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嚴東關五加皮釀酒技藝

鎖定
嚴東關五加皮釀酒技藝,浙江省杭州建德市地方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 
嚴東關五加皮釀酒技藝,源自於勞動人民數百年的生產生活實踐,是一代代國藥高手千百遍推敲增刪提煉加工出來的結晶。以優質白酒為酒基,選用融合當歸、玉竹、人蔘、五加皮、黨蔘、山奈、砂仁等29味中藥材,添加糯米、蜜酒、白砂糖,與千島湖泉水精心釀製而成。具有色呈榴紅泛金黃、口感純正甘爽、酒味醇厚綿長的天然品質。 [3] 
2021年5月24日,嚴東關五加皮釀酒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為Ⅷ-266。 [1-2] 
中文名
嚴東關五加皮釀酒技藝
批准時間
2021年5月24日
遺產級別
國家級
遺產類別
傳統技藝
遺產編號
Ⅷ-266
申報地區
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

嚴東關五加皮釀酒技藝歷史淵源

嚴東關五加皮釀酒技藝
嚴東關五加皮釀酒技藝(5張)
嚴東關五加皮酒始創於1763年(清乾隆二十八年)。興盛於浙江建德新安江一帶,徽州藥商朱仰懋以九姓漁民中流傳的五加皮釀酒配方為基礎,在古建德嚴州府開設了第一家“致中和酒坊” ,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世代相傳,延續至今。 [3] 

嚴東關五加皮釀酒技藝工藝特徵

嚴東關五加皮釀酒技藝全部由手工完成,生產工藝僅憑師徒傳承,口傳心授,世代相傳。酒色如榴花,香若蕙蘭,金黃掛杯,口味獨特,飲之回味無窮,是藥與酒的和諧結合。 [3] 

嚴東關五加皮釀酒技藝工藝流程

嚴東關五加皮釀酒技藝,從原料到成品,需要通過一百多道的工序,才能釀製出集蒸餾酒、釀造酒與中藥浸提汁配製為一體的致中和五加皮酒。 [7] 
蜜酒生產工序
以優質糯米為主要原料,採用傳統淋飯工藝前發醇生成甜酒釀,再摻入適量糧食白酒入大罐後發酵,曲種依託當地獨特的氣候地理條件並採用傳統工藝秘製而成。 [3] 
藥汁製作工序
浸取工藝獨特,採用“四度浸藥”工藝方法:
(1)中藥汁經過切片、加工和粉碎等前處理;
(2)藥材採用分級浸泡,連續在基酒中四道浸泡工序;
(3)藥材浸泡採用的基酒濃度:500/0(vol);
(4)藥材浸泡温度:常温浸泡;
(5)藥材浸泡又細分為草本味藥材浸泡和綜合藥材浸泡;
(6)藥材浸泡時間:每汁浸泡不少於20天,草本味藥材浸泡應根據藥材的性能確定浸泡時間,如呈色的藥材浸泡時間可縮短5-7天。
(7)藥材浸泡的方法和條件:採取封閉式浸泡,每旬翻動一次,浸泡所用的基酒用量應掌握液麪高出藥材10-15釐米;
(8)藥渣採用甑桶蒸餾,蒸餾出的酒液用作調味酒。 [3] 
成品配製生產工序
採用先冷後熱,先大宗後調味的原則將糯米蜜酒、糧食白酒、藥汁、原水、白砂糖等原材料加入到配製罐,經過硅藻土過濾粗濾和二次膜精濾,打入特製的儲存罐中貯存三個月以上,使酒自然陳化老熟,待灌裝。 [3] 

嚴東關五加皮釀酒技藝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嚴東關五加皮釀酒技藝是中華傳統養生文化、酒文化的生動載體,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工藝研究價值、文化傳播價值、產業經濟價值和科學文化價值。 [8] 
傳承人物
錢建華,嚴東關五加皮釀酒技藝第七代傳承人,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申報地區為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 [4-5] 
保護措施
2021年9月18日,《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浙江致中和實業有限公司獲得“嚴東關五加皮釀酒技藝”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6]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嚴東關五加皮釀酒技藝”項目保護單位浙江致中和實業有限公司評估合格。 [9] 

嚴東關五加皮釀酒技藝社會影響

榮譽表彰
1876年,嚴東關五加皮酒在新加坡南洋商品賽會上獲得金獎;
1915年,嚴東關五加皮酒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銀獎;
1929年,嚴東關五加皮酒在西湖國際博覽會上獲得優質獎; [3] 
1988年,嚴東關五加皮酒獲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獎; [3] 
1990年,嚴東關五加皮酒獲西湖博覽會金獎; [3] 
2001年,“致中和”商標獲浙江省著名商標; [3] 
2002年、2005年,嚴東關五加皮酒連續評為浙江名牌產品; [3] 
2006年,嚴東關五加皮酒評為“中華老字號”。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