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嚴六符

鎖定
嚴六符 (1908--1993),學名仁統。男,漢族,原籍浙江慈溪,1908年11月生於天津。1932年畢業於南開大學商學院。津門著名書畫家和書畫教育家。 [1] 
中文名
嚴六符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08年11月
逝世日期
1993年4月14日
畢業院校
南開大學
職    業
書畫家
出生地
天津

嚴六符個人經歷

1964年的師生合影。後排中嚴六符 1964年的師生合影。後排中嚴六符
幼年師承其叔祖父嚴範孫先生習書法,後從劉子久先生學習山水畫,並得其舅父劉奎齡親灸。畫山水傳統功力深厚,融合南北,作風嚴謹踏實,富有書卷氣。隨叔祖父嚴範孫學書,初臨柳公權,後學蘇東坡,同時從師劉子久、陳少梅攻習山水畫。40年代末從師吳玉如學"二王"及米芾,晚年專攻趙孟頫、文徽明。所作法度謹嚴清麗秀逸。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展出及在報刊發表,併為博物館紀念館收藏或被碑刻。對津門書畫教育事業貢獻頗大。嚴六符自細隨叔祖父嚴範孫學書,初臨柳公權,後學蘇東坡,同時從師劉子久、陳少梅攻習山水畫。40年代末從師吳玉如學"二王"及米芾,晚年專攻趙孟頫、文徽明。所作法度謹嚴清麗秀逸。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展出及在報刊發表,併為博物館紀念館收藏或被碑刻。生前曾任天津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佛教協會理事,天津東方藝術學院院長,天津業餘書畫學院院長。

嚴六符社會職務

生前為天津市國畫研究會理事,天津市書協理事等。
天津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佛教協會理事,天津東方藝術學院院長,天津業餘書畫學院院長。

嚴六符嚴六符授徒

1961年秋某日,我與幾個少年畫友相約來到嚴老師家。當時先生住在進步道一幢意式老樓的二樓。儘管我們上樓時很小心,但木板樓梯的響聲還是驚動了嚴先生的家人。我們剛到樓梯的轉角處,師母便在樓梯口向我們打招呼:“是找老師學畫的嗎?”我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是。”一進門是居家的外間屋,也就是先生授課的地方。房間很寬敞,只是窗户朝北,顯得不太明亮。一張老式的寫字枱靠窗放置,桌面上整齊地擺着筆、墨、硯、洗、碟,抽屜中碼滿了教學畫稿和珂羅版影印的畫冊。第一次上課,先生將我們平時的習作瀏覽一遍,再把方形的元書紙對摺裁開,畫上一些簡單的樹石,讓學生們感受一下最基本的筆墨要領,然後人手一份作為第一次課的作業範本。下次課時根據學生臨摹的狀況找出起步點,安排臨摹正式的畫稿。對學生的作業先生也提出特定的要求,使用皮紙、綿紙、高麗紙或礬宣紙,基本上不用生宣紙,以期盡致地發揮先生所崇尚的筆放墨潤、骨健神清的藝術長處。
先生弟子較多,故授徒不在一個時間,我被安排在週日的上午。每次上課有八九個學生,圍在先生的畫桌旁,看先生逐個批改作業和對照原稿進行點評。在演示和講解的過程中不時提出一些問題,加以啓發引導。中間也穿插一些他所親歷的畫壇軼事,個人學畫與教畫過程中的經驗教訓等。氣氛融洽而活躍。他鼓勵學生多提問題,如果學生提的問題切中肯綮,便當即表揚。 通常情況是每週換一次畫稿,並就作業的難點和應注意的問題做一些説明和示範。稿子的調換很有針對性,一是立足於鞏固已有成績,再上新台階;二是克服薄弱環節,扳掉不良積習;三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掌握新的東西。他教誨學生要學“真殺實砍”,莫近“馬前三刀”。
記得有一次上課,學生們正在聚精會神地觀摩嚴先生畫山石,他突然發問:“你們知道我為什麼愛用新葉筋筆畫畫嗎?”他停下筆,微笑着在學生的目光間逡巡了一遍接着説:“這是從陳少梅那裏受到的啓發。你們知道劉子久是我的老師,陳少梅是我的朋友。劉先生習慣用磨去了筆尖的禿筆,陳少梅卻喜歡用帶尖的硬毫筆。劉先生勾石頭中側鋒並用,陳少梅卻用中鋒勾石頭。陳少梅的筆法更適合畫比較純的北宗,行筆時用食指、中指、拇指拈轉筆管,既硬朗又出轉折頓挫的豐富變化。”嚴先生的傳人,大多保持着這種用筆的特點。

嚴六符社會評價

嚴六符先生作為津門著名書畫家和美術教育家,他多年探索山水畫的教學規律,在本市課徒的老畫家中最具凝聚力。數十年間從學者幾乎無法統計。先生的畫路頗適合初學者,傳統根基紮實,且畫路寬廣,便於學生從規律入手,又不囿於一家一派的狹隘圈子,不致將學生引進限制藝術個性的道路。其教學方法也非常靈活,能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加以輔導。先生敬業精神令人欽佩,教學態度是極其嚴肅認真。對於一些急功近利和華而不實的方式方法堅決擯棄。反對學生抄小路、走捷徑、求脱太早。在教學之餘,先生還作了大量的示範畫稿,供學生臨摹。畫稿的類型多種多樣,形態各異,各種筆墨形式、不同紙性,以及一招一式的來龍去脈,都在現場示範中一一交代清楚。因此投師門下的學生,大都進步較快。
身為近代愛國教育家嚴修的後人,先生謹記“表率生徒”、“勤思職務”的祖訓,以一己之力,實踐社會性的書畫教育並使之進入高層次的意識活動。作為近代大家劉子久的得意門生,先生秉承“湖社”臨摹原作的教學觀念。他曾藏有眾多如陳少梅、劉子久、啓功等當時名家的畫稿,都將其作為教學資料供學生臨摹。可惜的是這些寶貴的資料在“文革”時期失散殆盡。
1993年4月14日,嚴六符老師走完了他86歲的人生旅程。
參考資料
  • 1.    齊珏編著,天津記憶 丹青碎影 嚴智開與天津市立美術館,天津古籍出版社,2015.07,第1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