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噴火

(秦腔絕技)

鎖定
陝西民間表演中的一項絕技,表演者可以從嘴中噴出火來的一種雜技
中文名
噴火
外文名
breaking-out

噴火基本解釋

噴火 噴火
也稱吹火,秦腔絕技,表演者可以從嘴中噴出火來,其重要性有如變臉之於川劇。一般多用於有妖怪、鬼魂出現的劇目中。秦腔《遊西湖·救裴生》中,李慧娘用此技。吹火的方法是先將松香研成粉末,用籮過濾,再用一種纖維長、拉力強的白麻紙包成可含入口中的小包,然後剪去紙頭。演員吹火前將松香包噙在口裏。用氣吹動松香包,使松香末飛向火把,燃燒騰起火焰。 常見的形式有:直吹、傾吹、斜吹、仰吹、俯吹、翻身吹、蹦子翻身吹等。就其形狀可分為;單口火、連火、翻身火、一條龍、蘑菇雲火等。

噴火單口火

即一口一口吹火。主要用鼻子吸氣,丹田用氣,衝着火把的火苗直吹。

噴火連火

用氣方法與單口火相同。吹時要連緊一些。在火頭上吹第一口火,乘其未滅時,緊接着在第一口火上再吹一口火,使火延續不滅。

噴火翻身火

踏左步,半卧魚勢,從火頭上引火(即借吹出的火苗再連續噴出松香末,使火苗不斷延續長達四、五尺)翻身,轉一圈後,火仍然連續不斷。

噴火一條龍

半卧魚勢俯衝火把頭吹火,然後離開火把,均勻地一口氣吹的引過火來,使火苗不斷延續長達數尺,猶如一條火龍一樣擺過去。

噴火磨菇雲火

半卧魚勢,在“一條龍”火的龍尾上緊接着再擺回來,重重地一口一口吹火,即成一朵一朵的磨菇狀(也叫天女散花或火中鳳凰。後來吹這種火時,還可將火的顏色變成雪青色)。以上是最基本的幾中吹法,還可根據劇情需要和舞蹈動作的變化而變化。秦腔黨甘亭、何振中、李正敏、馬藍魚、張詠華、孫利羣、張燕;同州梆子王德元;西府秦腔曾鑑堂、李嘉寶等均擅長此技。馬藍魚的“鬼吹火”(《遊西湖·救裴生》中的李慧娘之鬼魂吹火)享譽全國。她能吹出各種形狀的火,且能一口氣吹到四十多口火,堪稱絕技。她曾向全國,如北京、上海等省市的很多劇種的演員傳授過此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