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嚴助

鎖定
嚴助(?-前122年), [10]  西漢會稽郡吳(實為由拳即今浙江嘉興)人,西漢辭賦家嚴忌之子,一説是嚴忌的族子。嚴忌本姓莊,東漢時為避明帝劉莊的名諱,改其姓為嚴,後世遂稱嚴忌,又尊稱嚴夫子。 [11]  中國西漢辭賦家、散文家、 [10] 
漢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嚴助郡舉賢良方正,深受武帝賞識,擢為中大夫,參事最為得力。常與東方朔、司馬相如、吾丘壽王等大臣商辯朝政,最得武帝信任。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閩越發兵攻東甌。東甌告急,太尉田蚡準備置之不問,嚴助駁田議,主張出兵援救東甌。武帝派嚴助以節發兵會稽,浮海相救,平定局勢。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閩越王郢兵進南越,武帝再派嚴助發援兵,使閩越降漢。自此,東南邊疆得以安寧穩定。因功為會稽太守,被稱讚為“會稽賢守”。後侍於內廷,為武帝文學近臣。元狩元年(前122年),淮南王劉安、衡山王劉衡謀反,嚴助受牽連被誅。 [11-12] 
嚴助富文采,曾與東方朔、枚皋、吾丘壽王、司馬相如等相交遊,作辭賦。著有《相兒經》《嚴助賦》等三十五篇,均已佚沒不傳,只遺存了《諭意淮南王》及《上書謝罪》二文,見《漢書·嚴助傳》。 [11] 
別    名
莊助
所處時代
西漢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會稽郡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
逝世日期
前122年(元狩元年)
主要成就
援救東甌
本    名
嚴助
官    職
中大夫,會稽太守

嚴助人物生平

嚴助舉為賢良

嚴助是會稽吳縣人,嚴忌的兒子,也有人説是嚴忌同族人的子弟。郡國薦舉賢良,參加對策的有一百多人,漢武帝認為嚴助的對策最好,因此特意提拔嚴助為中大夫。
後來得到朱買臣、吾丘壽王、司馬相如、主父偃、徐樂、嚴安、東方朔、枚皋、膠倉、終軍、嚴葱奇等,他們同在漢武帝身邊。
這時漢武帝征伐四夷,開置邊郡,軍隊多次出動,國內改訂製度,朝廷事務繁多,因此屢次薦舉賢良文學之士。公孫弘平民出身,幾年官至丞相,開東閣,招引賢士同他一起商議國家事務,上朝見到天子,乘便談論國家利益所在。
漢武帝命嚴助等人與大臣辯論,天子門客與公卿大夫彼此用義理文章互相對答,大臣們多次被駁倒。其中特別受漢武帝信任寵幸的是東方朔、枚皋、嚴助、吾丘壽王、司馬相如。司馬相如常常稱病迴避事情。東方朔、枚皋不能堅持根本原則,漢武帝有點把他們當作逗樂解悶的滑稽優伶看待。只有嚴助與吾丘壽王被任用,而且嚴助最先被任用。 [1] 

嚴助力主出兵

建元三年(前138年),閩越出動軍隊包圍東甌,東甌向漢朝告急求救。當時漢武帝不到二十歲,就此事問太尉田蚡
田蚡認為,越人互相攻擊,是他們的平常事情,又多次反覆背叛,不值得中國前去救援,從秦朝時就拋棄了那裏,不隸屬於中國。
於是嚴助反問田蚡説:“只是擔憂力量不夠救援,德行不夠覆蓋,如果能夠,為什麼拋棄那裏呢?再説秦朝連國都咸陽都拋棄了,哪裏只是越地!現在小國因走投無路來告急求救,天子不救助,還有哪裏可以投訴,又憑什麼來統治萬國呢?”漢武帝説:“不值得與太尉商議。我剛即位,不想拿出虎符到郡國調兵。”於是派遣嚴助憑節杖到會稽調兵。會稽太守想按法規拒絕,不派兵。嚴助就殺了一個司馬,把漢武帝的意思告訴太守,於是出動軍隊從海上前往救援東甌。還沒到,閩越就引兵撤退了。 [2] 
建元六年(前135年),閩越又出動軍隊,攻打南越。南越謹守漢朝規定,不敢擅自出動軍隊,就派人上書,報告朝廷。漢武帝稱讚他們守道義,大規模出動軍隊,派遣兩位將軍率領軍隊誅討閩越。淮南王劉安上書諫阻。這時漢朝軍隊已經出動,還未跨越南嶺,恰好閩越王的弟弟餘善殺了閩越王來投降。漢朝軍隊才撤回。
漢武帝表揚劉安好意進諫,讚揚將士之功,就令嚴助到南越傳達天子旨意。
南越王叩頭説:“南越有幸,能得到天子出兵誅討閩越,我就是死了也無法報答!”就派太子跟隨嚴助入朝隨侍漢武帝。 [3] 

