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嚴俊波

鎖定
嚴俊波,四川豪吉食品有限公司創始人,因開發出中國第一包雞精而聲名鵲起,成為中國調味品行業當之無愧的領軍人物。此前,嚴俊波曾當過木匠、泥匠、推銷員,他的崛起堪稱四川企業界一顆璀璨明星。
中文名
嚴俊波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四川南充
出生日期
1958年1月

嚴俊波人物簡況

嚴俊波 嚴俊波
嚴俊波,男,中共黨員,四川豪吉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1]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豪吉食品有限公司創始人,獲省優秀民營企業家、省勞動模範、四川十大財經風雲人物、全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等榮譽稱號。
2017年8月13日,當選為新一屆四川省工商聯兼職副主席。 [2] 
政協四川省第十二屆委員會委員 [3] 

嚴俊波創業經歷

嚴俊波的道路比其他創業者更加坎坷,在這個當地人形容為“多見猴子,少見人”的地方,他埋頭苦幹,硬是將一個對於中國老百姓而言極其陌生的調味品做到了家喻户曉,並帶動了雞精產業在中國的快速發展。
嚴俊波雖已是知天命之年,不過濃眉下依舊散發出着英氣,隨和的臉龐雖有歲月的滄桑痕跡,但久經磨礪後的鋒芒還是在不經意間顯露無遺。時光倒回21年,當27歲的他研製出中國第一包雞精時,他還是當地人眼中的“異類分子”,思想超前,甚至有些“反動”。
上世界八十年代初,當鼎鼎大名的“嚴採購”毅然放棄城市的優越,回到當年落户的大涼山,接手一家瀕臨倒閉的企業,並在全廠職工大會上拍着胸脯説:“3~5年後讓所有職工住上新房”時,嚴俊波甚至還不知道雞精是什麼。
他的“自大”令有些人無法容忍,人們用各種語言指責他,懷疑他的人説他只會吹牛,更有甚者説他在搞資本主義,還有更多的人對他既愛又恨。這個“異類分子”的一舉一動牽動着當地人的心,他的每一次“大放厥詞”都讓人覺得離經叛道、荒謬可笑;他的每一次行動又都能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的好處,最後,他總是能用令人驚歎的成就回擊當地的頑固守舊。
嚴俊波深愛着大涼山,他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將豪吉雞精送到了全國各地的廚房裏,改變了中國人的調味習慣,同時也把改革的思潮帶進了這個封閉靜默的少數民族聚集區。
來自涼山的中國第一
嚴俊波説,當年向老百姓宣傳雞精的時候一樣,所有人都以為雞精是用來餵雞的。對於這一新生事物,老百姓在接受的過程中曾經歷了長時間的誤解。“我揹着大包去給老百姓宣傳豪吉雞精,做消費者使用調查的時候,問他們吃了過後感覺如何?很多消費者都不看説明。他們都回答説,我們雞吃了過後很喜歡啊,讓人哭笑不得。我告訴他們,這是給人吃的,不是給雞吃的。”説起那段歷史,嚴俊波記憶猶新。
八十年代末,味精類調料在全國大行其道,豪吉雞精在此時進入市場,遇到了很大的障礙。眼看老百姓接受起來有困難,嚴俊波決定投放廣告。“八十年代電視廣告還很稀少,我們就在電視上大肆宣傳雞精,結果老百姓買回去後還是用來餵雞。”
無奈之下,嚴俊波想了個辦法,退而求其次,將豪吉雞精改了個名字:豪吉雞鮮味精,老百姓一看是味精,就知道該用來調味。沒過多久,嚴俊波發現改名也不是長久之計,國家有明文規定,如果某產品叫做味精,其中的穀氨酸成分必須佔到百分之八十。豪吉的產品顯然不符合規範,但如果添加進百分之八十的穀氨酸,又不是雞精了,只好又將名字改了回來。
“通過這樣一次名稱轉換,加上我們採取立體戰術,在各種媒體上反覆説明和解釋雞精的用法,老百姓漸漸理解了雞精的用途。”嚴俊波花了很大力氣才把市場打開。老百姓從對豪吉雞精完全陌生到普遍接受,花了三四年時間,
事實上,在中國人開始大量使用雞精的時候,雞精早已成為西方人餐桌上的必備調料。據嚴俊波介紹,1962年雞精便在國外誕生。“在那個年代,我們國家的老百姓還比較清貧,日常烹飪裏談不上太多的調味講究。”嚴俊波説。
1984年,嚴俊波出國考察,偶然品嚐到了雞精,覺得味道很不錯,認為這種新興調味品在中國必定大有市場,於是買了幾盒拿回涼山州開始研發。“改革開放後,一直到我們決定研製雞精的時候,經過對市場的充分估計,我認為中國老百姓未來的生活水平一定會越來越好,對烹飪的味道要求也自然會越來越高。”
嚴俊波發現,在西方國家,雞精是塊狀物,放在湯里加熱攪拌入味,不用作炒菜。如果照搬國外雞精的形式,不利於在中餐裏推廣,嚴俊波在研發中國人自己的雞精時着重考慮了中餐的烹飪特點、調配方法和口味。經過兩年多的研發,嚴俊波終於研製出了不同於西方雞精的粉粒狀雞精產品,既可以炒菜,也可以煲湯。1987年,豪吉雞精正式推向市場。
