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嚴敏

(革命烈士)

鎖定
嚴敏(1900-1930),一説為1902年。 [3]  嚴敏出生於廣東省東莞縣。1923年嚴敏考入廣東大學(後改名為中山大學)。1926年春,嚴敏接受中共廣東區委的派遣,到廣西南寧建立共青團組織。1928年春,嚴敏到東蘭、鳳山協助韋拔羣工作。1929年9月,中共廣西省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南寧郊區召開,成立廣西特委,嚴敏當選廣西特委委員,後又任右江特委委員。1930年3月中旬,嚴敏在龍州掩護部隊撤出時犧牲。 [4] 
中文名
嚴敏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00年
逝世日期
約 1930年
畢業院校
廣東大學
職    業
革命者
出生地
廣東省新會縣
性    別

嚴敏人物生平

嚴敏出生於廣東省,1925年畢業於廣州中山大學並參加共青團,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初,黨派嚴敏來廣西工作,領導創建共青團南寧地委。當時,他以一個大學生找職業的身份,住在南寧北門街馬武烈祠後樓(現北寧街團市委處),與一些同志從事建團活動。同年,他擔任共青團南寧地委書記。黨為了加強對右江地區各縣的農民武裝鬥爭的領導,1926年7月,派嚴敏到右江協助餘少傑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廣西黨的組織遭到了嚴重的破壞。餘少傑和嚴敏在右江領導各縣農軍,同桂系軍閥進行了激烈的鬥爭。1928年春,雷經天又派嚴敏到東蘭、鳳山去協助韋拔羣工作。同年秋天,嚴敏為中共田南臨時特委書記。
1929年9月,黨在南寧津頭村召開了廣西省第一次黨代會,嚴敏出席了這次會議,並當選為中共廣西特委委員。同月初,他任中共右江工委委員,併到東蘭武篆主持召開中共東蘭縣第一次代表大會,被選為中共東蘭縣委書記。他與韋拔羣指揮農軍攻佔縣城,成立東蘭縣革命委員會。1929年11月,嚴敏回到百色,參加武裝起義的準備工作。12月,嚴敏隨鄧小平到龍州,參與建立紅八軍和龍州起義的領導工作。
1930年2月1日,舉行龍州起義,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八軍,嚴敏任第一路游擊隊政治部主任,領導該部的改造工作。當時,左江的革命形勢發展很快,各縣建立了蘇維埃政權。敵人看到左右江地區相繼起義,革命力量逐漸擴大,3月20日,桂系軍閥令其駐南寧的第十五軍第一師師長梁朝璣率4個團的兵力,並勾結
地方反動勢力向龍州進攻。在這萬分危急之時,俞作豫軍長在龍州召開緊急會議,通知在馱蘆的嚴敏率領雷獻廷營、雷槐三回龍州開會,臨走時,嚴敏指示莫峻峯等撤往雷平一帶活動。當嚴敏行到土地圩時,適遇崇善縣革命委員會的成員謝鶴籌、趙子美、陳錫鎮、潘伯偉和縣赤衞大隊被崇善縣的反動民團、土匪1000多人包圍。嚴敏命令雷獻廷營迎擊敵人,激戰一小時,把敵人擊潰了。戰鬥結束後,嚴敏指示謝鶴籌、陳錫鎮、潘伯偉等人帶領隊伍向崇善縣第一路遊擊大隊駐地靠攏,嚴敏與趙子美、雷獻廷、雷槐三繼續前往龍州。嚴敏率領一個營農軍趕到時,即投入堅守鐵橋的戰鬥,為掩護全軍安全撤退,嚴敏率領雷營指戰員,堅守陣地。嚴敏與數百名軍民為了無產階級的革命事業,為了民族的解放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2] 