嚴助傳旨淮南

嚴助 嚴助
嚴助返京途中,漢武帝下詔給淮南王劉安説:“皇帝問淮南王:您派中大夫玉上書談論的事情,都知道了。朕奉行先帝美德,夙興夜寐,但是明智不能普照天下,再加上德行不夠,因此連年災荒,苦了民眾。憑着微不足道的自己,託身王侯之上,國內有飢寒的百姓,南夷人彼此侵略搶奪,使邊境騷動不安,朕很畏懼。如今淮南王深思熟慮,指明達到太平的辦法,來輔助我彌補過失,讚美三代的鼎盛,承接天地,凡是人跡到達的地方,全都表示歸服,您所説的那麼久遠,我聽後很慚愧。你的心意很好,派中大夫嚴助傳達朕意,告訴你朕對越人事情的看法。” [4] 
嚴助向劉安傳達旨意説:“不久前,大王因出動軍隊赴越之事上書,所以陛下派我嚴助來轉告您這件事。您居住遠方,事情又急迫,所以陛下沒有與王共商計策。朝政有闕失,讓王憂慮費心,陛下很遺憾。軍隊本來就是兇險的器具,聖明的君主出動軍隊很慎重的原因就在這裏,但是從五帝三王以來,禁止暴亂而不用軍隊的事,還沒聽説過。漢朝是天下的宗主,握着生殺大權,控制海內的命運。危急者盼望安寧,混亂者等待治理。如今閩越王兇殘暴戾,殺害他的同族骨肉兄弟,背棄他的親屬,乾的事很多違背道義,又多次派兵侵略百越,兼併鄰國,強暴貪婪,又設陰謀詭計,進入我漢朝境內,燒燬潯陽樓船,想佔領會稽,效法勾踐稱霸中原。現在邊境又報告説,閩越王率另外兩國攻打南越。陛下定下使萬民安寧的長久計策,派人傳達皇帝旨意,遍告他們‘:天下安寧,各自保國安民,嚴禁互相兼併。’有關官員認為他是虎狼之心,貪圖霸佔百越的有利條件,也許有叛逆之心,邊境官員沒有得到皇上的明確詔令,那麼會稽、豫章一定會有長久的禍患。再説天子如果只是批評斥責,卻不派兵討伐,何必讓百姓勞累,讓士兵辛苦呢?所以派兩位將軍屯兵邊境,耀武揚威,保持威懾力量。屯兵還未會集,上天有靈,閩越王喪命,陛下就派遣使者撤回屯兵,不要耽誤農時。南越王很感激得到天子救護,承受皇上德澤,希望改變一貫行為,親自隨使者入朝答謝。但是有病,不能入京,所以派遣太子嬰齊入朝隨侍皇上;等到他的病情好轉,願意入京朝拜天子,來答謝大德。閩越王八月份出動軍隊到冶南,士卒疲憊,三王的軍隊又一同進攻他,上天藉助他的小弟餘善實施了對他的誅殺。至今國內無君,派使者向漢朝呈上兵符和節杖,請示應立為王的人,不敢自立,等待天子的明確詔令。這次行動,沒有損失一件武器,沒有犧牲一個士兵,但是閩越王伏罪,南越得到保護,威勢震動殘暴的閩越王,義行保存危急的國家,這就是陛下深遠計謀的出發點。事情的效驗前面已經看到,所以派我嚴助前來向王傳達天子旨意。” [5] 
於是劉安謝罪説:“即使商湯討伐夏桀,文王進攻崇,也不會超過這事。臣劉安妄自按愚蠢的想法胡言亂語,陛下不忍心懲罰,派使者下臨淮南,告諭臣劉安從未聽説過的道理見識,我太榮幸了。”嚴助於是同劉安結伴回京。漢武帝很高興。 [6] 

