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嚴熹

鎖定
嚴熹,江蘇無錫籍烈士。1942年和其他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的青年藝術工作者一起,率民兵在晉東南戰地浴血抗敵,最後英勇就義。
別    名
嚴喜
出生地
江陰河塘鎮(現已併入長涇鎮)
出生日期
1918年
逝世日期
1942年
本    名
嚴熹

嚴熹人物經歷

嚴熹從魯藝戲劇系畢業後,被分配到華北八路軍野戰政治部火星劇社負責戲劇工作。後又調到晉東南魯藝擔任戲劇系主任。
嚴熹 嚴熹
1942年,日寇發動春季掃蕩,七路進攻晉東南。嚴熹被派赴晉中市左權縣(原名遼縣)一帶開展民運工作,組織民兵進行反掃蕩鬥爭。 [1] 

嚴熹犧牲過程

1942年2月26日,左權縣高峪的駐地四面受敵包圍,嚴熹在萬分危險的情況下,沉着果敢地領導當地民兵突出重圍。途中遭敵機槍掃射時,他的下顎部被擊碎,最終不幸殉國。 [1] 
左權縣芹泉鎮高峪村,幾位年過八旬的老人還清楚記得當時的情形。83歲的李金寶老人説:“鬼子的機槍打死兩名魯藝的八路軍,很多人親眼看見的。當時兩名八路軍帶着民兵衝出了包圍圈,但在後面的石廟溝板片場嶺上又遇到一羣鬼子。一個民兵扭頭跳崖了,下面是草沒有摔死,但八路軍戰士沒來得及跳,被鬼子用機槍打死了。後來兩人被村民們安葬在五里地外的楊家莊村。” [1] 
在楊家莊村一座山坡上的大石縫裏,埋着當年烈士的遺骨。村民韓海林的父親就是與嚴熹等兩名八路軍戰士一起遇襲、後跳崖生還的民兵韓天寶。他説,父親曾告訴他大石縫裏埋的就是當年和他一起抗敵的兩名八路軍戰士,其中一人便是嚴熹。 [1] 

嚴熹魂歸故里

2014年12月13日,嚴熹的侄子嚴剛和侄女嚴靜激動萬分地撥通了黨報熱線説,他們從《無錫日報》上看到有人在為嚴熹尋親,而這位烈士正是他們的嫡親伯父。如今,嚴熹的弟弟和兩個妹妹都還健在,分別居住在江陰和北京。 [2] 
據嚴靜介紹,嚴熹出生於江陰河塘鎮(現已併入長涇鎮)。兄妹四人從小就失去了母親,作為長子的他十幾歲就去上海當了學徒,並在那裏參加了地下黨,後來又輾轉去往了延安,進了魯藝。他一直奮戰在抗日一線直至犧牲。而“錫流”成員名單裏的嚴永潔則是他的表妹(其姨母的女兒)。 [2] 
當時抗戰形勢嚴峻,嚴家出的革命者不止嚴熹一人,他尚未出閣的小妹嚴克儀也參加了新四軍;弟弟嚴飛熊則在無錫、上海一帶掩護地下黨開展工作。直到新四軍順利渡江,嚴克儀才再次回到家中代替他回到家人身邊的只有一張烈士證。 [2] 
當時我爺爺是顫抖着雙手接過那張證書的。由於受的刺激太大,他手抖的病直到去世都沒能治好。”嚴靜回憶説。如今,在嚴熹妹妹北京的家中,還保留着那張烈士證和嚴熹所寫的一封封家書。
由於嚴熹的弟妹均年事已高,小輩們不敢立馬將找到烈士遺骸的消息向老人們和盤托出。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