嚴敏主要事蹟

共青團南寧地委組建後,嚴敏組織共青團員和進步青年對當時南寧反動的政治思想和代表人物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當時以廣西省教育廳廳長黃華表為代表人物的國家主義派,利用手中的權力,以各種手段竭力散佈“馬克思主義不符合中國國情”的謬論,干涉、破壞工人、學生運動。嚴敏沉着冷靜,組織演講會、報告會,利用進步報紙和刊物,揭露國家主義派的反動思想、行為,指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迅速、廣泛傳播是適合中國國情的有力證明。嚴敏認識到,青年運動是和工人運動、農民運動密不可分的。他領導共青團南寧地委積極推動青年運動,聲援南寧工人的鬥爭和市郊吳圩等鄉鎮的農民鬥爭,揭露反動軍隊的罪行,聲援東蘭韋拔羣領導的農民運動,直到鬥爭獲得勝利。
1926年7月,為加強黨對右江地區革命運動的領導,上級黨組織派嚴敏前往右江地區開展革命工作。
這時,右江地區農民運動正方興未艾,但由於缺乏黨的領導,屢遭挫折。嚴敏到達右江後,與被中共廣東區委派駐恩隆(今田東縣)的共產黨員餘少傑取得聯繫,商定到奉義縣的侖圩、甫圩一帶進行建黨工作。
嚴敏穿上當地農民的土布服裝,扮成壯族農民,在當地交通員的引導下到了侖圩,在農民李漢生家裏住了下來。他白天不方便露面,到了晚上就走村串户,結合當地土豪剝削壓迫農民的具體事例,向農民講述要過好日子,就必須跟着共產黨,參加農民運動,打倒地主土豪和地方政府的反動統治的道理。經過啓發教育,農民的階級覺悟有了提高。為了更方便開展工作,為了更進--步取得農民的信任,嚴敏把大家集中到一起,按壯族人民的傳統習慣,與大家一起共飲雞血酒,以示結盟。對一些農民骨幹,嚴敏則對他們進行黨的基本知識教育,並將其中一些骨幹分子發展為中共黨員,壯大了革命力量。1926年8月,餘少傑、嚴敏召集共產黨員開會,建立了右江第一個中共黨組織——中共恩(隆)奉(議)特別支部,餘少傑任書記。
1926年10月,嚴敏受黨派遣,離開侖圩進入東蘭縣,同中共黨員、農運特派員陳洪濤一起協助韋拔羣工作。在東蘭,嚴敏繼續開辦農民運動講習所,深入發動羣眾,發現和培養農民運動骨幹,建立農民協會。不久,嚴敏又奉命返回侖圩工作。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對共產黨人和革命羣眾進行血腥屠殺。廣西當局也跟着實行“清黨”,令駐百色的桂軍第五師師長劉日福為田南道“清鄉”督辦,對右江地區的農民革命實行鎮壓。右江地區的局勢迅速惡化,黨組織失去了同上級的聯繫,人民羣眾十分焦慮。面對嚴峻的考驗,餘少傑和嚴敏研究決定,把直接領導的右江革命力量轉入地下,繼續進行鬥爭。7月,在嚴敏的協助下,餘少傑在七里山區的百定鄉百審村羅明山林場召開右江各縣代表會議,成立廣西臨時軍政委員會(亦稱“三南總部”)。嚴敏為五個常委之一。這次會議決定高舉武裝鬥爭的旗幟,以革命的武裝反抗反動當局對農民運動的武力鎮壓。在“三南總部”的領導下,各路農民先後發動武裝暴動,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
1928年春,嚴敏接受指派,再次進入東蘭,向韋拔羣傳達了黨關於當前鬥爭的方針和策略,並和韋拔羣一起恢復.了東蘭縣革命委員會,在瑤族聚居的西山堅持游擊戰爭。
嚴敏在協助韋拔羣指揮農軍戰鬥之外,還經常走村串寨去做羣眾工作,提高羣眾的革命覺悟,堅定羣眾的革命決心。
1928年秋,餘少傑被叛徒出賣,在隆安被捕,後被殺害於南寧。產敏含着悲憤接任“三南總部”的主要領導工作。不久,嚴敏出任中共田南特委書記,將總部和特委遷到奉義縣的花茶屯,以便更好地指揮右江上下游的革命鬥爭。
1929年9月10日至14 日,中共廣西省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南寧津頭村召開,選舉產生了廣西特委,嚴敏當選為委員。會後,嚴敏奉調三上東蘭。
1930年2月1日的龍州起義後,國民黨南京政府嚴令廣西、雲南兩省政府和駐軍撲滅龍州起義烈火。
1930年3月20日上午偷襲龍州,是國民黨新桂系第十五軍第一師師長梁朝璣指揮的四個正規團,當時紅八軍在龍州只三個營,加上左江赤衞大隊和雷獻遷營,共1000多人,敵我力量對比懸殊。面對強敵,紅八軍軍長俞作豫立即命令部隊迎敵,產敏率領的一個連鎮守鐵橋南頭。
鐵橋頭是兩軍爭奪的焦點。敵軍為搶佔鐵橋,切斷紅八軍的南北交通,輪番衝擊鐵橋頭,但均被嚴敏率領的連隊擊退。鐵橋頭久攻不下,敵人改由上游的雙溪猛攻龍州,又被英勇頑強的工農赤衞隊擊退。後來敵軍攻佔了西城門外的一座高山,居高臨下進攻,使紅八軍造成極大的傷亡。下午4時許,敵軍突入東、北、西門,佔領了左江革命委員會所在地,紅八軍轉入巷戰。為保存革命力量,俞作豫決定放棄龍州,於傍晚時分突圍過橋,撤往龍州西南的憑祥。嚴敏又率部殿後,阻擊敵人的追擊。誰知狡猾的敵人從下游偷渡過河,直插橋南右側,嚴敏在茫茫夜色中沉着應戰,給敵人以沉重打擊,最後在鐵橋南頭壯烈犧牲,為革命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嚴敏24歲離鄉別井來到廣西開展革命工作,在短短的四年時間裏踏遍古城南寧和桂西的村寨河谷,直到戰死沙場,為中國人民的翻身解放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1] 
參考資料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 中華著名烈士 第7卷[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1.12:144-148.
  • 2.    中共廣西區委黨史研究室編. 左右江革命根據地人物誌[M]. 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 1998.11:66-67.
  • 3.    中共廣西區委黨史研究室,中共百色地委黨史辦公室編. 百色起義人物誌[M]. 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 1999.12:145.
  • 4.    何衞存,趙國忠主編. 龍州往事[M]. 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 2016.05: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