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噬病毒體

鎖定
噬病毒體(Virophages)類似衞星病毒,但他抑制或損害輔助病毒。與其他衞星病毒類似,噬病毒體依賴於另一種病毒混合感染宿主。噬病毒體危害其輔助病毒的繁殖。儘管越來越多的科學文獻中參考噬病毒體概念,但也有一些爭議,它像一個獨立的種類,而不同於其他衞星病毒。 [2] 
噬病毒體能將宿主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基因轉移到自己的基因組中,體現了顯著的基因混合效果。Sputnik 2噬病毒體還含有可以在細胞基因組內移動的小型鏈狀DNA序列轉座病毒體(transpovirons)。這種轉座病毒體能隨機插入到隱形眼鏡病毒和其他擬菌病毒科成員的基因組中,這種噬病毒體可能可以把轉座病毒體的DNA轉移到巨型病毒宿主中,轉座病毒體和噬病毒體可能通過病毒間基因轉移而了影響了巨型病毒基因組。
目前已經發現的噬病毒體有: 噬病毒體目前提出的分類屬於大病毒依賴科Lavidaviridae, 包含兩個屬衞星屬Sputnikvirus和獨特屬Mavirus [3] 
中文名
噬病毒體
外文名
virophage
新病毒命名
有機湖噬病毒體(OLV)
分    類
噬病毒體類

噬病毒體發現過程

新南威爾士大學微生物學家李嘉圖·卡維留裏領導的科研小組從南極有機湖中發現了這種新病毒,其基因序列與首個噬病毒體Sputnik非常類似,因此將其歸為噬病毒體類,並命名為“有機湖噬病毒體(OLV)”。 [1] 
科學家在藻DNA病毒的基因序列中發現了OLV,藻DNA病毒是一種攻擊海藻的大病毒,而OLV則能通過攻擊這些藻DNA病毒使海藻躲過藻DNA病毒的攻擊並“撒歡似地繁殖”。
2008年,法國科學家發現,從冷凍庫分解出來的巨型病毒被一個較小的病毒Sputnik感染,Sputnik能從宿主病毒和其他微生物身上“掠奪”基因,達到顯著的基因混合效果,由於這種生活方式類似於噬菌體,科學家將其稱為噬病毒體,Sputnik因此成為人們發現的首個噬病毒體。此前,人們只知道病毒能感染細菌,但Sputnik病毒是首個能感染其他病毒的例子。
科學家當時通過對海洋水域所進行的宏基因組學研究發現,存在大量與巨病毒密切相關的基因序列,並認為,應該有大量類似於Sputnik的噬病毒體存在。

噬病毒體研究近況

2011年3月初,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微生物學家馬緹亞斯·菲舍和柯帝士·夏特爾宣佈,他們發現了第二種噬病毒體並將其命名為Mavirus。據報道,這種病毒可以攻擊到目前為止發現的最大病毒CroV,Mavirus只有在周圍有CroV時才活躍起來,而CroV周圍出現Mavirus時,其傳染速度會降低。研究人員推測,Mavirus能通過竊取CroV的基因而快速繁殖。
第三種噬病毒體OLV的發現使得科學家更加堅信,在其他很多地方,比如冰湖附近的水域中,都可能存在基因序列與OLV相同的噬病毒體,未來科學家或許可以一一發現。目前,對噬病毒體的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研究結果將有助於科學家更好地理解這些病毒生物功能的複雜性。
參考資料