改革開放以來,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各行各業的“第一”層出不窮,人們激情澎湃地在各自的行業裏開荒拓地。然而,在涼山州普格縣這個邊窮山區裏誕生的中國第一包雞精,並沒有很快引起轟動,大部分中國人對大涼山的認識還僅僅停留於彝族聚集區和國家級貧困山區上。
1976年,當嚴俊波支邊落户到普格縣時,已經感受到了當地的信息閉塞,第一次背井離鄉,嚴俊波彷彿進入了一個與外界隔絕的異域荒地。“以前只聽説過這裏是彝族聚集區,進去以後發現那裏的風俗習慣跟外面完全不一樣。”儘管如此,嚴俊波很快就融入了當地的生活,並對大涼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
“一個人創業的路徑,包括選擇的方向和奮鬥的目標是不同的。”嚴俊波説,很多年輕人返回城市,就不再會想回到當年下鄉落户的地方,而只會把那裏的山山水水作為人生的一段寶貴記憶珍藏起來。
很多年後,嚴俊波經常跟別人説的一句話是:“你最喜歡的地方,和你覺得最適合你發展的地方,就是對於你來説最好的地方。”在他眼裏,這個地方的種種特質,甚至包括氣候,能不能讓人從心底產生感情,都是很重要的因素。當選對一個地方的時候,未來就會改變。
臨危受命,起死回生
離開涼山州後,嚴俊波做了幾年採購員,穿梭於好幾個城市。“很多單位聘請我,經常同時擔任好幾個單位的業務員。”嚴俊波説他在採購方面很有天分,因為對行業的敏感性強,別人做不到的事情他一去就能做到。“當時很多物資採購不到,單位的老領導老採購員出去三四次都拿不下來的業務,我出去一趟就能搞定。”他的口才並不出色,而是依靠正確的方法和技巧,在採購行業裏獨樹一幟。幾年後,業內人士給他取了個綽號:嚴採購。
“在重返涼山州研發雞精之前,我在採購領域已經做出了一定的成績,對於自己下一步的發展,心裏有數了。”嚴峻波説。
在那段四處採購的歲月裏,因為涼山州給他留下了太多美好回憶,幾乎每隔半年都要回去一次。1985年的一天,嚴俊波突然接到普格縣農機局領導的電話,領導告訴他,普格縣僅有的幾個工業企業之一——縣味精廠欠債120多萬元,瀕臨生死邊緣。當地領導認為嚴俊波是個人才,就給他做工作,説“俊波同志你回來,幫味精廠一把。”嚴俊波答應了。
“我認為,對於年輕人來説,領導看中你或者普通老百姓看中你,都是你價值的體現,只是體現的角度不同。”雖然味精廠命懸一線,嚴俊波卻堅信企業的未來一定光明,“那時的我很風光,年輕氣盛,政府獎勵萬元户,我都是幾萬元户了。”嚴俊波笑着説。
剛到味精廠,嚴俊波就對全廠職工進行了一次演講,演講過後,人們激動萬分,無論男女老少,在宴席上都喝醉了,“大家都覺得這個廠有希望。”嚴俊波首先回顧了味精廠的歷史,“作為普格縣的重點企業,味精廠在舊有體制下走過了光輝的歷程,之所以出現危機,是大氣候的問題。在這個時候臨危受命,表明大家信任我,我自然要不負眾望。”
嚴俊波對着全廠職工許下了三句承諾:“第一,我來領導這個企業,如果依然做不好,我就算在外面做生意掙錢也要給你們發工資;第二,我有一口飯吃你們就有一口飯吃。第三,3~5年,讓你們所有人住新房。”話一説完,全廠職工都哭了。
坐在台下的領導一聽,不禁皺起了眉頭,覺得嚴俊波在吹牛,都不敢相信。演講一結束就叫到他,語重心長地説:“俊波啊,你還年輕,這些話不能講。你講了這些話,實現不了怎麼辦?”嚴俊波斬釘截鐵地回答:“就算我在這裏實現不了我許下的承諾,我在其他地方掙到了錢,也要拿回來讓他們實現住新房的願望,我相信我的能力。”領導又説:“你這樣説是害你自己!一諾值千金,怎麼能給那麼多職工輕許諾言?”
那時的嚴俊波年輕氣盛、鋒芒畢露,當他豪情萬丈地給全廠職工勾畫美好藍圖的時候,還不知道雞精是什麼。但他明白,必須尋找新產品,進行產業轉型,才能讓味精廠起死回生。味精廠在嚴俊波入主之前做過很多產品,澱粉、檸檬酸鈣、葡萄糖漿都搞過,全部失敗。嚴俊波一進味精廠就着手開始進行產業調整,將產品換成老百姓最需要的東西。
研製雞精的兩年多時間裏,企業依靠生產特鮮味精等過渡產品來維持生存,雞精推出後這些產品立即淘汰。“這兩年是企業最困難的時期,大家同舟共濟渡過難關。”嚴俊波説,那段時間他又當廠長,又搞採購,又做推銷。
“支撐我們堅持下來的是對未來的憧憬。一個目標,從講出來想得到,到做到摸到實現到,需要一個過程。”幾年後,豪吉雞精成功推向市場,嚴俊波不但沒有食言,並且超標準地實現了當初對全廠職工許下的承諾。
傳奇是這樣煉成的
如何讓豪吉雞精享譽全國,使企業產生更大的效益,是嚴俊波接下來面臨的新課題。按他的説法,當時普格縣有五缺:缺資金、缺市場、缺人才、缺交通、缺通訊,只有一個不缺:精神。“在普格縣要打一個長途電話,得開車到西昌,那時的公路系統還不發達,要開五六個小時才能到西昌,電話也是手搖式電話。遇到天氣惡劣,還會經常路斷。”嚴俊波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將豪吉雞精慢慢做到了家喻户曉。
相比沿海地區的商人,嚴俊波遇到的困難和阻礙要大很多。1992年,他給企業制定了一個發展規劃:1997年實現年產值上億元。“當年企業的產值只有兩百萬,人們都笑話我。在那個年代,年產值上百萬已經很了不起了,年產值上億是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