嚴助出任會稽

嚴助陪侍漢武帝閒談,漢武帝問嚴助在家鄉時的情況,嚴助回答説:“家裏很窮,被朋友的女婿、一個富人侮辱。”漢武帝問他想要什麼,嚴助回答説,希望當會稽太守。於是漢武帝拜他為會稽太守。
過了幾年,沒有突出成績。漢武帝賜書説:“詔令會稽太守:你厭倦了宮廷,認為侍從之事勞累,懷戀故土,出京當了郡官。會稽東與大海相接,南與諸越相近,北靠長江。分別很久,路途遙遠,長期聽不到你的佳績,你要全按《春秋》的義理對答,不要用蘇秦縱橫家學説。”
嚴助非常害怕,上書謝罪説:“《春秋》載,天子出居鄭國,是因為不能孝順母親,所以失去天子位。臣子侍奉君主,就好像子女侍奉父母一樣,臣嚴助應該接受懲罰。陛下不忍心殺我,我希望入京奉上三年的總計簿冊。”詔令同意,他於是留在皇上身邊。有奇異特別的事情,就讓他寫文章,共寫了幾十篇賦頌文章。 [7] 

嚴助被殺棄市

後來劉安來朝,送給嚴助厚禮,兩人私下交往,議論朝政。
元狩元年(前122年),淮南王劉安、衡山王劉賜被告謀反,事情牽連到嚴助,漢武帝認為嚴助的罪不重,想不殺他。
廷尉張湯極力爭辯,認為嚴助出入宮廷,是天子的心腹之臣,卻外與諸侯私自結交,像這樣的不誅殺,以後就沒法管了。
嚴助竟被殺棄市。 [8] 

嚴助歷史評價

班固:《詩》稱“戎狄是膺,荊舒是懲”,久矣其為諸夏患也。漢興,征伐胡越,於是為盛。究觀淮南、捐之、主父、嚴安之義,深切著明,故備論其語。世稱公孫弘排主父,張湯陷嚴助,石顯譖捐之,察其行跡,主父求欲鼎亨而得族,嚴、賈出入禁門招權利,死皆其所也,亦何排陷之恨哉! [9] 

