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噬菌體表面呈現技術

鎖定
噬菌體表面呈現技術(phage display tehnology) 是利用某些噬菌體作表達載體(expression vector),把要研究的蛋白質或多肽呈現在噬菌體表面。如果把這些蛋白質或多肽的基因經基因工程技術隨機組合其核苷酸序列,就能建立一個巨大的蛋白質或多肽隨機序列文庫,從中再篩選出期望得到的新肽鏈或新蛋白質。此技術近年來已得到廣泛應用,無論在研究蛋白質的結構功能方面,還是在構建新的蛋白質和多肽的結構方面均起重大作用,尤其在多肽和蛋白質製藥工業中是一項重大技術革新。 [1] 
中文名
噬菌體表面呈現技術
外文名
phage display tehnology
定    義
利用某些噬菌體作表達載體(expression vector),把要研究的蛋白質或多肽呈現在噬菌體表面
此技術的操作步驟如下:
(1)用分子生物技術把要研究的多肽或蛋白質的DNA序列與絲狀噬菌體M13(或fd)的外殼蛋白基因Ⅲ(或基因Ⅷ、基因Ⅵ)相連接,然後再拼接在lacZ啓動子和細菌基因信號序列的後面,依次為“--lacZ啓動子信號序列一
目的基因一gⅢ一”,插人質粒中構建成噬菌體表達載體。
(2)與此同時,構建一種外殼蛋白基因皿失活的M13噬菌體,稱作輔助噬菌體(helperphage),如常用的M13KO7。
(3)將已構建成的表達載體與輔助噬菌體M13KO7共轉化(co-transform)受體大腸桿菌。
(4)噬菌體M13KO7的失活gⅢ與表達載體在大腸桿菌外周胞質中發生交換和重組,組裝成能將基因亞蛋白和要研究的多肽或蛋白質星現在噬菌體表面的新重組噬菌體。
(5)如果將“目的蛋白”的DNA序列隨機化(randomized),設計一種隨機化的CDNA文庫,利用噬菌體感染大腸桿菌時,每個大腸桿菌只能接受一種噬菌體,當接受某一噬菌體後就對其他噬菌體有免疫力的原理,從而在大量被感染的大腸桿菌羣體中建立起一個隨機多肽文庫。
(6)最後,從文庫中篩選出所需要得到的多肽或蛋白質,可以通過與親和層析相類似的原理,用固相化的選擇分子如受體、抗原、酶等對文庫中的各種噬菌體表面呈現的多肽或蛋白質進行吸附,洗去未結合的噬菌體。將已結合的噬菌體另洗脱下來後再次感染大腸桿菌,分離大腸桿菌中的單個噬菌斑,重複“吸附一洗脱”(3~6次),便能選出目的蛋白。
參考資料
  • 1.    張自立,彭永康.現代生命科學進展:科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