面説過47軍內部不團結,這一方面是歷史原因造成的,另一方面則是軍長嚴翊和所屬三個師長的資歷輩分都是平等的原因造成的。除了127師新任師長袁國馴還比較聽嚴翊的話,另外兩個師長都各有主張。比如董宋珩和曾蘇元決定16兵團起義的時候,嚴翊的意思是帶着47軍脱離董、曾的控制,向成都方面的堂兄嚴嘯虎靠攏,而所屬幾名師長也有自己的打算,他們有的支持起義,有的持觀望態度,再往下一層,這副師長、參謀長、團長都有自己的算盤。總之,47軍內部對於是否起義始終沒能形成統一的意見。要不是嚴翊得知堂兄已經決定起義,要不是解放軍已經兵臨城下,這47軍的結果還真難説。不管如何,嚴翊還是帶着47軍跟着16兵團起義了。
部隊是起義了,可因為沒能形成統一意見,麻煩就來了。首先是嚴翊對於起義並不認同,他想在部隊裏找一些反對起義的軍官,與他們形成統一戰線再謀出路。這一找,還真就找出一批,其中首推第302師參謀長賈紹誼的行動最為乾脆。就在47軍起義後不久,302師大部分部隊就在賈紹誼等人的鼓動下撇開支持起義的師長張子完,宣佈“反正”。嚴翊得知此事後,立即派遣軍部作戰科長徐鏡波前往聯繫,並且要徐科長帶上軍用地圖,提供“反正”部隊的行軍道路。此後47軍的其他兩個師也陸續出現了連、排級部隊的叛亂事件,一時間弄得47軍內部人心惶惶,不得安寧。不過事態並沒有朝嚴翊所想的那個方向發展,因為及時反應過來的解放軍立即對叛亂部隊實施圍剿,很快,就把他們都解決了。為首的賈紹誼被槍決不説,嚴翊也在事後的清查行動中被舉報,經過核對確認,嚴翊被判處了二十年有期徒刑,並被押送北京關押改造。
在經歷了這一次風波之後,嚴翊是徹底服輸了,他在功德林的改造很積極,還當起了學習小組長。因為表現良好,嚴翊於1963年4月被特赦釋放了。獲釋後的嚴翊選擇在北京定居安度晚年,遺憾的是他沒能如願。隨着“文化大革命”的爆發,嚴翊當年的行為又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給重新挖了出來。終於,嚴翊“不堪重負”,於1967年過早地去世了。 [1] 
參考資料
  • 1.    胡博編,哀將,貴州人民出版社,2012.10,第12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