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噻氯匹定

鎖定
噻氯匹定(ticlopidine)化學名為5-[(2-氯苯基)甲基]-4,5,6,7-四氫噻吩並[3,2-C]吡啶,分子式為C14H14ClNS,分子量為263.78600。
中文名
噻氯匹定
外文名
Ticlopidine
分子式
C14H14ClNS
CAS號
55142-85-3

噻氯匹定化合物簡介

噻氯匹定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噻氯匹定
中文別名:5-(2-氯苄基)4,5,6,7-四氫噻吩並[3,2-C]吡啶;氯苄噻唑啶;
英文名稱:ticlopidine
英文別名:Ticlopidine [INN:BAN];Ticlopidinum [INN-Latin];Ticlopidina [INN-Spanish];5-[(2-chlorophenyl)methyl]-6,7-dihydro-4H-thieno[3,2-c]pyridine;5-(o-chlorobenzyl)-4,5,6,7-tetrahydrothieno[3,2-c]pyridine;
CAS號:55142-85-3
分子式:C14H14ClNS
分子量:263.78600
結構式:
精確質量:263.05400
PSA:31.48000 [1] 
LogP:3.89770

噻氯匹定毒理學數據

急性毒性LD50小鼠(24h):55mg/kg靜脈注射;>300mg/kg口服 [2] 

噻氯匹定分子結構數據

1、 摩爾折射率:74.43
2、 摩爾體積(cm3/mol):207.0
3、 等張比容(90.2K):554.7
4、 表面張力(dyne/cm):51.5 [2] 
5、 極化率(10-24cm3):29.51

噻氯匹定計算化學數據

1.疏水參數計算參考值(XlogP):3.6
2.氫鍵供體數量:0
3.氫鍵受體數量:2
4.可旋轉化學鍵數量:2
5.互變異構體數量:無
6.拓撲分子極性表面積31.5
7.重原子數量:17
8.表面電荷:0
9.複雜度:261
10.同位素原子數量:0
11.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12.不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13.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14.不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15.共價鍵單元數量:1 [2] 

噻氯匹定合成方法

噻吩溶於無水乙醚,在0℃緩慢滴加丁基鋰乙醚溶液,再在室温攪拌。然後滴加環氧乙烷乙醚溶液,處理得2-羥乙基噻吩。將其溶於吡啶,在5℃以下分批加入對甲苯磺酰氯,室温攪拌,處理得磺酰化產物。該磺酰化產物和鄰氯苄胺溶於甲苯,迴流。濾除固體,濾液用鹽酸提取。提取液濃縮,放置。沉澱用丙酮洗。然後將其與甲醛及水攪拌,迴流,濾液用稀氫氧化鈉鹼化,異丙醚提取,經處理加入少許濃鹽酸和丙酮,放置,析出結晶,即為鹽酸噻氯匹定。 [2] 

噻氯匹定用途

抗血小板聚集藥,能抑制ADP、膠原、凝血酶、花生四烯酸以及前列腺素內過氧化物等多種誘導劑引起的血小板聚集,能抑制外源和內源性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反應。用於血管手術和體外循環發生的血栓、動脈閉塞性脈管炎及閉塞性動脈硬化。可降低中風、心肌梗死或血栓栓塞性卒中的血管壞死發生率。 [1] 

噻氯匹定藥理毒理

噻氯匹定為血小板聚集抑制劑。血小板的活化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二磷酸腺苷(ADP)起關鍵作用。當二磷酸腺苷與其特異性受體結合後,可活化血小板膜表面的纖維蛋白原受體(糖蛋白Ⅱb-Ⅲa複合物),並使其結合纖維蛋白原進而引起血小板聚集(Ⅰ期聚集)。另外,血小板活化後又可釋放二磷酸腺苷,導致血小板進一步聚集(Ⅱ期聚集)。噻氯匹定對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包括Ⅰ期及Ⅱ期聚集)有強力的抑制作用,且作用持久。此外,噻氯匹定可降低纖維蛋白原濃度與血液粘滯性,並提高全血及紅細胞的濾過率。 [3] 

噻氯匹定藥代動力學

口服後易吸收,在服用後1~2小時達到血藥峯濃度,其血漿半衰期為6小時左右。服用後較快速地產生顯著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第4至6天達最大作用。血藥峯值與其最大效應間有24~48小時延遲。其藥效作用不與血藥濃度相關,其作用時間與血小板存活半衰期(7日)相關,故停藥之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尚持續數日。在血漿中迅速清除,僅一小部分以原形藥隨尿液排出。活性成份的60%轉化為代謝物隨糞便排泄。代謝物可能具有活性作用。 [3] 