嚴助個人著作

嚴助富文采,是著名辭賦家,著有《相兒經》、《嚴助賦》等賦35篇,書已不傳。唯存《諭意淮南王》及《上書謝罪》文二篇。

嚴助墓址

嚴助墓相傳在今浙江省嘉興市城區嘉興輔成小學校園內,又稱嚴將軍墓。

嚴助影視形象

楊平友飾演嚴助 楊平友飾演嚴助
2004年電視劇《漢武大帝》:楊平友飾演嚴助。
參考資料
  • 1.    《漢書·卷六十四·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第三十四》:嚴助,會稽吳人,嚴夫子子也,或言族家子也。郡舉賢良,對策百餘人,武帝善助對,由是獨擢助為中大夫。後得朱買臣、吾丘壽王、司馬相如、主父偃、徐樂嚴安、東方朔、枚皋、膠倉、終軍、嚴葱奇等,並在左右。是時,征伐四夷,開置邊郡,軍旅數發,內改制度,朝廷多事,婁舉賢良文學之士。公孫弘起徒步,數年至丞相,開東閣,延賢人與謀議,朝覲奏事,因言國家便宜。上令助等與大臣辯論,中外相應以義理之文,大臣數詘。其尤親倖者,東方朔、枚皋、嚴助、吾丘壽王、司馬相如。相如常稱疾避事。朔、皋不根持論,上頗俳優畜之。唯助與壽王見任用,而助最先進。
  • 2.    《漢書·卷六十四·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第三十四上》:建元三年,閩越舉兵圍東甌,東甌告急於漢。時,武帝年未二十,以問太尉田蚡。蚡以為越人相攻擊,其常事,又數反覆,不足煩中國往救也,自秦時棄不屬。於是助詰分曰:“特患力不能救,德不能覆,誠能,何故棄之?且秦舉咸陽而棄之,何但越也!今小國以窮困來告急,天子不振,尚安所訴,又何以子萬國乎?”上曰:“太尉不足與計。吾新即位,不欲出虎符發兵郡國。”乃遣助以節發兵會稽。會稽守欲距法,不為發。助乃斬一司馬,諭意指,遂發兵浮海救東甌。未至,閩越引兵罷。
  • 3.    《漢書·卷六十四·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第三十四上》:後三歲,閩越復興兵擊南越。南越守天子約,不敢擅發兵,而上書以聞。上多其義,大為發興,遣兩將軍將兵誅閩越。淮南王安上書諫曰。是時,漢兵遂出,末逾領,適會閩越王弟餘善殺王以降。漢兵罷。上嘉淮南之意,美將卒之功,乃令嚴助諭意風指於南越。南越王頓首曰:“天子乃幸興兵誅閩越,死無以報!”即遣太子隨助入侍。
  • 4.    《漢書·卷六十四·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第三十四上》:助還,又諭淮南曰:“皇帝問淮南王:使中大夫玉上書言事,聞之。朕奉先帝之休德,夙興夜寐,明不能燭,重以不德,是以比年兇災害眾。夫以眇眇之身,託於王侯之上,內有飢寒之民,南夷相攘,使邊騷然不安,朕甚懼焉。今王深惟重慮,明太平以弼朕失,稱三代至盛,際天接地,人跡所及,鹹盡賓服,藐然甚慚。嘉王之意,靡有所終,使中大夫助諭朕意,告王越事。”
  • 5.    《漢書·卷六十四·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第三十四》:助諭意曰:“今者大王以發屯臨越事上書,陛下故遣臣助告王其事。王居遠,事薄遽,不與王同其計。朝有闕政,遺王之憂,陛下甚恨之。夫兵固兇器,明主之所重出也,然自五帝、三王禁暴止亂,非兵,未之聞也。漢為天下宗,操殺生之柄,以制海內之命,危者望安,亂者卬治。今閩越王狠戾不仁,殺其骨肉,離其親戚,所為甚多不義,又數舉兵侵陵百越,併兼鄰國,以為暴強,陰計奇策,入燔尋陽樓船,欲招會稽之地,以踐句踐之跡。今者,邊又言閩王率兩國擊南越。陛下為萬民安危久遠之計,使人諭告之曰:‘天下安寧,各繼世撫民,禁毋敢相併。’有司疑其以虎狼之心,貪據百越之利,或於逆順,不奉明詔,則會稽、豫章必有長患。且天子誅而不伐,焉有勞百姓苦士卒乎?故遣兩將屯於境上,震威武,揚聲鄉,屯曾未會,天誘其衷,閩王隕命,輒遣使者罷屯,毋後農時。南越王甚嘉被惠澤,蒙休德,願革心易行,身從使者入謝。有狗馬之病,不能勝服,故遣太子嬰齊入侍;病有瘳,願伏北闕,望大廷,以報盛德。閩王以八月舉兵於冶南,士卒罷倦,三王之眾相與攻之,因其弱弟餘善以成其誅,至今國空虛,遣使者上符節,請所立,不敢自立,以待天子之明詔。此一舉,不挫一兵之鋒,不用一卒之死,而閩王伏辜,南越被澤,威震暴王,義存危國,此則陛下深計遠慮之所出也。事效見前,故使臣助來諭王意。”
  • 6.    《漢書·卷六十四·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第三十四》:於是王謝曰:“雖湯伐桀,文王伐崇,誠不過此。臣安妄以愚意狂言,陛下不忍加誅,使使者臨詔臣安以所不聞,誠不勝厚幸!”助由是與淮南王相結而還。上大説。
  • 7.    《漢書·卷六十四·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第三十四》:助侍燕從容,上問助居鄉里時,助對曰:“家貧,為友婿富人所辱。”上問所欲,對願為會稽太守。於是拜為會稽太守。數年,不聞問。賜書曰:“制詔會稽太守:君厭承明之廬,勞侍從之事,懷故土,出為郡吏。會稽東接於海,南近諸越,北枕大江。間者,闊焉久不聞問,具有《春秋》對,毋以蘇秦從橫。”助恐,上書謝稱:“《春秋》天王出居於鄭,不能事母,故絕之。臣事君,猶子事父母也,臣助當伏誅。陛下不忍加誅,願奉三年計最。”詔許,因留侍中。有奇異,輒使為文,及作賦頌數十篇。
  • 8.    《漢書·卷六十四·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第三十四》:淮南王來朝,厚賂遺助,交私論議。及淮南王反,事與助相連,上薄其罪,欲勿誅。廷尉張湯爭,以為助出入禁門,腹心之臣,而外與諸侯交私如此,不誅,後不可治。助竟棄市。
  • 9.    《漢書·卷六十四·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第三十四》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5-05]
  • 10.    嚴助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6-15]
  • 11.    嚴 助  .中共南湖區委南湖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06-15]
  • 12.    嚴 助  .南湖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12-30]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