噻氯匹定適應症

本品適用於預防腦血管、心血管及周圍動脈硬化伴發的血栓栓塞性疾病。其中包括首發與再發腦卒中,暫時性腦缺血發作與單眼視覺缺失、冠心病及間歇性跛行等,亦可用於體外循環心外科手術以預防血小板丟失,慢性腎透析以增加透析器的功能。 [3] 

噻氯匹定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片(0.25g),一日1次,就餐時服用以減少輕微的胃腸道反應。 [3] 

噻氯匹定不良反應

1.偶見輕微胃腸道反應。
2.罕見的反應:噁心、腹瀉、皮疹、瘀斑、齒齦出血、白細胞減少、膽汁鬱積、輕度氨基轉移酶升高、黏膜皮膚出血傾向。
3.本品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粒細胞減少或粒細胞缺乏(2.4%)、血小板減少(0.4%)、胃腸功能紊亂及皮疹。上述不良反應多出現於用藥後3個月之內。偶見用藥數年後發生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及血栓形成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的報告。嚴重的粒細胞缺乏或TTP甚至有致命的危險,胃腸反應多表現為噁心、嘔吐及腹瀉,一般為輕度,無需停藥,1~2周後常可恢復。 [3] 

噻氯匹定禁忌

1.血友病或其它出血性疾病患者、粒細胞或血小板減少患者、潰瘍病及活動性出血患者均不應使用此藥
2.嚴重的肝功能損害患者,由於凝血因子合成障礙,往往增加出血的危險,故本品不宜使用。
3.對本品過敏者。 [3] 

噻氯匹定注意事項:

1.為避免外科及口腔科擇期手術中出血量增多,術前10~14天應停用本藥。若術中出現緊急情況可輸新鮮血小板以幫助止血。靜脈注射甲潑尼松龍20mg可使出血時間在2小時內恢復正常。
2.嚴重的腎功能損害患者,由於腎清除率降低,導致血藥濃度升高,從而加重腎功能損害。故使用本品時應密切監測腎功能,必要時可減量。
3.用藥期間應定期監測血象,最初3個月內每兩週一次。一旦出現白細胞或血小板下降即應停藥,並繼續監測至恢復正常。
4.本品宜於進餐時服藥,因食物可提高其生物利用度並減低胃腸道的不良反應。
5.服用本品時若患者受傷且有導致繼發性出血的危險時,應暫停服本藥。
6.為避免加重出血,擇期手術(包括拔牙)前10~24天應停用本品。 [3] 
7.用藥過程中若發生出血合併症,輸血小板可幫助止血。

噻氯匹定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

本品可以透過胎盤屏障及進入母乳,應避免用於孕婦和哺乳期婦女。 [3] 

噻氯匹定藥物相互作用

1.本品與任何血小板聚集抑制劑、溶栓劑及導致低凝血酶原血癥或血小板減少的藥物合用均可加重出血的危險。若臨牀確有必要聯合用藥,應密切觀察並進行實驗室監測。
2.本品與茶鹼合用時,因其降低了後者的清除率,會使茶鹼血藥濃度升高並有過量的危險。故用本品期間及之後應調整茶鹼用量,必要時進行茶鹼血藥濃度監測。
3.本品與地高辛合用時可使後者血藥濃度輕度下降(約15%),但一般不會影響地高辛的臨牀療效。
4.偶見本品降低環孢素血藥濃度的報道,故二者合用時應定期進行環孢素血藥濃度監測。 [3] 

噻氯匹定專家點評

本品為血小板膜穩定劑、抗炎劑,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阻止血栓形成的作用。作用機制為阻斷血小板上纖維蛋白原受體,使凝血酶、二磷酸腺苷、血小板活化因子A2(TXA2)等血小板聚集因子同時失活,抑制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尚有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環的作用,對血小板內及血管壁上的前列腺素合成無抑制作用。噻氯匹定可能減低心肌梗死危險性和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死亡率,且可減低血管成形術後立即發生血栓的併發症。另外本品對嚴重血管栓塞患者的血流和凝血系統的異常現象具有明顯的改善和治療作用。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